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甲虫的识别与防治

2016-05-30 16:11陈静
吉林农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识别防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马铃薯甲虫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生活习性、为害特点、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目的是让更多的种植户认识马铃薯甲虫的危害,起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扑灭的作用,防止其扩散蔓延。

关键词:铃薯甲虫;识别;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3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05.045

马铃薯甲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世界有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原产在美国,后传入法国、荷兰、瑞士、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东欧、美洲一些国家,是中国外检对象。20世纪80年代已抵达中国西北、东北近边境地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俄罗斯)。于1993年5~7月在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察布查尔、伊宁县和塔城地区的塔城市等地首次发现,1993年~2007年,马铃薯甲虫由西向东传播和扩散,北疆伊犁、塔城、昌吉地州各县(市)和乌鲁木齐市、东疆的吐鲁番及上述兵团所属团场均有分布和为害。目前基本上已扩散到新疆大半地方,一旦马铃薯甲虫扩散到中国内陆地区,将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马铃薯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和威胁。2013年,在吉林省中俄边境局部地区监测到马铃薯甲虫零星发生,现已得到有效控制。了解马铃薯甲虫扩散过程中种群的遗传关系,掌握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切断种群的扩散途径,有助于提高該虫的防控效率和阻止该虫的进一步扩散。

1寄主植物

马铃薯甲虫寄主主要是茄科植物,大部分是茄属,其中栽培的马铃薯是最适寄主,通常造成马铃薯减产30%~50%,严重发生时可导致马铃薯绝收。此外还可危害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马铃薯甲虫还可传播马铃薯褐斑病和环腐病等,油葵、棉花等作物也可被危害。

2形态特征

2.1成虫

瓢虫状,但它是叶甲科。与伪马铃薯甲虫(L.juncta)相似。每鞘翅具5条纵行黑斑,第2、3条纹在翅端相接,第3与第4条纹间距小于第4与第5条纹间距,其上有深凹排列不规则的刻点。体长约9~12毫米,体宽6~7毫米。短卵圆形,其背方明显隆起。体淡黄色,有光泽,并相嵌黑色斑纹。触角11节,基部6节黄褐色,端部5节暗褐色。前胸背板隆起,顶部中央有一“U”形斑,其每侧有5斑,常相连,近侧缘刻点粗而突。

2.2幼虫

桔黄色或砖红色,头与足黑色。在胸部二侧具一列黑斑,黑斑在低龄是十分小的。腹部二侧的黑色斑点及气门片瘤状;初孵第一龄褐色,以后变成淡红色、鲜黄色或桔黄色。

2.3卵

鲜黄色,长1.5~1.8毫米,宽0.7~0.8毫米。成堆产于叶片的反面,每卵块约20~40粒卵。

2.4蛹

离蛹,淡桔黄色。长9~12毫米,宽6~8毫米。成长幼虫转入土下化蛹。

3生活史和习性

美国2代/年,欧洲1~3代/年,以成虫在土深7.6~12.7厘米处越冬,翌春土温15℃时,成虫出土活动,发育适温25℃~33℃。

马铃薯甲虫以成虫在寄主作物田越冬,一年可发生1~3代。在新疆伊犁河谷昭苏等地一年发生1代。在霍城和察布查尔等地一年发生2~3代,其中以2代为主。

卵期5~7天,初孵幼虫取食叶片,幼虫期约15~35天,4龄幼虫食量占77%,老熟后入土化蛹,蛹期7~10天,羽化后出土继续为害,多雨年份发生轻。该虫适应能力强。

成虫迁飞行为:正常的飞行范围是1.5公里。常发生在春天。

成虫滞育行为:马铃薯甲虫具特殊的滞育特性。滞育类型有:冬季弱休眠;冬蛰、夏蛰(有1~10天;8月~11月)二种滞育;多年滞育(连续2~3年)。

4为害特点

马铃薯甲虫是马铃薯的毁灭性害虫,在合适的条件下,该虫的虫口密度往往急剧增长,即使在卵的死亡率为90%的情况下,若不加以防治,1对雌雄个体5年之后可产生千亿个个体。成虫和幼虫都取食马铃薯植株的叶片和嫩尖,可把马铃薯叶片吃光,并排泄特殊黑色屎污染和遗留于植株叶片与茎上,块茎产量明显下降,一般减产30%~50%,严重发生时减产90%甚至绝收。

5传播途径

以人为传播为主。来自疫区的薯块、水果、蔬菜、原木及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均有可能携带此虫。

自身扩散传播。通过风、气流和水流等途径传播,自然爬行和迁飞。越冬成虫出土后,若遇到10米/秒大风,16天可扩散到100公里以外地区。

6防治方法

6.1农业防治

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中断其食物链,同时清除田间有关的野生茄科植物,如天仙子以及农田杂草。马铃薯甲虫讨厌掺了草木灰的土壤,草木灰是菜农使用的一种古老的消灭害虫的材料。

破坏马铃薯甲虫的越冬场所,可大量降低成虫越冬虫口基数,防止其扩散蔓延。

利用马铃薯甲虫的假死性和早春成虫出土零星不齐、迁移活动性较弱的特点,从4月下旬开始进行人工捕杀越冬成虫和捏杀叶片背面的卵块,降低虫源基数。越冬成虫发生期,特别是温室茄子,4月上旬开始发动群众捕杀越冬成虫。用真空吸虫器防治苗期越冬代成虫效果可达80%以上。

6.2生物防治

应用细菌制剂苏云金杆菌圣地亚哥变种。使用浓度为1570亿马铃薯甲虫国际单位(4.5%M-One水溶液7升/公顷)或者喷洒含10%(重量比)干粉水溶液(M-One:一种δ-内毒素蛋白)。

6.3药物防治

适时。第一代幼虫发生高峰;使用方法。应采用轮换或单独使用杀虫剂;农药种类推荐。乙嘧硫磷50%EC,0.5~1升/公顷;喹硫磷25%EC(爱卡士Ekalux),0.9~1.5升/公顷;氯氰菊酯10%EC(安绿宝Arrivo),每公顷有效成份40~80克。灭百可(Ripcord)10%EC,每公顷有效成份20~150克。多来宝(ethofenprox)10%EC,10%悬浮剂每公顷有效成份100~200克。

作者简介:陈静,本科学历,柳河县农业综合执法队,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猜你喜欢
识别防治
法学意义上的弱者识别问题研究
青岛市中山公园园林树木易混淆品种识别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论犯罪危险人格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