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方法

2016-05-30 22:39李艳龙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范文习惯

李艳龙

语文既是一门情感学科,又是一门德育学科。要想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除了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待于教师去点拔、去开发、去引导。待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时,学生的阅读习惯便会养成,阅读能力的培养便水到渠成。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1.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刚入中学的学生,教师不应急于求成,第一堂课就急于将世界名著推荐给学生,这样会吓住学生。应当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渐渗透。可以利用电教手段,把远离学生生活的情景迁移到课堂上来,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社会时空,使学生入境动情。比如播放《三国演义》片断,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带入到三国鼎立的时期,去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这样学生就会产生阅读兴趣,进而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

2.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例如,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并让他们复述精彩片断。听到喝彩声,复述者会乐此不疲,会更加努力地阅读名著。而对于懒于阅读的学生,教师在课前把任务布置好,帮助他们做好准备。又如让学生写出文章的内容、基础知识、精彩句段、名人名言,等等。只要学生能在课堂上说出一条,教师就要加以肯定。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有了成就感,学生就会逐渐消除畏难情绪。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变消极为主动,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3.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应精心设计,把每一节都导演成喜闻乐见的形式,给学生创造阅读环境。如可以把课文编成短剧,由学生分组表演;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推荐名家名篇;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演讲时间朗读自己的读书心得。只有教学方法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1.通过阅读课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理清段落层次,编写阅读提纲。其次,抓好预习。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因为阅读课文,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讲得过深、过细,主要是从段落的中心句、层次入手,择其要点进行点拔、引导。因此,学生如果没有事先预习,没有掌握文章脉络,领会课文大意,教师讲课时,就会感到茫然。所以阅读课文,认真抓好预习尤为重要。最后,要指導学生精读,边读边评注。评注的优点集中在易于实现学生学会精读,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而且使学生有思有序,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通过科学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首先需要阅读操作训练,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包含动作技能因素的心智技能,它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默地进行认识活动。既然是“技能”,就必须进行实践操作,而练习正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学生形成阅读技巧,具备阅读能力,就必须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进行练习。那种教师分析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阅读方式,已远远达不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确立阅读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讲”出来的。其次,以知识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语文教学要想科学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用相关知识作指导,按能力构成因素与形成过程训练,这与自发磨练有着本质上的差异。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力,一篇范文教学只是培养能力的手段。教师应先传授相关知识,教给正确方法,并做出必要的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从而逐步获得阅读能力。最后,范文教学要为提高阅读能力服务。传统语文教学被范文的综合性所束缚,每教一篇文章都是从形式到内容,字、词、句、篇面面俱到。而如今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范文只是人微言轻的练习材料。通过范文的某一方面进行某一项阅读练习,以培养阅读的技能技巧。这样做,范文的示范性更强了,对范文的理解也逐渐深入了。表面看,范文教学似乎减弱了,但从长远看,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之后,对许多优秀作品能理解、欣赏并受教益,收获难以估量。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范文习惯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上课好习惯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春色几许(简谱)
人们在圣诞节乐善好施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