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6-05-30 01:23杨宏民杜雅琴张伟廉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0期
关键词:教、学、做集控运行一体化

杨宏民 杜雅琴 张伟 廉斌

摘要:从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实际出发,结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新理念,围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方向,修订了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的保障条件及提高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集控运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160-03

前言:

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针对电厂机组集控运行岗位人员对“机、炉、电、辅、控”等方面知识的需求及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设置,技术应用性很强。火电厂集控运行岗位主要是对机组进行运行控制和调节,重在运行调整,不在操作,因此发电企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有相当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只有理论判断好才能操作好。本专业对理论的学习理解特别重要,这也是集控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不同之处。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一方面火力发电厂机组出现了很多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的学习内容增加,另一方面发电企业对机组运行的安全和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机组的运行、维护、安装、检修等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为了满足企业和现场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工作,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掌握足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调整动手能力,很好地适应了工作岗位要求。

一、设计、开发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国家电力行业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以及本专业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及技术发展现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逐步修订完善。

1.“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教学专家和企业专家依据职业标准,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社会需求调研结果,共同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该专业人才服务的基本岗位及岗位群。通过岗位分析得出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火力发电行业及相关行业企业培养具备火电机组设备维护能力、机组集控运行操作能力、机组故障分析及处理能力、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能力,能从事火力发电厂机组集控运行、调试、设备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大框架下,结合本专业涉及设备多、课程多的特点采用先汽轮机、锅炉、电气、辅机、控制等分专业学习,最后集中综合运行实训,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过程,归纳出“校企互补、虚实并重、分层递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平台;虚拟仿真与真实现场实训并重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先机、炉、电、辅、控分项并行学习,最后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使学习课程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

2.构建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前的教学改革压缩了理论课程,增加实训课程,使学生理论知识不够,操作限于流程而不能深入理解,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分开上课,理实脱节,还有相当内容重复,课时远远不能满足专业要求,为此我们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开发方法,将原来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进行融合,逐步取消了单独实训课程,把实训和相应理论课程融合,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融合后课程如下表:

通过以上改革,新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进一步加大了工学结合的力度。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建设

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必须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训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量增加实训课并不能满足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教学的目的,为了更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我们根据课程需要把理论课堂与实验室、实训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进行融合,建设了一批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一体化教室,将实训教室与授课教室合为一体,从教学场所上保证“教、学、做、训、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1.硬件建设。根据集控专业不同学习领域课程,有目的地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把原有的电厂设备、工程挂图、设备模型转移到一体化教室,配有现场照片、图纸及模型,努力实现实物教学。在这些一体化教室里成套多媒体设备、活动教具、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等综合运用于一体,这样以前课堂上很难讲明白的电厂设备复杂的结构布置问题学生就一目了然了,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设备运行原理的学习上,更符合集控运行专业的职业特点,更接近实用。目前建成并实施的一体化教室可满足汽轮机设备运行及维护、锅炉设备运行及维护、热力发电厂系统分析、单元机组集控运行、泵与风机、热工测量及仪表等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

2.火电仿真机组软件建设。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对应的是电力生产一线的核心岗位,对技术要求极高,刚从业的职工也要经过几年的锻炼才能胜任该岗位,在校学生更不可能有现场动手操作的机会。仿真机给集控运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平台,为此我校建设了135MW、200MW、300MW、600MW、1000MW五个系列不同型号的仿真机组,在一体化教室也配备相应的仿真机组,可单人单机运行。为了发挥仿真机的作用,我们开发设计出了满足教学要求的各种仿真运行状态软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调用随时操作,随时看到状态参数的实际变化过程,帮助他们理解课本运行知识。

一体化教室设备及模型解决了结构组成问题,仿真机解决了集控运行操作调整问题,以前课堂教学难点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师的培养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不仅组织把控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还要动手操作,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活动,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熟悉专业理论,还要能动手操作,因此必须重视对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1.提高教师实践技能。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运行经验,要求教师每年必须到企业参加实践,学习了解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运行操作规程,和企业人员沟通向他们学习。组织教师到企业培训,有目的有重点地邀请现场专家讲课,参加企业组织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等,每年安排1~2位专任教师到企业工作2个月,安排团队全体专任教师到企业短期调研3次以上。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最重要的岗位工作就是机组启停操作、运行调整、事故处理等,我们每年组织教师在学校仿真机上进行演练,与课程知识点技能点相对照,制作相应的学习工况,以便上课时调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操作技能,同时也组织教师到企业与现场专家一起按企业生产过程进行仿真机组运行操作。

2.加强职业教育理念的培训。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都可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可适用于每一门课程,形式灵活多样,主要还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和设计安排,它可以是一个问题的讨论,一个纯理论的计算,但教学过程不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而是教师辅助引导,以学生的学做为主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很重要,为此我们加强了教师职业教育理念的培训,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和课程理论部分也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教师专业素质、实践技能、职业教学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确保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实施

一体化教室和过硬的双师教师队伍,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实施打破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以老师的教为主导,学生的学为主题,共同的做为手段,达到快速理解记忆课程知识点,掌握技能操作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实施要求如下。

1.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教学方式,制作教学PPT,填写课程教学记录单,列出课堂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定期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活动,进行方法创新,对个别难点教学单元组织集体备课,互相交流,提高一体化教学效果。

2.每一门课程列出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建立教学案例库;开发火电机组仿真机各种运行标准工况和机组事故处理标准题库,做到课堂上可随时调用,随时运行,随时操作,满足集控运行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教材。

3.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数字化教学体系,建设共享型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教学资源库。

4.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在熟悉机组运行操作步骤的基础上,强调机组的运行调节。因此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操作步骤原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共同完成一项操作,再让学生自己操作练习,操作完成后,突出重点进行进行讲解,多提问,让同学之间互相讲解,教师进行评讲,教师要做到操作前和操作后,两次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考核方式

为了巩固一体化教学成果,根据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特点,结合不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制定一体化教学评价、考核方式。评价形式全程化、多样化,突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期终评价相结合,注重笔试与操作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过程评价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分析、回答问题、课堂笔记、动手操作及口试讲解操作原理等几方面。终结性考核分为理论和操作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以笔试为主,操作考核以动手演练讲解为主。另外有些课程终结性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试挂钩,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

参考文献:

[1]杨小琨,侯俊凤.工作过程导向的集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J].中国电力教育,201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杨宏民,孙为民.仿真机在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

[4]李建刚.提高电力高专教师“双师”素质的对策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

猜你喜欢
教、学、做集控运行一体化
项目引导及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
浅谈综合实践中的“教、学、做”
发电厂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探析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