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临床观察

2016-05-30 05:46耿丽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毫针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

耿丽娟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配合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应用推拿联合毫针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推拿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推拿;毫针;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244.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102-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组临床表现为腰部活动障碍、腰腿疼痛、肢体感觉障碍、脊柱侧弯的腰部疾患,在骨科患者中其比例约为12%,在由于腰腿痛而住院的患者中其比例可达40%。该病可引起下肢、腰部感觉功能障碍,且病程迁延,不易根治[1]。笔者将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推拿配合毫针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5.93±7.02)岁。对照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54.84±8.1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下肢痛、腰部疼痛等腰骶部神经根所在部位疼痛,下肢疼痛程度高于腰部疼痛,在神经分布所在区域肌肉张力减退、肌肉萎缩、反射不敏感、感觉麻木等体征中存在2种或超过2种以上者;股神经牵拉、直腿抬高等神经根张力试验均为阳性;影像学检查确诊。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CT检查显示腰5~骶1椎间盘单侧突出。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心、肾、脑、造血系统疾病和精神病、严重感染患者;排除椎体滑脱、脊髓肿瘤、腰椎结核以及中央型突出伴马尾功能障碍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推拿联合毫针治疗。推拿方法包括:①理筋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以揉、拿、滚手法沿梨状肌投影区和臀上皮神经分布区施术3遍;肘尖按揉理顺腰及下肢足太阳经路线,点压承扶、环跳、居髎、肾俞、阿是及委中穴。②放松法:手掌揉下肢和腰臀部数遍。③整理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直推腰至足跟部3遍,并轻拍腰骶部5~10次。④腰部活动法:患者取侧卧位,医者行腰部斜扳法;再仰卧,强制抬高直腿以牵拉腘神经和坐骨神经。治疗约20min。毫针法:选择患侧L5~S1委中、秩边、夹脊穴、双侧肾俞,患者取侧卧位,用2寸毫针直刺委中,深度约1寸,捻转提插泻法,使足部有针感;用3寸毫针直刺秩边,深度约2.5寸,捻转提插泻法60s,使足部有针感;用4寸毫针直刺夹脊穴处,深度约0.5寸,进行捻转提插泻法,约60s后出针;以2寸毫针直刺肾俞,深度约1寸,捻转提插补法,留针20min。对照组仅应用推拿治疗,操作方法同治疗组。

两组治疗均1次/d,一个疗程为5d,两个疗程之间相隔2d,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的变化。VAS评分: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表示无痛的“0”分端和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的“10”分端,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标出相应的刻度。

1.5 疗效判定 当症状彻底消失,直腿抬高角度超过70°,工作和生活恢复正常时为痊愈;当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角度超过介于50°~70°,休息1~2个月后工作和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时为显效;当症状缓解,直腿抬高试验介于30°~50°,但仍无法完全正常工作和生活时为有效;当未达到上述指标时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受到外力时髓核突出、纤维环破裂,并释放组织胺、蛋白以及糖蛋白等致炎物质,它们可强烈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导致神经根发生病理性损伤并出现炎性渗出、水肿、充血等情况,加之酸性代谢产物聚集、局部缺氧缺血,最终出现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及腰痛等症状[2]。故治疗目的为消除或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改善炎症,加快炎性递质的吸收[3]。该病属于中医学“痿证”、“痹证”、“腰尻痛”、“腰腿痛”、“腰痛”之范畴,主要是由风寒湿邪入侵、劳损及外伤所引起,认为治疗关键在于补肝肾,祛风湿,止痛活血,兼顾标本[4]。

本研究观察了推拿配合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推拿主要作用于腰背部,可松弛肌肉,促进血液流通,保证神经根营养及血液的供应,改善缺氧、缺血、淤血情况,避免炎症介质进一步损伤软组织,加快炎性介质的吸收,并有利于增加血液中内啡肽等镇痛物质的水平,从而改变痛阈值[5]。针刺可有效刺激受压神经,促使神经递质的释放,并可改善神经根局部微循环,阻断伤害性信号传导,改善肌痉挛,消除或减轻神经根水肿、炎症;毫针针刺夹脊穴,可改善局部血运,利于水肿快速吸收,促进炎症消退;针刺委中穴,可改善因压迫神经所引起的症状;针刺肾俞可强筋骨、补肝肾[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推拿配合毫针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快速缓解疼痛,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利刚. 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15):2-3.

[2]谭锡海,吴前程,朱洪,等. 牵引推拿配合药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08):18-20.

[3]陈勇,冉群芳. 推拿配合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2010,29(07):543-544.

[4]张恩生. 火针配合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1):1331-1332.

[5]杨敏.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7:2094.

[6]刘美荣,陆恒峰. 火针配合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J]. 中醫药导报,2013,19(08):67-68.

(收稿日期:2016.01.28)

猜你喜欢
毫针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