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生态政治思想视阈下的化工可持续发展

2016-05-30 10:48张春勇舒莉文颖频郑纯智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绿色化工可持续发展化工

张春勇 舒莉 文颖频 郑纯智

摘 要:化工业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但是由于没有采用马克思的生态政治思想而造成了全球环境生态危机。马克思的生态政治思想和中国古代生态思想是一致的,为解决化工与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持。中国的化工发展必须以马克思的生态政治思想为基础性指导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工的道路,处理好化工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化工;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工;马克思生态政治思想

中图分类号:TQ 028.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6)04-0021-04

人们的衣食住行、经济、社会和国防发展等都离不开化工。中国化工为新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建设和当代中国的崛起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就是用化学溶剂乙醚为萃取剂,采用化工中常用的溶剂萃取方法提取了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但是,目前当人们谈及到化工时,却把化工等同于污染、剧毒、爆炸等,以及化工会将本地的生态环境置于一个危险的境地,同时,我们要远离化工、避开化工。如果不从根本上思考中国化工的发展这一问题,将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甚至是中国的崛起。中国化工如何发展,日益成为党、政府、学者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也是如此,化工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采用马克思的生态政治思想从历史的眼光、一分为二分的观点、批判反思的方法来看待化工、指导中国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历史的眼光

资本主义的化工发展走了一条先发展化工、后治理环境的路子,造成了很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由于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而促进了化工业的飞速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是通过马克思在不同时期的三部主要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来集中表述的。马克思正是通过这三本著作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本质上是反生态的。[1]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由四项主要因素蒸汽机、煤、铁和钢促成技术飞速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主要污染是以煤的開采和燃烧为主导的黑色污染。煤炭开采造成的后果是土地资源的破坏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而煤的燃烧造成的生态破坏远远超过煤炭开采。煤在燃烧过程中,由于燃烧不完全会产生大量烟尘颗粒,此外还会形成CO、CO2、SO2、NOx等有害化学物质。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雾霾是由排放物中的细小烟尘颗粒物造成的,SO2会形成酸雨,NOx会引发光化学烟雾。

1840—1950年,人类社会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成为除了煤炭之外的主要能源,化工业也随之兴起。此时的污染主要是煤和石油造成的污染。石油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石油中轻组分易挥发物挥发到空气中,造成理化反应污染、光化学烟雾;二是燃烧产生的和煤燃烧类似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危害,但石油燃烧带来的污染比煤的燃烧污染小;三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石油污染比较严重的事件有巴西石油环境污染事件、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秘鲁亚马逊森林石油污染事件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此时计算机、生物工程、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飞速发展。[2]此时期的化学工业污染最为泛滥,主要是由于有机合成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石油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泛滥成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污染类型也发生了质的转变,由原先的煤烟、石油污染型转为有机污染型。

前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繁荣和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但是付出的是地球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造成了地球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的新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获得前三次工业革命的红利,但也面临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等严重生态环境危机。

2 批判反思的方法和一分为二的观点

化学工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入而广泛地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化工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是有益生产力的提升,一面是有害的环境生态危机。

一般人一听说化工,立马谈之色变。在化工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以及管理水平和思想的限制,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但也不能一出事,就因噎废食,简单的否认和矫枉过正,要站在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之上,采取反思批判性的方法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反思的最重要特性是批判性。我们要对化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规划、技术、环保、管理等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价值分析、比较、择优。批判反思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是化工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一座桥梁,让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达到辩证统一、和谐统一。中国现在是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必须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和粮食的绝对安全。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化工业,人民群众穿着、用药、建筑施工、燃料、军工等使用都要依赖进口或被国外垄断,那么中华名族将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例如,中国缺乏的飞机和汽车发动机材料、航母船体使用的特种钢材、抗癌药物、飞机隐形材料,等等。

3 发挥马克思生态政治思想的基础性指导作用

中国由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忽视了马克思的生态政治思想而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要尽量避开资本主义走过的老路,开辟一条崭新的化工发展之路。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3]中国化工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保障是坚持发挥马克思生态政治思想的基础性指导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4]

