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及发展趋势

2016-05-30 01:46杨梓虂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风格特征趋势发展

杨梓虂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从东北人民的宗教信仰、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出发,以辽南、辽西的高跷艺术为基底、上身动律以及手巾花的各种舞法为基础,继承传统艺术形式,形成了独有的粗犷、豪放、火爆、热烈、欢快、强劲而自由的秧歌艺术。

【关键词】:东北秧歌;风格特征;发展;趋势

引言

东北秧歌作为东北特色的文化形式,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东北人民精神生活的完美写照,东北秧歌的基本特征,暗含了东北人民的生活,本文旨在介绍了东北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态,对以后东北秧歌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做出了分析。

一、东北秧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地域文化

辽阔的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寒暑分明,生活在这里的汉族人民,多是从事垦荒、开矿、搬运的劳动者,形成了坚韧、率真、倔强的性格,在体态上始终保持前倾的特征:出脚时,踢抬有力;收回时,落地快而扎实,加上膝部规律性的顿挫,形成了东北秧歌特殊的体态动律。

(二)风俗民情

东北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具有独有的粗诳、豪放、火爆、热烈、欢快、强劲而自由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精神。它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是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时所唱的颂歌,后又不断吸收农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经过长期演变,由一般的演唱方式发展到今天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及自娱性的表演形式。

二、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和风格特征

(一)基本体态

东北秧歌来自于地头田间的民俗形式,基本道具为手巾花,配着鼓点,欢快的扭动。东北秧歌的扭法,如单臂花、交替花、双臂花、盖分花等,都是手巾花双臂舞动与步法相结合的动作结合,构成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手巾花多以手绢为主要道具进行表演,各种手巾花都是靠腕子的力量来舞动手绢,表达着不同的感情。

1.基本形态

东北秧歌的体态是从东北人民生活中最普遍、最熟悉而又最欣赏的生产劳动、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中吸收、提炼出来的。受高跷的影响,表演者在高跷上表演,在做各种步法时,为找其重心平衡,上身始终保持前顷,如完全直立,挺胸昂首将失去平衡,在此影响下,就形成了收腹、挺胸、上身前顷的基本体态,这些体态是秧歌的主要特征。

2.基本韵律

东北秧歌的韵律,主要是以上身动律的扭、摆、圆和双膝屈伸的软、硬、颤来体现的。这些韵律主要是由表演者腿缚高跷形成的一种动律特征。两足踩在木制跷腿上,须靠两膝的屈伸和上身的摆动来掌握重心,单脚落地易晃,双脚着地则稳。因此,抬脚要快,落地要实,屈伸要大,上身也要随之而摆动或扭动,由此就形成了秧歌的主要步法:踢步,它的是单短双长,即一脚踢出时要快而有力,快出快回,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要短,收回时要稳而实,双脚着地的时间要长,其屈伸的律动节奏也就具有长短之分,上身亦形成了划∞字,摆身和扭身的动律。

(二)风格特征

1.浪

浪为东北秧歌的第一属性,东北人习惯用浪来称呼人,但在中原却有贬意,这是因为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根基。但在这片黑土地上,人们豪放、开朗,所以形成了东北秧歌独特的风格特征,舞姿上优美洒脱、热烈奔放,即兴表演而不受步法约束,挥洒自如,妙趣横生;体现了东北人不拘小节,豪放豁达的性格。

2.俏

“俏”字充满了一种清秀、灵巧的美,蕴涵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而不猛,静而不沉,前边的“浪”体现的东北姑娘的豪放、开朗,那么俏正是刻画了东北姑娘细腻含情的一面,在表演中灵活地用腰、胯的扭动和步伐变化,采用走、摇、颤、跳、腾、挪、抖、闪等方式,来体现发自于心底的俏皮与灵动,展示这片黑土地上的灵动与魅力。

3.稳

东北秧歌的基本步态为踢步:抬脚要快,落地要实,屈伸要大,上身也要随之而摆动或扭动。在动作上突出的表现了人体与地面的关系,根基牢固动作才能稳实,上身姿态才可加入流畅多变的手绢花,例如东北具有特色的鼓点:“咚咕隆咚仓-咚-咚-仓”通常放在组合小节中间或是最后,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一连串站立的手绢技巧、翻身后稳住成造型。

4.哏

哏源于语言艺术,在戏剧、曲艺中简称甩包袱,突然出现的笑料,来体现与观众的互动,起到搞笑的目的,在东北秧歌中,就是在优美的扭舞中突然出现的丑相,这个更突出的表现在二人转中,它常常使用在动作的切分上,用动作的节奏变形来道出舞者内心的语言变化,突出人物性格,体现在细小的情绪变化上,夸张其表现力,强调其韵律风格。

三、东北秧歌的创新及发展

(一)东北秧歌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东北人民的传统生活正在逐渐被同化,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和冲击,大家的生活形态都在慢慢的发生变化。在当今的社会中,二人转作为一种东北文化正在进入大家的视线中,其中的歌舞部分就是东北秧歌,运用手绢等道具来表现欢快愉悦的情感。二人转的发展为绿色二人转,就是将其中不健康的部分删去,加入符合现代的实际内容,使得二人转的文化越来越浓郁,从田间地头的民俗文化到走向成熟的舞台文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东北文化成功的典型,也为秧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东北秧歌的创新

传统民族文化需要保护,但不能原封不动的继承和保留,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使东北秧歌更具生命力。东北秧歌的产生和发展,是受社会变迁直接影响的。由于历史时期不同,秧歌的表演内容、形式和伴奏音乐也有所区别。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去看待传统的东北秧歌,继承其中民主性的精华,去除其中封建性的糟粕。东北秧歌毕竟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艺术,她的本质是健康、朴实的,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因此我们要灵活的运用其表演形式来表现不同的内容,在不失去原有风格和艺术魅力的前提下,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三)东北秧歌和市场经济发展形势

东北秧歌有其独特的韵律和韵味,在传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舞蹈的艺术需求与市场之间相互融合,充分把本土舞蹈精髓展现出来,除了本土文化自身的营销、包装、推广的商品化營销方式,应引入专业的创作团队,艺术公司,赞助公司等;丰富组合与编排,和后期制作团队合作,引入媒体传播、网络、电视、报纸的力量,让东北秧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国家应鼓励投入艺术资料和文化现象,并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不仅促进地区经济,还推广了地区特色舞蹈文化,就如同藏族的锅庄,北京门头沟的太平鼓舞。

四、总结

东北秧歌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表达了东北人民的智慧,是一种民族情感与劳动文化的体现,应用其独特的特征,充分展现民族文化,要不断扩大舞蹈的影响力。东北秧歌的美,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体现,是劳动实践的客观要求,是经过岁月的传承而发展的。任何的艺术形式都需要不断地继承、创新、革新、发展,只有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才能成为舞蹈中的瑰宝。

参考文献:

[1]李瑞林 战肃容 《东北秧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2]张显峰 《论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选自.《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6

[3]王桂欣 溢洋 《东北秧歌的沿革和社会控制管窥》选自《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9

猜你喜欢
风格特征趋势发展
傣族舞蹈中基本体态短句的风格特征及训练方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趋势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初秋唇妆趋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基于民族风格特征的云南原生态音乐分类研究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