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铜像与关公文化

2016-05-30 03:01尹钊李佳梦吴明珍
收藏与投资 2016年4期
关键词:武将关公关羽

尹钊 李佳梦 吴明珍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位吴姓朋友处见到一座铜造像,即被眼前的铜像惊住了。此铜造像身穿铠甲,右手抚须,左手叉腰,丹凤眼,卧蚕眉,双目前视,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端坐在铜座上。(如图)此像神态逼真,沉着坚毅,神态自如,在充满张力的昂扬形体中,荡漾着生生不息的气势在气贯长虹的勃发雄姿下,似乎能暗淡所有的刀光剑影。此像高约50厘米,铸造精美,经我们判断应该是明代的一座精美的关公造像。

在中国历史上,关羽是个非常独特的人物,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尊崇,而且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崇拜。一介武夫,享受如此尊崇的待遇,大概只有孔子、老子等哲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河东(今山西解县)人。正史记载中的关羽是三国中蜀国的一名重要的武将,但是真正深入人心的还要数《三国演义》中那个神勇且义薄云天的武将。

关羽长得仪表堂堂,美髯飘洒胸前,《三国演义》对关羽的首次出场有三十个字的精辟描述:“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三十个字,成了艺术家们创作关羽形象的依据。眼前的关公形象显然没有如此高大威猛,圆脸短须,但其基本形态,服饰穿戴,却大相径庭,这才是真实的关公,现在的关羽形象是人们逐渐美化的结果。

三国时期关羽与刘备、张飞结成异姓兄弟后,屡立战功,“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智取黄忠”等,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他协助刘备建立蜀国,与魏、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关羽在曹操面前,不为金钱美女所动,操守忠义大节。西川初定之后,关羽奉命出兵北伐,后由于东吴出兵,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偷袭荆州,关羽后路被断,困守麦城。他带着一些心腹将校往西川突围,在接近蜀境的时候中伏被俘,不屈而死,终年五十六岁。

关羽生前被封为汉寿亭侯,死后被蜀汉谥为一个微带贬义的“壮缪侯”。在他死后的数百年间,关羽作为一名普通的武将知名度并不高。作为一名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在许多年后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许多传奇,在历史上不仅没有落入史学家们的法眼,反倒被磨砺成了一块小小圆圆的鹅卵石,然后寂无声息地被置放到了历史长河中。人们翻开一千多年前章法严谨、文字简约的史书典籍,对这位曾经是“万人敌”武将的生平记述篇幅也不过是千字寥寥。

然而,在历史的河床上沉寂了几百年后,这位以武建功的隔世人物,却犹如春风一夜催放的梨花,除了神勇之外,他的身上不断地被历朝历代的人们别有用意地叠加上了忠、义、仁、礼、智、信这样一些道德符号,并且打通了中国一千多年来的文化经脉,他还空前绝后地分别以佛家的护法、道教的天尊以及儒家圣人的身份,出现在了无论朝野、三教不拒的精神殿堂里,成了后人回望中国文化时不容忽略的一个独特现象。其实,关羽的价值最先是被一位僧人发掘出来的。

南北朝的南陈年间,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云游四方,经过湖北当阳的时候,遥望当地玉泉山上覆盖着紫气,知此山定有灵异,于是来到玉泉山,夜宿于山间,有美髯飘洒之神人前来与智顗倾谈,自称乃是将军关羽,感念智顗弘扬佛法之心,愿意将此山作为道场,自己愿意护持佛法。智颤大师便倡议建造玉泉寺,尊奉关羽为“伽蓝神”,永护佛法。从此以后,关羽和韦驮的塑像常在一起,共同守卫佛寺,俗称“韦关”,同属“天龙八部”中的天部,“武将”关羽又进入了“神将”的行列。

道教原本就是有将历史人物吸纳为道教神仙的传统,见关羽如此有号召力,当然不甘示弱。北宋年间,龙虎山的张天师就将关羽当成护法天将。

历代帝王对关羽都极其崇尚,并对其敕封,以表彰他护国佑民的功德。隋代封关羽为“忠惠公”;唐代封“伽萱神”;宋代封“武安王”、“忠惠王”;元代封“武安英济王”、“利济昭忠侯”;明代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清道光皇帝还封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使关羽得到了崇高的荣誉。从唐代开始,朝廷令全国府县在春秋两季对关帝致祭,致使建关帝庙的习俗历代长盛不衰,成了一种独特的关帝文化。

关羽身上显示出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精神,一生充满英雄传奇色彩,被后人推举为至忠,至信,至义,至勇的道德楷模,成为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驱除邪魔、造福百姓的传说在民间也流传不绝。从唐代开始,人们为关羽建庙,称为“关帝庙”,全国各地都有建造。有的地方称“武庙”,与孔子的“文庙”并驾齐驱。帮会或者秘密组织常常会供奉关羽的神像。有些帮会吸纳会员的时候,常常在刘、关、张桃园结义的画下宣誓忠义。此外,关羽还是民间的财神和保护神,现在南方一带许多商业场所的门口往往都会供奉一尊手提大刀、威风凛凛的关羽神像。清代关帝庙悬挂着一副楹联,上联是“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下联是“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此联概括地说明了关羽逐渐受到人们崇敬的过程。

在民间年画中,有一幅画包括了天地诸神、三界诸神,在众多的神仙中,关羽常常被放在正中,画得和玉帝同样大,甚至比玉帝还要大,由此可见关羽在民间信仰中的位置。

经询问,我们发现这尊关公像竟有不凡的来历。据吴姓家谱记载,此像来自平阳府(即今临汾市)洪洞县屯里村的关帝庙。吴姓的先祖吴节极,曾任明代平阳府总兵,明洪武年间,其后代吴普圣迁居时将此铜像带出,后由洪洞经菏泽移居沛县,吴氏后裔一直将此像供奉于家族祠堂,供族人参拜。由于“文化大革命”等的原因,吴氏后裔将此像收归家中珍藏至今。

猜你喜欢
武将关公关羽
“关羽”去世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金国初期女真武将有多猛
关公面前耍大刀
华容道
关公工艺
闲话关羽护嫂
外婆家的“花武将”
关羽大意失荆州
论《三国演义》与关公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