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和分析

2016-05-30 11:32谢辉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28期
关键词:变电变电站检修

谢辉

摘要:伴随信息化科技时代的到来与物联网技术、资源的极大丰富化,电力企业开始逐渐普及状态检修模式,它取代了传统变电检修中的固有模式,为变电设备状态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检修信息服务和更安全的检修维护体系。文章就从两种检修模式的基本概况着手,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差异,并证明了状态检修模式的先进优越性。

关键词:变电检修;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变电设备;设备故障;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8-013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8.066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结构,它的运行过程复杂,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发生故障也很正常。变电检修就是指针对变电站中所有高压设备的检查、巡检及修复工作。随着智能化变电系统及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状态检修已经开始逐渐取代传统变电站检修模式,发挥着它的智能化先进优势。

1 变电站的传统检修模式

1.1 传统检修模式的种类

传统检修模式一般都围绕故障检修和预防性检修两种模式展开。

第一,故障检修又叫事故检修,它是指变电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出现故障后的常规检修工作,这也是最易于理解的日常检修模式。由于这种检修通常在发生事故后才进行,所以它是无法规避损失的,而且损失通常巨大,一般要进行针对设备的全面检修。为了维持其他设备持续运转,检修操作人员常常要在极强的电压环境下作业,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严重后果。

第二,预防性检修是伴随地区及城市电网规模的不断增加而随之衍生的,预防性检修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供电效率的高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针对变电设备的预防性检修通常拥有预先指定的一系列检修工作计划,并且会在固定期间进行全面检修,而检修期限制定完全由大量的检修实践操作和设备的运行状态来确定,相当科学严谨。但考虑到配电网工作的极端复杂性,变电设备的故障还是存在相当的偶然性与突发性的,所以虽然这种检修模式相比较故障检修存在一定的前瞻性,但是从避免事故的角度来看依然还有所欠缺。

1.2 传统检修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变电检修模式存在一定问题毋庸置疑,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具体的检修目的难以明确确定。一般来说,定期检修通常是根据设备的固定运行时间来做出针对性检修工作的,但这种检修模式相对比较单调,并没有从综合全面的角度来考量设备运行状态中的真实问题。比如新设备要经过一段磨合期,在这段时间内就极容易出现各种故障问题,所以新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适当增加检修频率的。而对于那些接近生命周期末段的老化设备,对它们的检修频率则应该本着以最大限度降低故障发生频率为基准,要相应地增加检修次数。另外,传统检修模式是需要在检修过程中断电操作的,这也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日常供电的持续性和可靠性,无论对供电质量还是配电网运行成本而言都是极大的损失。

第二,在实际检修过程中难以掌握设备的具体状态。目前伴随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检修过程也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所以检修记录设备所显示的实时数据非常重要,它代表了被检修设备的实际状态。但相比较而言,传统的检修模式却并不注重对检修数据的提取、监测、评估、记录与保存,这就无形中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数据信息,使得检修过程并不客观准确,所以传统检修模式中导致许多变电设备出现反向发展效应的实例也很多,这也缩短了设备的生命周期。

第三,检修结果缺乏有效评价。如上文所述,传统检修模式针对设备所做出的定期检修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检修,并不会通过出现的问题而全面评估分析设备,不能从整体长远角度来评测设备的工作质量变化,也不会对检修后的变电设备性能进行合理有效的科学分析。所以从整体来看传统检修模式缺乏对检修效果的完整分析,只要按照既定计划严格执行即可,而这是存在极大盲目性的,更难以充分发挥技术检修人员的技术主动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修质量,造成潜在的设备及生产损失。

2 變电站的状态检修模式

2.1 状态检修模式的基本概述

考虑到传统检修模式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并伴随智能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应用,状态检修模式就应运而生,它更加安全可靠且灵活,完全依托物联网技术而产生。但对于我国而言,状态检修模式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尽管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它,但在技术发展方面还有待强化。

从定义上来看,状态检修指通过综合分析变电站高压点设备运行状态、设备故障史及运行异常状态来科学计算分析设备的具体检修时间、检修内容及检修目的,最终形成有计划的定期检修维护模式。一般如果对变电站的高压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就可以通过维修状态来评估设备的运行工作状态。而相对于传统检修来说,状态检修的时间也更加自由,检修内容也更有针对性。

