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腰缦回夕佳山

2016-05-30 04:49陈晖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魁学海牌匾

陈晖

历经400年沧桑,被誉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活化石”的夕佳山民居依然是高墙青瓦、庭院深深。今天,这座远离尘嚣的民居,不仅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很多影视剧组也慕名前来,拍摄了包括《家春秋》《死水微澜》等经典剧在内的大量作品。

夕佳山民居初为明万历年间席姓人家所建,故称为“席家山”。清乾隆时,从湖北麻城迁居来的黄金榜买下此宅之后,将“席家山”书为“锡嘉山”。“取上天赐予的美好山庄之意。”黄家第十二代子孙黄孝石说。

3月8日,记者所到那天,恰好下起了丝丝春雨。被雨雾笼罩的夕佳山民居周围,鹭丝鸟、金画眉、白头翁、斑鸠、打鱼郎等展翅翱翔、鸟鸣啾啾。“每年3月至10月,夕阳西照时千鸟归林之景美不胜收,因此1988年建立夕佳山民俗博物馆时,将其改名为‘夕佳山。”夕佳山民居博物馆馆长尹志介绍说。

内朝门匾额上书“文魁”二字,因此内朝门也叫“文魁门”,以文魁门为中轴线,向左右两边展开布局。“就像故宫以中轴线对称而建一样,这体现了我国传统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择中意识很强。”中国建筑设计院研究员孙大章分析说。

民居内的陈列展览是根据黄氏家族入川的第十代——黄中美生活时期的原状展示,是清末封建大家庭居家生活情景的再现。“民居完整保留了民国以前封建社会家庭传统的生活模式,留给我们各学科作研究,而不仅仅是民居研究者。”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人文社教中心主任王其钧点评道。

民居经历了几次扩建修缮,目前的规模系黄家第八代黄学海修建。黄学海做过巴县、永宁(现叙永)、隆昌、富顺等地教谕(教谕相当于今天的教育局长)。黄学海在富顺任教谕期间,“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刘光第曾拜黄学海为师。为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刘光第题写了“龙光永榭”牌匾。这块牌匾一直悬挂在前厅内正中墙壁上。

院坝左右两边的厢房之上是东、西藏书阁。阁楼往外延伸到连廊边,下为人行道。之所以要将藏书阁建造在人行道上,是因为主人尊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缘故。

整个民居总共有72块牌匾,其中,“三凤联飞”的牌匾代表了黄家人“耕读传家”的封建家庭宗旨。有一年黄家一连中了3个秀才,地方贤达于是送来了这块匾。在那个时代,经过文人提升,耕读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人生理念。

研究医学在黄家是有传承的,其中,第十代黄中美根据多年行医经验写出了《医罅刍言》《斯道必由》《医案》三部著作传世。其中《医罅刍言》的自序和论文《论精白乳白血赤之源》,被收录在民国十七年版的《江安县志》第四卷中,造福一方百姓。

黄氏家族所开设的药铺,有不成文的规定,无钱者求医,一般数额小的不收费。即使遇到家中的药房配不完整的药方,黄家也会想尽办法到别的地方抓药也不会让患者花钱,所以到黄家就诊的乡邻络绎不绝,黄氏家族声名远扬。每遇灾荒之年,黄家都会开仓施粥,這也在当地赢得了民心。

整个民居中最重要的建筑装饰是雕刻,有石雕、砖雕和木雕,其中又以木雕最具代表性。在民居的门窗、撑拱、家具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木雕。

最妙的是,戏台前的花雕刻有明朝黄道周抗清的“黄道州发兵”;有记录唐朝大将薛平贵出征的“别窑从军”等等。独具匠心的木雕显示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想象力,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如果说山西乔家大院体现的是晋商文化,苏州园林流露的是一种文人情怀,那么夕佳山民居则是中国农耕文化建筑的活化石。

中国古建筑专家组的罗哲文、单士元、郑孝燮三位专家对夕佳山民居给予高度评价,说民居形神兼备,文化内涵丰富、保存完整;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见证了一段历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谁穿越平面的历史,搜寻尘封的记忆?是谁打开那扇久未转动的门,走进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抚摸那一页页泛黄的影像?唯有静默的院落,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

责编:冯雅可

猜你喜欢
文魁学海牌匾
贾文魁从心论治虚劳经验
赞农民书画家张学海夫妇
91岁老兵深藏功名60载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杂双金属Cuギ-Ndバ和Znギ-Ceバ的Salamo型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
透堡“文魁第” 一门三烈士
呼和浩特“统一牌匾”行动现大量神翻译店名
朱建中
俄一高校挂斯大林牌匾引纠纷
颜学海:把握投资创新与模式创新的连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