这也是目前中国化工发展道路上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过程中也存在先富起来的人(企业家、财团、政府等)与普通人(居民、群众)之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化工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如图1所示。

左边拎包的人代表先富起来的企业家、财团、政府等,右边的人代表广大普通人民群众。方框代表社会、圆代表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企业家、财团等为了发展经济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开设实体和非实体经济——化工产业以及与化工相关的非实体经济。在开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遵循马克思的生态政治思想,而造成了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问题。这使普通人和企业家,甚至是和政府,之间产生了矛盾关系。企业家、财团等和普通人组成的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需求,这个需求又转为人类社会向地球环境索求更多的物质和空间,造成当前弥漫全球的生态危机。

人类社会能否最终走出生态环境的困境完全取决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历史命运。[5]我们应该采用马克思的生态政治思想来指导这些关系,使这些关系发展成为相互促进、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关系。企业家、财团、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兴办化工业需要普通人作为管理人员和劳动力。普通人通过为化工企业打工而获得工作岗位。企业家通过发展化工业获得丰富的利润用来回报普通人和社会。这样人类社会的发展压力就减少了,降低了对地球环境的索求,反而可以回报地球环境,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努力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6]

马克思生态政治思想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天”就是大自然环境,“人”就是人类社会,“天人合一”就是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环境的合二为一。[7]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人类是在自然界中生养繁衍的,人类始终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8]可见,马克思生态观和中国生态思想是辩证统一的,可以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用来指导中国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4 走绿色化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几乎丧失了人类社会的三次工业化革命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步比别人晚,又丧失重大机遇。现在人类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绿色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都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中国化工行业从高污染转向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不能错过这次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70%以上的能源供给由煤炭提供,中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是石油资源贫瘠,而且缺少天然气。从能源消耗的角度来看,中国必须将现有使用的“黑色”或“褐色”煤炭、石油能源向“绿色化”的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转化。同时,化工业坚持走原子经济(Atom Economy)和绿色化工的道路。原子经济就是从原料、中间产物到产品,从生产、中间流通到使用,从报废、回收到循环利用(作为原料),不让一个原子进入环境。这樣就达到“零排放”,从而减少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绿色化工就是采用绿色化的原料、在绿色化的催化剂、绿色化的溶剂和绿色化的助剂等绿色化学物质的作用下,进行温和的反应,使原料分子中的原子100%转化为所需要的绿色目标产品,达到转化率、选择性为100%、不产生副产物、废水、废渣和废气。[10]

5 结语

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制衡着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化工业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关系到民族安危和中国的崛起。马克思的生态政治思想对化工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它能为其提供哲学智慧,为化工与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持。中国的化工发展必须以马克思的生态政治思想为基础性指导作用,处理好化工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卫军.重构马克思的生态学: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观的解读[J].学习与实践,2011(7):125-129.

[2] 朱盛镭.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汽车产业的影响[J].上海汽车,2013 (4):30-34.

[3] 姚华舟.对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J].学习月刊,2013(20):4-6.

[4] 刘海霞.论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6):11-14.

[5] 陈学明.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意蕴: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9(6):104-113.

[6] 刘箴.美丽中国战略的提出及生态政治学意蕴[J].现代商贸工业,2015(4):35-36.

[7] 刘国栋,田昆,袁兴中,等.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实意义——以丽江古城水系为例[J].生态学报,2016,36(2):1-8.

[8] 宋惠芳.儒家生态思想与马克思生态观比较[J].重庆社会科学.2015 (4):116-121.

[9] “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及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15, 17 (7):32-36.

[10] 陈俊平,吴翠霞.绿色化工是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J].辽宁化工,2003,32(3):112-115.

责任编辑 祁秀春

猜你喜欢
绿色化工可持续发展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关于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探讨
绿色化工环保技术探究
探究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的要点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