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人才素质测评》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2016-05-30 03:38罗芳李远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8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罗芳 李远辉

摘要:本文根据启发式教学特点,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HR专业学生特点,分析了启发式教学在《人才素质测评》课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课程教学实践以及课程研讨,深入探讨了相关应用策略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人才素质测评;HR专业;胜任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199-02

选择合适的课程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基础。古今中外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各种教学方法不胜枚举。其中启发式教学法具有能够利用一定的“现象或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等特点,因此,笔者结合《人才素质测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将其融入到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特点

启发式教学借助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认知以及思维过程,近些年来受到了教育从业者的普遍欢迎。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而是在于通过“摆现象”、“提问题”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一步步根据现象或问题去思考,从而养成主动学习、不断进行知识沉淀的好习惯。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教学侧重点在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对于教师而言,备课备得更多的是“问题和现象”而不是“知识量”。有趣的、符合实际的问题和现象,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发其思考。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出各种知识,并且印象深刻,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一种习惯,不断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一旦这种习惯养成,借助于图书馆、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以及其他媒介,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教师通过问题或现象,启发学生透过问题和现象,做分析、判断、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能够做到触类旁通,整体、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客观、准确地做好判断和预测。

二、《人才素质测评》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人才素质测评》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工具性课程,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等特征。课程既注重适用性、实用性,同时也注重系统性。适用性和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在教学当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够运用合适理论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而系统性则不仅要求学生注重各种测评工具本身的系统性,而且还需要注重测评工具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之间的系统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人才素质测评》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学习掌握人才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为人员选拔与配备、招聘录用、培训与开发等提供决策支持和帮助。

从《人才素质测评》课程的上述性质和教学目标来看,课程性质中的系统性与启发式教学的系统化思维培养是一致的,“注重测评工具与人力资源活动间的系统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相互结合,这与启发式教学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主动学习也是较为吻合的。另外,课程教学目标更多注重的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本身,这与前述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个特点也是吻合的。这些是笔者之所以选择启发式教学来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学生特点也是笔者选择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的一种重要依据。通过与同行交流讨论以及学生座谈,结合一些课堂观察,笔者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有着如下几个特点:(1)学习习惯和自觉性不强。学生课前预习少、课后复习少,去图书馆自习的时间少,对自身的学习方法缺少反思,不够重视阶段性学习,也较少缺乏系统性的思考。(2)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自身的学习要求不高,学习兴趣不浓。(3)喜欢做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有趣课程项目。实践课的教学当中,学生参与性比较强,笔者进一步发现,由于实践课程多带有问题导向并且与自身密切相关,因此,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4)从人力资源专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胜任特征来看,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识人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主动性、学习能力、成就动机以及分析性思维,而这些胜任特征往往又是目前学生比较欠缺的。这些是笔者选择启发式教学来开展教学的又一重要依据。

四、启发式教学在“人才素质测评”课程中应用策略

(一)挑选合适的应用章节

一般而言,人才素质测评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章节都适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对比较重要又比较枯燥章节。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导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理论指导重要性的认识,非常合适。至于测评的标准体系设计、常见的几种重要方法,测评结果的报告与运用等内容,由于与实践结合的比较多,自然也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当然,其他教学方法也可以结合起来利用,此时效果更佳。

(二)挑选合适的应用方式

启发式教学要想获得较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在于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较高的热情,要有互动,实现“共振”,避免“启而不发”、“无动于衷”。具体的应用方式上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案例教学、游戏教学、总结法等方法来进行。

1.提问法。分析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能力既是人力资源专业学生素质胜任特征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人才素质测评》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一步步在问题导向下搜集知识与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积累更多的知识。

2.案例教学。人才素质测评相关的案例种类繁多,其组织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各个适用章节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编写相应的案例类型,然后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述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一组案例,如,在讲述素质测评的标准体系时,考虑到不少学生即将要找工作,可以列举一些保洁公司以及腾讯公司、美的集团等知名企业人才素质测评体系方面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归纳和总结素质测评体系所囊括的内容及其构建方法。案例的选取一定要注意尽量有趣、真实,引领学生阅读、解剖、讨论、分析和总结案例要注重循序渐进。

3.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法能够利用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认识和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识人能力创造了好的条件。如,在“各有天性”游戏中,让学生“伸出双手,自然交叉。观察一下大拇指哪个在上、哪个在下?换过来有什么感受?”设置游戏项目时,不仅要使游戏尽量在课堂上具有较强的可参与性,同时也能便于教师有效把控。

4.总结法。总结法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摆现象、摆事实,让学生根据现象和事实来总结相关理论。这种方法在讲述“作用”、“重要性”、“特征”以及“原则”类理论知识时非常适用。例如,在讲述“为什么要量化时”,课堂上列出一些现象让学生归类总结,让学生分别讨论总结出素质量化的几个主要作用:表述简洁、准确;有助于大规模统计分析;减少主观偏差、客观、公正;有助于进行差异的比较;有助于细致、深入分析。这种归类总结出来的知识学生印象会更深刻一些,远比单纯的讲授要好的多。

(三)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当中,相关注意事项也是不容易忽视的,否则容易影响教学效果。

1.创设有趣且有意义的问题非常关键。新颖有趣、能够从中获得收获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首先要吃透《人才素质测评》教材并且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对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脉络、特点、重点、难点等问题有较好的把握,同时要善于关注一些相关热点前言性的问题,可以来自新闻报道、网络热议话题等,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思考性、有争议性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能提出问题,而且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避免单调的启发形式,过多地采用提问。课堂教学中,不能简单地用提出问题的数量以及学生回答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效果。否则,容易造成课堂上过多、过滥地提出各种问题,学生产生疲劳感,形成简单应付或者出现“问题消化不良”的情况。

3.启发式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出各种思想观点和火花,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和归纳,学生往往是课堂上收获不少,但缺少系统性,不利于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体系,也难以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启发之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做总结和归纳。

4.PPT的制作增加动画效果。运用动画效果,让文字和图片根据需要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思考需要的内容或是答案。待学生思考分析完以后,进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李传银.坚持启发式教学思想[J].教育探索,2000,(6).

[2]束炳如,等.启发式综合教学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唐剑雄,曾小玲.“启发式教学法”考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4).

[4]陶沼灵.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5]王晓东.走出启发式教学的误区[J].辽宁教育研究,2000,(3).

[6]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熊梅,等.主体性、人的发展与启发式教学[J].东北师大学报,1997,(3).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