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菡:知性如你

2016-05-30 10:48籽言
生活PLUS 2016年4期
关键词:孟非娱乐大众

籽言

黄菡老师陪这个节目走过了六年,今天是她录制的最后一期。 3月19日,在《可惜不是你》的背景音乐声中,主持人孟非现场宣布了嘉宾主持黄菡的离开。此言一出,现场充满哀伤的气氛。即便是一向稳重戏谑的孟非,在看完节目组制作的《一首献给黄奶奶的歌》后,也哽咽泪崩。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真人秀以及综艺节目乘着生猛的时风,挑逗着现代人的娱乐神经。为博曝光率的毒舌女主持,生冷不忌的奇葩男女嘉宾,荒腔走板的语调言论充斥其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与黄菡老师风格大相径庭的舞台,她愣是稳坐了六年。

担任《非诚勿扰》的嘉宾主持以前,黄菡虽客串过几次谈话类节目,但一直鲜为人知。直到她44岁那年,推开《非诚勿扰》的节目之门后,才开始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作为中国最火的综艺节目,《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开播以来,收视率居高不下,甚至曾一度直逼《新闻联播》,迅速成为江苏卫视创收最高的节目,很多观众甚至因此无比期待周末的到来。这样一档相亲节目之所以能多年热度不减,与其劲爆的话题尺度、荒腔走板的男女嘉宾都不无关系。然而,《非诚勿扰》更深层的吸引力,还是来自于其呈现出的复杂社会命题与多元化的价值冲突。这一节目的主持人和嘉宾也为这个节目灌注了独特的风骨及魅力。

被卷入娱乐漩涡的“党校女教授”

最初加盟《非诚勿扰》时,黄菡是以“省委党校女教授”的身份担任嘉宾主持,大众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支持黄菡在节目中露面的观众只有11%,接近90%的人都投了反对票。然而半年后,黄菡开始逐渐成为《非诚勿扰》备受观众喜爱的“国民丈母娘”,并被媒体盛赞为电视荧屏“最温暖的存在”。

在黄菡的微博中,很多网友都留言感谢其爱情观价值观对很多观众的个人成长起到了正面积极的影响。“无论她旁边坐的是谁,男嘉宾女嘉宾又是谁,她都能起到特别好的调和作用。而且这调和并不是和稀泥,其中总是包含着她的原则。”

关于黄菡离开的原因,媒体解读为因其与黄磊的“性格都太过温和”,由此网络一度盛传以“毒舌”“手撕”主持风格著称的金星将加盟。但最终接替黄菡的,却是另一位风格相似的“黄老师”,《虎妈猫爸》的美女制片人黄澜。

在中国最火的相亲节目里担任嘉宾主持,就意味着要成为公众人物。而成为公众人物则意味着,随时要被那种近乎狂热的大众舆论所裹挟。这份巨大体量的压力,差点击垮黄菡。就如同孟非叮嘱新任“黄老师”黄澜的那句:“三个月扛住不要上网,怕动摇你对这个世界的信心。”

《非诚勿扰》上,一位男嘉宾上台说:“我理想中的心动女生就要像黄菡老师这样温柔、善良。”随后,黄菡答道:“相亲的时候这样说不合适,会让台上的女嘉宾很尴尬。比方说我跟你相亲,我说喜欢孟非这样的,你会不舒服。”第二天,娱乐媒体报道写到“黄菡自曝喜欢孟非”。

“特别排斥娱乐新闻,就算我在做《非诚勿扰》,我还是觉得娱乐跟我没有什么关系。”自此以后,黄菡再面对“被表白”“被自曝”,她一般选择缄默不语。因为不想被断章取义,借题发挥。

黄菡刚刚加盟《非诚勿扰》的时候,节目正遭受着观众漫天遍地的差评。马诺等女嘉宾的“宁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的拜金言论甚嚣尘上,不少嘉宾都被认为是“三俗”的代表。但与此同时,节目的收视率也空前高涨。

由此,广电总局等主管单位对节目进行了把控。此时的节目需要一个点评嘉宾的加入,而此前与电视台有过长期合作的黄菡,便被邀请了进来。“他们选择我未必是冲着我在党校,但确实是有一个所谓体制内的身份,是不是给主管部门看起来好接受一些?”黄菡说,“但是我想总体上来讲,肯定要是个女的,肯定得温和一点,然后要有婚姻和家庭这样的经历,观念相对主流……”

而随着黄菡的加入,节目也在男女嘉宾的遴选以及场上话题的导向上做了适度的调整。

但“党校女教授坐镇《非诚勿扰》”后,也随之迎来网民接近90%的质疑,那些没有底线的批评与辱骂,让黄菡震惊。

“压力非常大,我没有想到人对另外一个他根本不了解的人可以那么狠,或者没有那些定语,就是一个人竟然可以对另外一个人有那么深的恶意,可以那样去表达。我真的很震惊,我女儿看了那些评论就哭了,她说他们怎么可以这样说你,甚至于他们怎么可以这样说人呢?”

