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审查而生发

2016-05-30 02:43王一涵
西江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知性历程感性

王一涵

经常聆听别人的故事,经常看见书架上畅销的成功之道、经验之谈。那些或一帆风顺或坎坷波折的传奇、那些模式化的应用技巧、那些通向梦想的独辟蹊径,已经成为所谓“过来人”坐拥成就之后的谈笑风生,激励着每一位后进者。我们每每因此而燃起心中一把激昂的青春奋进之火,跟着呼吸的节奏蒸腾翻涌。

然而我们总是过于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不会被一股阴险的邪风吹灭,我们总是过于坚决它必定生生不息因这火焰燃自昂扬斗志的捻儿。但是当我们回归一成不变的简淡生活,有多少激情不會消逝于长久无味的索然。

然而这火焰的产生并没有错,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交际的过程中总会把所见所闻迁移至自身,这是鲁迅所言“逻辑联想是人类认知的一种基础能力”。当面对一些明知不可靠却又看似不可抗的东西时,每个人都会幻想着自己赢得特权时的样子。但是,任何不经纯粹理性的自我审查而做出的决心和判断都是转瞬即逝的感性冲动,这才是出现问题的根源。我们一切聆听他人的故事所产生顺其自然的联想迁移至自身,引起共鸣或对抗之类的强烈情感波动,都是缺少了反观自我的理性检验的三分钟热度。它就像是一个未经检验的产品,终将因其无法充分适应主体需求而被淘汰。

其实,我们一直不的对他人成功历程进行追问和分析,这和毛姆所言一样,我们无非就是想要寻得“一本书”,一本能使我们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切疑问的书。解决了一切疑问,我们就可以放手去建立自己的生活模式,以此踏上通往成功的顺风路。然而从古典哲学家读到现代科学家,从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行至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我们看到所有似乎相近的巨大成功背后,其历程和心境却各有不同。成功者人生中的苦难史,我们都体之敬之,可一旦提及实现成功的建设性因素,却总是难以使我们心服口服。原因很简单——就像苏打绿在《白日出没的月球》里写道,“你的真知灼见不适合套用在我”。

这种自我审查近似于认识自我却又不尽相同,它可以大而提升至人类自主意识觉醒的范畴,也可以小而细化于对某一问题的认同与否。削足适履在千年以前的古老中国就已遭批判,要想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只能返观自我的特点,在寻求个别性优势的基础上,改良普遍性真理,从而挣脱千篇一律的固化“失败模型”。

我洞察,我重返,我审视,我坚持,我开启。于是,在我们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一味的接受和认同绝非是推进个人乃至历史发展的正确态度,批判性思维躲在暗处显得举足轻重。

理性不满足于感性和知性的能力限制,于是追求着无限永恒的物自体。

——理性已经被压抑得太久。

所以当我们重新面对速浓的心灵鸡汤,当我们再次聆听他人的故事,当我们接受一切破旧革新的思考,在瞬间产生出共鸣和对抗的态度之前,请让理性先行,自我审查和凝神观照会过滤掉感性与知性的蛊惑,我们才会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光芒。

猜你喜欢
知性历程感性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知性优雅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露也露的知性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