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 让文章更富诗意

2016-05-30 02:41陈绪国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临水江畔礼法

陈绪国

诗改散文小片段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何其芳)《秋天》

散文改写:轻轻地,却不小心震落了清晨的树叶上满披着的露珠。渐渐地,丁丁的伐木声飘出了幽谷。放下了饱食过成片稻子所散发出稻香的弯如银月的镰刀,用背上早已备好的背篓来盛放早已长满竹篱间的肥硕瓜果。秋天无声无息地来了,安安静静地栖息在了农家里。

现代诗歌讲究“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精美的散文不也这样吗?那规整的句式一定会让你感受到如诗般的美妙。

【考纲概述】

是否有文采,从某种角度来看,就看文章句式是否灵活,这是考纲的规定。汉语句式多样:文言句式典雅,口语泼辣;长句周详缜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设问、反问句加重强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对偶句铿锵凝炼;重复句余韵悠然。一篇文章倘若句式单调,即使内容再好,也会呆板单调。文章中如果能够注意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使之各得其所,语言就会生动活泼,抑扬顿挫,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孔子之魂

付德旭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那炽烈的红让国人精神振奋,心中充满爱国之激情;可掬的大熊猫吃着青青的翠竹,那可爱的模样让人顿消心中的戾气,共同祝祷永远的和平与安宁……可是,当我看到了他,在乡里设私塾授业天下贤士的他,周游七国传播礼法的他,立于江畔临水感悟人生的他,我的心突然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冲击,于是,我认定:孔子才是那张最具资格代表我泱泱华夏的文化名片!

克己复礼,是以为仁。

儒家讲“仁”道,孔子推“仁”义。“仁”,是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文化精神。

孔子循循善诱,教化民风,让我们懂得了克制自己的欲望,奉行既成的礼法,让我们懂得了心怀仁义,脚踏正道。正是“仁”,以其独特的含义和如水般上善的强大力量,让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我们奉行“仁”义,因为此乃人间正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有人问孔子:“有一言得之而可奉行终身者乎?”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正是我们中国人最正义最本原的人性。孔子推崇“恕”,教导我们遇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而应该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推己及人,多为他人考虑。

这是一种多么动人心魄的伟大呵!当我们不再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当我们学会为他人思,为他人想,我们便不再平凡,不再庸碌,我们的人生价值因为“恕”而得到了提升。我们亦不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而是一个团结一心的整体,如此,中国焉有不兴盛繁荣之理?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他立于江畔,临水而叹,为的是告诉我们:人生如水一般无情消逝,不可挽留。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努力拼搏,方不负眼前这美好时光。“勤奋惜时”一直是中国人为世界所称道的优秀品质,殊不知,伟大的孔子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就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行世之启迪。

在那日暖风熏的暮春四月,让我们穿上轻薄舒适的春服,随着五六个大人,携着六七个孩童,在沂水沐浴,洗去一身的尘杂,让心灵回归纯粹,然后再到舞雩台上吹吹风,静聆林间天籁,细嗅浮尘生香,最后手拉着手唱着歌一同回去,给这个世界留下一幅最美的中国写意。

[范文解析]

本文的作文材料是“中国名片”,材料列举了熊猫、国旗、孔子,谁更有资格代表中国。试题中的写作指向非常具体、明确,要求考生选出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来行文, 立意角度有很多,但要写出彩,就需要我们好好用心思,下面从“灵活使用句式”这一角度来分析这篇文章的巧妙之处。

一、巧用整句,妙用材料。 在自己的文章中巧妙地再现材料很不容易,如原文照抄,就会死板而无重点,如转述无章法,就会杂乱而无序。但这篇文章对材料的再现很巧妙,用整句重组材料:“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那炽烈的红让国人精神振奋,心中充满爱国之激情;可掬的大熊猫吃着青青的翠竹,那可爱的模样让人顿消心中的戾气,共同祝祷永远的和平与安宁……”;材料中对孔子并没有过多描述,但作者发挥想象,再现孔子人生经历,用整句将其表达出来:“在乡中设私塾授业天下贤士的他,周游七国传播礼法的他,立于江畔临水感悟人生的他。”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之美。

二、排比观点,和谐工整。 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是观点提取得准确而规整。文章由三个分论点组成:“克己复礼,是以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这三个观点是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思想,《论语》对其表述有多有寡,但作者引用时,用整句再现,用独段呈现,工整而醒目,让阅读者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核心。

三、整散结合,描摹画面。文章最巧妙的是最后一段,整个语段化用了“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文章再现这一句话时,合理想象,加上必要的修饰词语,大部分句子字数大体一致,但又穿插一些较长的句子,长短交错,灵动而流畅。

[类文生成]

猜你喜欢
临水江畔礼法
佳人临水立
墨痕临水欲化龙——《草书屏风》赏读
江畔独步①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礼法之治与泰始律令
礼法文化中的“情实”问题及其巫术渊源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晏子论礼
江畔独步①寻花七绝句(其六)
苏轼的礼法融合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