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机械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索

2016-05-30 16:53孙国栋
时代汽车 2016年3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院校大学生

孙国栋

摘要:现如今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地方本科院校因其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区域影响力有限,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凸显。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创业型人才普遍缺乏的现状,提出了适合本校自身特点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并经过一系列实践验证了该模式的效果。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创业;人才

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高校大力提倡全面培养创业型人才。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广大学生仍然坚持“学校学习——毕业应聘”的固有被动模式,鲜有高校应届毕业生主动选择自主创业之路,成功创业者更是凤毛麟角。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自主创业不失为一条可选之路。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探索一套适合自身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和迫在眉睫的。

1 培养目的

依据高校办学条件层次、高校学科设置特征、学生培养质量、学术水平和科研情况等将我国普通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高校三类。其中,地方本科院校多属于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这两类。湖北工业大学则属于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教学研究性地方本科院校。而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作为湖北省首批高校改革试点学院,积极努力探索适合我院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区域地方经济。而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亦是我院重点工作之一。

2 培养措施

创业与创新不仅字面相近,而且相辅相成。创新孕育着创业,创业来源于创新,创新是创业的原动力,创业是创新的土壤。首先,创新是指理论、方法、技术等某一方面的发现、发明、改进,原创性是创新的核心;创业是指创办新的企业或开辟新的事业,实践性是创业的标志。其次,创新重视结果的新颖性与独特性,而创业注重过程的现实性与可操作性。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2.1 创业精神的培养

创业精神是某个人或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是着重于一种创新活动的行为过程,主要含义是创新。创业者通过创新的手段,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创造新的市场价值。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创业精神对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1 把创业精神融合进校园文化

机械工程学院着力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创业精神、开拓创新意识。既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推动学科自身发展,又以同样的进取精神引导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寻求变革、适应当今就业大环境,为学生今后的创业提供精神动力与支持。学院定期邀请自主创业成功的杰出校友回校座谈,并召开经验交流会,如03级测控3班的优秀毕业生李振(现上海辰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2005届校友熊藤芳(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别助理)等。创业精神的弘扬是我院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多层次开展的体现,也是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创业是在校大学生不可回避的关键词,自主择业、自主创业也是他们应该逐渐转变的新追求。校友的讲座不仅让学生对创业有了新的认识,也有助于他们从新的角度思考创业方向,并从实际做起,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1.2 通过创新实践培育创业精神

创业实践活动为创业能力的表现和发挥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相统一的社会平台,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去思考、操作与体验,在活动中体验真实感受,强化创业意识,确立创业信念。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模拟性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有关创业话动的情景体验或拟出创业计划、创办虚拟公司等,如“跳蚤市场”、“模拟营销策划大赛”、“模拟创业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并非仅仅局限于本院学生,同时吸引校外相关专业学生和本校外专业学生参与,为学生间交流、沟通提供平台,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机械工程学院也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各类大赛,以比赛作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参赛人员营造良好环境并鼓励学生将创新成果向创业转化。2015年我院学生作品“激光诱导仿生超疏水多功能表面”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该技术利用激光设备对材料表面进行加工,从而使其像荷叶一般不沾水,钢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均适用,未来可运用在汽车、飞机等表面防雾防水防冻,高楼幕墙自清洁,船舰底部防微生物附着,大型钢结构防锈蚀等。学院也积极为该团队创新成果营造创业环境,以该团队的中英联合激光加工实验室为平台,努力推广其实验成果并使其转化为直接经济效益。

2.2 积极营造创业平台

大多学生从思想上就已经把学习与创新创业分离开来,认为学生的本分就是学习,创新创业根本就是参加工作后的事情。这些观点都贻误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最好时机。创新创业其实渗透在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只要大学生能够不拘泥成法,自主独立地分析与解决问题,便完全可视为一种创新。因此,学院为鼓励师生进行自主创业,将理论知识创新转化为实际效益,积极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2.2.1 学生兴趣小组与社团创业

学生社团是学生以共同的兴趣为基础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使不同专业、年级、院系的学生享受充分交流的平台。学生在社团中长期交流与合作比较容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从而结成创业联盟。2014年9月,武汉市适时推出了旨在鼓励和支持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业而量身定做的青桐计划,该计划围绕大学生创业全过程所需,从创业氛围、资金、场地、税收优惠、培训和创业保障等六方面全面支持大学生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截至目前,新增大学生创业特区41家,其中湖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已于2014年12月24日开园,整个园区的设计和建设均由入驻的创业团队参与完成,经过筛选,共有4 1个创业小组顺利入驻创业园区。园区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划分为“绿色工业创业区”、“新媒体与互联网创业区”、“艺术文化创意区”、“软件设计创业区”、“管理咨询创业区”、“就业礼仪示范区”等行业孵化区,预计可产生就业岗位500个。创业园成功实现将资金引入和大学生创业结合起来,把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全程提供服务结合起来,为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契机。

2.2.2 教师学术科研与学生创业相结合

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前沿性。学生在校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业设计苏晨副教授依托学院优秀的设计资源,带领团队研究生、本科生成立黑蜻蜓工业设计责任有限公司,与包括京山轻机责任有限公司、长机科技有限公司、齐达康天然气设备有限公司在内的众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仅将专业知识推广到市场领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近几年一系列的实践,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述一系列实例表明,该培养模式已取得良好效果。不仅实现了教师的科研成果有效转化,而且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打开了我校机械类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院校大学生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