对这些负面评价,黄菡选择了回避处理。先生则成为了她的“防火墙”,帮她过滤掉负面信息,并挑拣些积极的信息给她。一旦她看到或听到一些难听的话,他就说:“网上说的你也信?”

学会从根本上看待情感

《非诚勿扰》里的爱情大多建立在精确价值的匹配上,双方交换价值,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并且,谁也不能吃亏,谁也别想占便宜。正如女嘉宾脱口的言论:“要么给我钱,要么给我爱,要么给我滚。”

由此,台上这些俊男靓女留给黄菡这个过来人的印象是,重“术”超过重“道”。“婚姻和情感,择偶或和配偶相处,更应该注重的是技巧还是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这就是道和术的关系。我始终强调,重要的不是技巧,不是该在哪儿约会、该穿什么、該怎么察颜观色,更重要的是该怎么理解婚姻和价值。年轻人会觉得我说的这些太虚了、太空了,他们就想要一个具体的指导,‘到底是该点咖啡还是点铁观音。技巧和方法,可能给你带来一段短暂的激情,而如果你要寻找漫长而和谐的婚姻,应该从根本上学会如何看待情感。”

可见,在这场“价值交换”里,黄菡更看重的是人的内心。

“留有余地,与人为善,特别你在台上,处于一种比较有先天优势的地位。你是老师,是长辈,而且你还有一种专家的权威感,你面对的都是年轻的孩子。另外,我真的觉得,在公共表达当中,一定要支持少数和弱者。我特别讨厌一哄而上,仗着主流就要灭了谁。哪怕为大众所唾弃的亚文化、亚群体的东西,我都愿意宽容,或者表达一点支持。”

在面对台上那些形色各异的男女嘉宾时,黄菡有一个非常珍贵的品质:不论是谁,她始终都能保持着一份关切。

撕掉大众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

“我并不如我的年纪一般保守,我甚至会比年轻人更激进。我完全可以接受年轻人不结婚。”体制内的本职工作从未限制过黄菡的思想,相反,她有着更为广阔的包容度。

80年代的开放思潮对黄菡影响很大,1984年她考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当时的社会学还是本科招生的第二届,在国内尚属于刚刚起步的新锐学科。全国也不过中大、复旦、北大和南开四家学府开设而已。而她的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方向,在今天也依旧具备着前沿价值。

所以说,拥有着这般学术背景的黄菡,绝不仅仅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温良恭俭让”的女性。在贤淑温柔的外表下的她,还拥有着现代女性的独立思想。由此,知性的她在毒舌遍地走,苦情满天飞的主持界,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但同时,她也被大众误解成了一位“完美的女性”。

曾经有男嘉宾在场上对黄菡说道:“我觉得黄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的完美女性,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对此,黄菡也曾表示强烈的反感。

“我觉得很傻,那是他们的公众需要:幸福婚姻,幸福家庭,然后各方面都完美。讲起政治上的个人崇拜,大家都深恶痛绝。但是讲起男神、女神,大家都不反对,大众心理就需要有这么一个人,哪怕像我这种完全没有‘神的素质的,他也非把你弄成完美的。”

其实,脱下完美光环后的黄菡,只是一个被生活磨砺过的平凡女人而已。

而自从加入《非诚勿扰》后,黄菡便成为了一位大众意义上的“婚恋专家”,但她并不喜欢这个标签:“主要是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台上也说,台下也说——情感不就那点事儿?况且,我也不是研究这个的,我的专业是社会心理学。”

并且,她对于“情感专家”这样的名号也是持质疑的态度。因为她的交往经验告诉自己:解决情感问题,有的时候只是需要倾听。没有人能为他人提供真正的解决方案。沟通,听别人倾诉,才真正有着治愈与解决的意义。

离开《非诚勿扰》时的黄菡对观众说:“我其实就是你们,你们在电视里看我讲对生活的理解,我不过是在说咱們共同过着的生活。”而现在回到观众中去的她,终于可以暂别辛劳的工作,休息一段时间了。她列了一份长长的旅游清单,以备今后一一实现。

猜你喜欢
孟非娱乐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孟非
垫高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