从内容上来看,状态检修不仅仅包含单一的设备检修,它包括了对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及运维环节。当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并正式投入运营后,就会进入状态检修的实时监测阶段,并能够实现定期汇总分析,其分析内容也是结合了实际的设备运行状态而言,进而制定设备的相关状态检修内容与检修时间间隔,最终达到长期保证变电站运行稳定的目的。相比于实际的传统检修模式而言,状态检修由于充分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它对数据的把控以及其实施监控的方式更多,能够实现对设备的快速检修,而不会像传统检修那样拖到设备故障以后才整顿资源检修。状态检修所要实现的是预检修状态,即在状态还依然没有进入故障问题期就发现问题,确保设备能够及时得到提前维护,并避免了检修人员不会在高压风险状态下进行检修。

2.2 状态检修模式的特点分析

状态检修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化变电站检修模式,它的特点有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三点:

第一,它是一种主动的检修方式,它的检修目标也是通过定期来实现维护目的的,所以它对预防事故发生具有一定能力,从而能够极大程度避免变电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

第二,状态检修要根据每一台设备的独立运行状态及故障进行检修,所以基于预防性检修模式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且也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检修模式中所存在的检修不足或检修过剩问题。

第三,状态检修模式相比于传统检修模式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在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下对潜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工作,所以它也极大地降低了变电设备的检修成本。

总而言之,状态检修相比于传统检修模式,它的成本消耗更低,而增值效益却更高,所以现代供配电企业及变电站都会采用状态检修模式,以此来增加电力系统的有效运行时间,消除在传统检修模式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迎合了国家降耗增效的环保生产政策。

3 状态检修模式与传统检修模式的对比分析

之所以采用状态检修模式,是因为它迎合了目前电网快速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节奏,同时它也是电网设备状态检修在现代电力企业所普遍推崇的一种新模式。下文简要对比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之间的生产方式:

对传统检修模式而言,它一直沿用的都是预试固定周期定期检修模式,它的预试周期一般为一次设备3~6年,而二次设备为新投1年,定期校验6年。也就是说,虽然传统检修模式的生产检修方式非常明确,但实际上它是缺乏统一规划性的。比如说企业对一次设备设定了预试周期,但二次设备周期却未到,或者设备已经出现故障征兆时,却由于没有到达预试周期而无法实施检修。以上状况都极大程度导致了检修过剩或检修不足结果,既影响了设备运行的健康状态,也对供电可靠性及检修人员安全问题造成了巨大隐患。另外,传统检修模式的成本也是极高的,很容易让检修机制陷入瓶颈,所以用全新的状态检修模式取代它也是时代发展及企业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状态检修模式的创新点有很多,它深化改革了传统检修管理模式,实施了综合性检修理念,围绕状态检修模式开展了以设备标准化为主的实时操作作业,使运维一体化得以实现。在新的状态检修模式中,班组合并、业务整合是极为重要的,在它的规范体制下所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相当严明,例如像状态监测信息接入PMS系统这样的先进智能化检修模式也被得以应用。在状态检修模式下,例如基礎台账、实验数据、缺陷管理、工作计划、检修管理等模块都能够得以实现。通过全新的状态检修生产方式,企业变电站提升了自身的生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冗余停电时间所带来的损失,为供电可靠性的增强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本文证明了状态检修模式相比之于传统检修模式在变电设备维护方面的优越性,它预先检验到了设备的安全隐患,并帮助企业降低检修成本,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靠性。在未来的研究发展中,状态检修模式必将成为供配电企业的重要运维手段,也会由它衍生出更多的设备维护方法,造福国家电力事业。

参考文献

[1] 王康宁,田赟,杜轶楠,等.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电源技术应用,2014,(3).

[2] 范来富.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

[3] 亓莉莉.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责任编辑:秦逊玉)

猜你喜欢
变电变电站检修
检修
变电运行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变电设备差异化巡视优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220kV户外变电站接地网的实用设计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
论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预检修
变电站,城市中“无害”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