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05-30 10:48林晔智金新元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成果转化校企合作知识产权

林晔智 金新元

【摘要】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校企合作研发中,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不利于我国企业的综合科技实力的提升。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校企合作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校企合作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对策,旨在促进高校的建设发展,促进企业科技实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问题;对策

一、校企合作联合研发模式概述

校企合作研发是一种常见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而其中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企业主导直接转化型:这类模式中企业是主导地位,提供研发的需求和目标,经过与高校的协调之后,高校科研人员进驻企业进行研发,从而实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②高校主导直接转化型:高校中有着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平台,设备仪器先进,这就为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保障,在此模式下,企业派遣内部研发人员进驻高校接受培训,进行研发实践,提升研发能力,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1];③中介间接转化型:高校通过科技中介将自身的知识产权成果引入到社会,引入到企业中,实现产业化,从而实现知识产权成果的间接转化;④政府引导转化型: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搭建企业与高校联合研发的桥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例如安徽滁州与东南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就开展了产学研活动,引导了区域内共一百多家重点企业参与,签订了17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效果;⑤合资共建型:指的是高校通过知识产权成果入股的方式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实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二、校企合作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一)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观念有待提升。高校不仅肩负着培育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任,同时肩负着服务社会的责任,但当前许多高校并没有将服务社会这一重任落实,重视程度较差,并没有注重知识成果的转化,闭门造车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就使得许多高校并没有主动的尋求校企合作,科学研发的目的性不强,没有面向广大企业和市场,知识产权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对于企业来说,当前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一些老牌企业来说,凭借着市场优势忽视了产品的科技价值,不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研发新成果,不仅给校企合作研发模式的落实带来了困难,同时不利于高校的知识产权成果进入到市场中,从而降低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

(二)技术方向不一致。高校是单纯的科研机构,而并非与市场接触的盈利性机构,其知识产权成果是在特殊的环境下研发出来的,注重研发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并没有站在企业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企业是一种盈利性机构,其首要考虑的是研发的产品能否在市场上通用,能否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之后还要注重产品的竞技性[2]。

(三)市场需求的阻碍。产品的研发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对于高校来说,其科研人员很难接触到市场,也很少主动的去了解市场的需求,闭门造车的现象严重,使得许多有着较高技术含量的知识产权成果在研发出来之后难以在市场中生存,因而被束之高阁,这并不是知识产权成果不能转化的问题,而是不符合市场需求,没必要转化的问题。此外,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在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下,如何保证高校的知识成果能够符合市场变化需求和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而就目前来看,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以论文为标杆,并不以市场为导向,这很容易导致校企合作研发的知识产权成果不符合市场需求,或滞后于同业技术的发展速度,从而阻碍了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

(四)信息渠道不顺畅。我国校企合作研发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流通还不够顺畅,在这种状态下,高校的科研人员很难在企业中寻找到与自身科研项目相匹配的企业产品,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很少与高校接触,因此也很难从企业获得与企业产品研发项目向匹配的高校科技人才。一些企业虽然重视对产品的研发,但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其对于产品研发的要求较高,且需要找到短平快的项目来迅速占领市场,尽快收回研发成本,避免风险,这种高要求也很难实现与高校的长期合作[3]。

此外,在一些校企合作模式中,高校与企业的沟通方式一般为顾问或临时项目组长的形式,这种沟通形式单一,沟通次数较少,很难让高校人才深入的了解到企业的经营现状、产品需求等重要的信息,这就阻碍了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

(五)合作目标不统一。在校企合作研发模式中,高校与企业目标不统一的问题也会制约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具体来说,企业主要注重成果引进后的市场风险和市场收益,因此都希望在产品产生效益之后再支付知识产权成果转让费,以此来规避风险,而高校则担心自身的权益无保障,这种合作目标的不统一给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带来了阻碍。

三、校企合作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

(一)改变传统观念。高校应当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放到与教育和科研的同等地位,应当肩负起服务社会的重任。高校科研人员长期不和社会以及市场接触,因此,应当积极创新科研模式,不仅要注重论文的发表和学术成果的实现,同时要注重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为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应当提升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寻找与自身产品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成果,对于校企合作中的高校科研人员应当给予优良的待遇,满足其科研条件,为科技研发创设良好环境,从而研发出满足企业市场需求,具有实际经营意义的产品,实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二)保证技术方向一致。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是一项技术经济活动,政府只能担纲引导者的角色,如果高校和企业之间存在技术方向不一致的问题,则会制约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

(三)合理选择中介机构和政府平台。中介结构的选择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良好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何选择中介结构则是摆在企业和高校面前的重要问题。首先,中介机构要熟知企业所在行业市场的需求,要对校企合作研发的科研项目进行客观的成本核算和前景分析,要具备研发项目风险控制的财务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校企合作研发模式的顺利进行,才能够最终实现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第二,中介机构应当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声誉,要具备逐步推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能力,只有中介机构明确知识产权成果的市场价值,才能够深刻的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促进企业与高校在技术方向、技术水平上达成一致,进而提升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效率。

政府是校企合作研发模式的重要引导者,其能够提升完善的科研外部环境,因此校企合作研发过程中应当积极利用政府科技平台,发挥政府引导者的重要职能。

(四)明晰产权。高校是教育机构,其国有资产的管理和配置还存在诸多问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产权的不明确使其在科技研发资源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这就制约了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因此,高校应当积极明晰产权,例如可以采取合建第三方控股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股,以此来分散科研投资风险,同时可以优化生产要素,以此来保证科研资金的充裕。此外,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合作企业享有知识产权专利,避免知识产权纠纷,这对于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有着重要作用。

(五)推动合作。合作目标不统一的问题是制约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重要问题,因此校企合作研发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合作,例如可以采用项目制进行研发,在项目立项之前双方进行充分的论证,确保高校和企业有着统一的目标,以此来保证研发项目的可行性,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做好对项目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和成本目标的控制,在项目研发之后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以此来促进之后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众所周知,但如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至关重要。对于校企合作研发模式来说,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是一个复雜的工程,如何提升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效率是当前校企合作研发模式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问题和对策,旨在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促进校企合作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贺俊,黄阳华,沈云昌.校企合作研发的最优制度安排[J].中国工业经济,2011,02:151-160.

[2]孙卫,肖红,原长弘.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6,03:114-117.

[3]裘晖.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64-69.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林晔智(1984—) 男,汉,浙江乐清.博士研究生,计算数学和符号计算。温州医科大学 325035 讲师。

【第二作者】金新元(1980—) 男,汉,浙江温州、硕士研究生,统计学。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编号:LQ15A010009),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项目编号:5wsk014),温州大学校级课题(项目编号:2015Y018)。

猜你喜欢
成果转化校企合作知识产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适应新常态,推动军队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策略研究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我国电力专利成果转化因素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辽宁省技术市场发展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