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等教育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定位

2016-05-30 05:06李秋梅
文化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等教育青海

李秋梅

摘 要:高等教育要从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出发,通过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措施,为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青海;高等教育;丝绸之路经济带;定位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及实施,青海同中亚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有了空前未有的发展平台和机遇,也给青海地区人才的数量和能力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协调性的分析

青海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2013年全省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07.59亿元,比2012年增长5.3%,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0%)1.3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01.12亿元,比2013年增长9.2%。2015年,全省完成地区生產总值2417.05亿元,比2014年增长8.2%。与此相适应,青海高等教育亦得到了較快发展。2015年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70492人,较上年增加4172人,增长6.29%。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办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为青海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高层次人才保障。髙校植根于社会之中,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文化引领,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青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决定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速度和成效。因此准确定位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找出一条适合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道路,对于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一)人才供需存在矛盾。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但是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来看,青海高等教育发展整体滞后,目前省内仅有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三所高校。除师资差距外,专业结构不合理、“长线专业”过多、理工科应用型专业薄弱等问题,更是青海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青海快速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同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根据2015年青海省人社厅正式发布的《青海省2015年人才需求目录》,青海高等人才供需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矛盾。从数量上看,2015年全省人才需求总量3125人,其中医药卫生类、冶金矿山类、教育师范类、金融财会类等的需求量排前几位。但是截至2015年9月1日,青海普通高校毕业生共计14910人,就业13743人,初次就业率为92.17%高校在专业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方面还还存在一定矛盾。

(二)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在招聘时最看重的能力排在前三位是:沟通能力 75.76%、学习能力 66.67%、专业知识 57.58%;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日益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时,既需要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我省高等教育在推动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必由之路。

综上,青海省人才需求现状表明其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刚性需求是远远大于市场供给的,在人才市场行明显有稀缺,需要从外引进或本地培育两条途径来提高供给水平。从长远发展来看就是要着力发展高等教育。

三、青海高等教育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定位

在推动青海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使高等教育在青海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往方面的重要作用,为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首先,政府要进行战略导向,并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应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结合我省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制定青海高等教育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我省或地区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积极稳妥推进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我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其次,青海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是要调整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推进工学、医学、农学等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结合人才实际需求,着力发展医药卫生类、冶金矿山类、教育师范类、金融财会类、农林园艺类、建筑工程类、政法公安类、中文文秘类、机械工程类、电气工程类专业,使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加贴近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需要,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高等教育全过程。三是要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的大批技能型人才和工人。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包括用好国家“特岗教师计划”,实行师范生提前批次录取和免费教育,着力培养双语兼通、“双师型”教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的我省的民族地区提供人才支撑。完善全员培训制度,改进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充分利用“国培”、“省培”计划,实施名师工作室、跟岗研修、送教上门等有效形式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我省高等教育整体师资队伍的水平。同企业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教师激励和约束机制,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等教育青海
大美青海
青海行七首(录二)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