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豫剧市场的发展

2016-05-30 01:03朱熹睿
文化产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豫剧市场营销

朱熹睿

摘 要:作者以时间为轴线,梳理了开封豫剧市场自清末民初至21世纪初“乡村——城市——乡村”的发展轨迹以及开封豫剧如此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了现阶段开封豫剧复兴的可能性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开封;豫剧;市场营销

中原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河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河南省出土的贾湖骨笛,在河南地域流传开来的郑卫之音,宋元时期的勾栏杂剧都彰显出河南音乐文化的厚重,灿烂的宋文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清以来坠子、大鼓书、相声、昆剧、京剧、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艺术流派云集开封,豫剧母调祥符调更是发祥于开封,故开封有着“戏曲之乡”的美誉;欧阳修、苏轼、李清照、王安石、黄庭坚、冯友兰、嵇文甫、姚雪垠等著名学者都曾在开封活动,作为宋朝国都、河南曾经的省会开封,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曲艺形式是研究其豫剧市场的营销推广的文化基础。

开封豫剧市场有着悠久的历史,乾隆年间,豫剧已经开始出现,但大多活动于乡镇农村,多是流动演出,这时豫剧班社大约有121个,豫剧艺人大约2500人 ,豫剧成长于农村市场,清末民初的乡镇民众文化程度较低,欣赏水平不高,因此,早期粗鄙的唱词、粗陋的唱腔可以在乡镇市场存活。乾嘉时期,豫剧班社为班主负责制,此时的戏班多为衙门、乡绅家中类似于买断包养性质的存在,多为半职业班社,班主需要演什么戏,班社便演出什么戏,买卖关系简单。

1914年石倩云进入开封羊市街普庆茶社演出,开启了豫剧进城的大幕,自此至1938年抗日战争影响到开封前,开封豫剧市场一直是中国豫剧市场的中心。民国时期开封拥有班社211个,豫剧艺人有大约4500余人 。此时豫剧面向的市场为城镇市场,一方面,城市民众的欣赏水平相对较高,对戏曲的文化内涵也有更高的要求,城市中的民风更开放,女性解放等新兴文化运动也相继开展,女性开始进入社会交往之中;另一方面,豫剧表演的场地从室外转向室内,演出场地的变换对乐队编制、唱腔选择都有相应的影响。

因此,为适应城市市场,趁着全国戏曲改良运动的东风,豫剧也进行了改革,坤角代替生角主导豫剧市场,以樊粹庭、王镇南等文人为中心的演出团体开始出现,文人的加入更使豫剧在文学性、思想性上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提高了开封豫剧的艺术品格。为适应时代潮流豫剧也相继尝试创作改编了一系列关注现实社会、体现现代思想的作品,如《波兰亡国史》、《黑奴吁天录》、《新茶花》、《凌志云》、《六部西厢记》、《李元庆抗梁》、《山河泪》等等。

表演场地的变化,使豫剧的场面也发生了变化,早期豫剧场面为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都是一些声音粗犷、音量较大的乐器,到了民国时期场面变为月琴、二胡、三弦、皮嗡、唢呐、鼓、板、锣,旋律乐器的增加丰富了伴奏使其更适合表现更加细腻的情感 。

民国时期,开封已经开始出现职业性的班社组织,人称江湖班,人数在30~50人之间,拥有完善的班社配置,班主、掌班、演员、场面、箱倌、杂物人员一应俱全,其中报单员主要工作在今天看来就类似于市场营销推广一类,如安排演出的各项事宜,联络拉场排戏等等,以保证班社顺利演出。

新中国建立后,豫剧的发展深受国家体制与国家政策的左右而慢慢脱离了市场,中国逐渐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开封相继成立了开封市实验豫剧团(后更名为开封市豫剧一团)、开封市豫剧二团。在建团初期,剧团主要工作在改编整理传统戏,到了五十年代以后,国家提倡现代戏的创作,剧团开始演出现代戏,先后改编创作了《穆桂英挂帅》、《八一风暴》、《解放开封》、《焦裕禄》、《樊梨花》、《包公误》等豫剧剧目,并多次进京汇演,扩大了豫剧的知名度,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各个社区都会有游艺队伍沿着市中心的自由路、现解放大道、鼓楼街、中山路进行游艺活动和比赛。1954年省会迁至郑州、政治上的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都对开封文艺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影响,文化发展逐渐缓慢,开封戏曲事业陷入低谷。

改革开放后,开封豫剧市场也曾经有过回春的迹象,期间先后编演了《汉宫春秋》(荣获1979年戏曲调演剧本三等奖)、《李师师》、《樊梨花》、《梨花归唐》、《窦娥冤》、《三上轿》、《焦裕禄》等剧目并进京演出和录制成电视电影节目播出,扩大了开封豫剧祥符调的知名度,1984年,开封举办了首届菊城戏剧节,推出了大量的新编剧,如《锁不住的小妮》、《血染宋宫》、《啼笑皆非》、《糊涂清官》等等,被禁锢了十年之久的豫剧市场,一经开放,场场爆满,一时之间火爆汴梁城,但新的娱乐方式的进入,使汴梁城豫剧火爆的局面如昙花一现转又进入低潮。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实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来的政策,并将经济发展的重点首先放在了东南沿海地区,而开封位于中原内陆,交通又不便利,开封工业产业受到重创,在计划经济下处于领先地位的各个工厂相继倒闭,因此发展工业的道路在开封很难行得通。开封市是八朝古都,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地域的闭塞虽然阻碍了新思想、新事物的进入,但也相应的保护了传统文化的消亡。开封市政领导班子经过实践研究确立了发展“旅游文化城市”的城市发展道路。

进入21世纪后,国家与民众在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对文化都有了更高的追求,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民众在实现了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后,也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的享受。天时地利人和具备,此时正是发展、推广豫剧的大好时机,而开封长时间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更是推广豫剧市场的有力名片。

市场营销学体系认为卖方构成行业,买方构成市场 ,行业易求而市场难求。其实,民国时期的开封豫剧市场营销体系已经成熟,豫剧在开封又拥有相对固定而又成熟的观众群体,推广起来相对于其他城市更有优势。

开封豫剧营销任重而道远,涉及到豫剧作品的制作、宣传、衍生品的开发与销售等等,豫剧剧目成熟之后,怎么去推广,推广之后如何保持,豫剧作为文化产品与物质产品不同,天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教育责任,如何既满足消费者的娱乐需求与社会意义,又能够获得盈利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改君.近代河南豫剧艺人群体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8.

[2]秦岚.市场营销[F].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猜你喜欢
豫剧市场营销
民国豫剧唱片探论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农药市场营销技巧
成人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科技期刊市场营销策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