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建设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首善之区”

2016-05-30 10:48张伟
求知 2016年5期
关键词:河西区建设文化

张伟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天津市河西区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紧密联系河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深刻学习领会这个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紧密结合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结合“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区的各项工作,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建设“首善之区”的各个环节。

首善,本意是第一善,上上善。这个精彩的思想早在汉朝时期就提出来了,作为一个有益的治国理念延续至今。“首善之区”通常是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具备经济繁荣、文化先进、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社会和谐等现状指标,也包括未来发展的潜力。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衡量,“首善之区”是一个区域的领跑者,体现为经济实力更强、政策措施更开明、管理服务更精到、市民素质更宽容。河西区建设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首善之区”,就是各方面的工作要走在全市前列,在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政治民主、环境优美、文化昌明等多方面发挥引领和先导作用。“首善之区”是一个综合概念,通过一系列具体工作和具体指标来体现全区的发展状况;“首善之區”又是一个相对概念,反映在指标发展方面的动态性过程。首善的内涵不仅反映发展的现状,还反映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评估“首善之区”建设成效的依据和标准,是对“首善之区”建设的有力引导,也是建设“首善之区”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河西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基本指标+补充指标”模式构成。基本指标根据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全面反映全区“首善之区”建设的状况。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区承载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社会主义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全面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总项指标和绝大多数分项指标列全市中心城区前列,全市“首善之区”框架基本形成。中期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全市先进行列,总项指标和多数分项指标在全市具有领先优势,综合发展优势凸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首善之区”基本建成。远期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综合实力达到国内较高水平,基本实现“首善之区”建设目标。总项指标和绝大多数分项指标达到全市首位,多数指标在全市具有领先优势,多项工作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设“首善之区”是适应新形势和抢抓新机遇的需要。当前我们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新常态、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新形势,只有加快推进“首善之区”建设,才能更好地顺应发展大势,广聚京津冀、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本、人才、产业等优质资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建设“首善之区”是落实新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的需要。将河西区建设成为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善之区”,是市委、市政府对河西区发展的新定位和更高要求。河西区作为中心城区核心区和全市行政文化中心,必须主动顺应发展趋势,定位“首善”目标,肩负“首善”责任,发挥好表率和引领作用,争当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建设“首善之区”是实现全面提升和率先发展的需要。河西区在“首善之区”建设方面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全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还有不足,与全市先进区县相比还有短板,与国内外先进城区发展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面对新形势和新使命,必须增强首善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实现整体提升。

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大逻辑,也是河西区建设“首善之区”的总遵循。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树立开放思维、平等思维、迭代思维和创新思维,立足河西区比较优势,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开创发展新局面。

1.“首善之区”发展地位。发展是硬道理,是全面提升首善地位的根本途径。首善地位的提升是综合实力和全区各项工作共同发展和整体提升的结果,涵盖了全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各个方面的内容。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总揽全局,统筹各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除阻碍全区发展的体制机制,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和观念束缚,用新的理念、思路、举措和招法,破解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依托河西区发展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用好这些优势,用好资源禀赋,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借鉴吸收先进地区的成功发展理念和经验,用全国乃至世界先进城区的工作和发展标准衡量全区的各项工作。用全球化的视野,谋划和推动河西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吸引聚集全球性发展资源和要素,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2.完善“首善之区”产业体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高端、聚集、特色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层次优化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着力提升公共服务、生产生活便利化水平,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进消费、增加投资、扩大出口,增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构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和以创新驱动为发展模式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型金融业态,打造“友谊路金融聚集区”的升级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众创空间。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小巨人领军企业和“杀手锏”产品。大力培育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孵化转化、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扶持智能制造、3D打印、光电信息等产业发展,打造产能合作新亮点。加强规划引导、政策引导和布局优化,推动主要经济功能区实现空间集中、功能集合、产业聚群、企业聚集、形态高端的集约化发展。加快发展楼宇经济,规划建设一批国际化、高标准、高产出的楼宇综合体。加快推进河西分园规划建设,重点培育发展“2+2”产业体系,形成新的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基地。

3.打造“首善之区”良好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不断改善区域生态文明,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打造优质安全的生活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功能,打造更加便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建成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绿色生态系统,城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全市前列。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治理交通、施工和社会生活等噪声,推进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发展绿色建筑。探索城市管理运行新模式,创建优质生活城区。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搭建云计算、大数据管理等平台,建成发达的信息化区域管理和服务平台。整合全区城市管理、文化、教育、卫生、养老等信息资源,激活信息超市,推动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建设智慧化领先城区。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加强道路、公交等交通安全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构筑完善的城市消防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军警民”一体化联防机制,建成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安全感最强城区。

4.培育“首善之区”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首善之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先进文化引领发展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激发创造活力。推进全民修身行动和公益品牌活动,强化诚信意识,形成“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人文风尚。推动城区更新与文化复兴联动发展,彰显独特的人文魅力。培育书香河西,建设学习型城区,营造一流的人文环境。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精准投放和有效供给。加强文化数字化工程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用共享。培育文化主体品牌,借助河西区传统戏剧资源优势,发挥文化名人效应,打造兼具国际时尚潮流和津门文化特色的“现代戏剧谷”。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新型智库基地。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最新文明成果,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形成具有河西特色、时代特征的文明城区。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打造“一核、一带、多节点”的文化空间发展格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活化老街区、老厂房,打造“艺术家群落”。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留积淀历史人文的河西文脉和文化之“根”。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制造业等深度融合和持续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全区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5.加强“首善之区”民生建设。以持续改善民生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优先发展民计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全区人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完善就业促进政策,实施再就业保障工程,拓展就业空间。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完善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和帮扶机制。落实小微企业各项优惠政策,搭建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进首善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现代化优质教育。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整合,鼓励社会力量办医,运用大数据推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作用,实施精准扶贫,保障社会公平。健全完善以低保制度为基础、专项救助为辅助、慈善事业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养老助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逐步形成多元开放、有序竞争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通过项目购买、补贴、奖励等多种形式,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6.锻造“首善之区”人才队伍。发挥河西区的区位和公共服务完善的突出优势,建设与“首善之区”相适应的人才队伍,营造引才、聚才、用才的优良环境,努力建设人才高地。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机制,落实人才绿卡政策,完善人才薪酬、社保等配套服务。搭建集群化发展平台,建立一体化服务体系,引进和培养一批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高端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关心爱护、用好用活现有人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提高人才效能。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培育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拓宽人才培训、人才外包等重点人才服务职能。搭建区域内人才信息共享与服务对接平台,实现人才服务信息一点采集、多点共享、全程管理。推进人才队伍能力、作风、组织和制度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服务优、素质高、自律严的人才队伍,成为服务河西、建设河西、发展河西的重要力量。实施“河西区全球人才引进计划”,统筹推进金融、文化、高新技术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一批财经金融、研发设计、创新创业、文化创意、电商平台等高端人才。

7.创新“首善之区”社会治理。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建成政府统一开放数据平台,有效对接群众需求。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实现社会治理手段从单向单一向行政、法律、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综合并用、多向互动转变。发挥人大、政协和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注重诚信建设,规范社会行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的渠道。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行“互联网+”政务,加强社会治理信息技术系统和规则体系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治理框架。加快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

猜你喜欢
河西区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天津市河西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
天津市河西区召开第二届微班会表彰大会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书 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