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PK”,我的绘画我做主

2016-05-30 13:05雷国庆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幼儿美术

雷国庆

【摘 要】幼儿美术自主性评价是指幼儿在美术活动的评价环节中,自主地发表对自己、同伴作品看法的过程。自主性评价能消除当前美术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标准“成人化”、 评价主体“一元化”、 评价语言“权威化”等弊端,是幼儿美术评价中一种新的评价方法。我们的快乐“PK”游戏采用了两两PK、小组PK、集体PK等形式,通过PK画廊、PK论坛、PK档案的演绎,保护了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使自主性评价更加完美。

【关键词】快乐PK 幼儿美术 自主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92

一、快乐PK的诞生——踏破铁鞋的意外惊喜

很多孩子都爱画画,在绘画的过程中,适宜的评价不仅仅只是起到对幼儿作品好坏评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保护和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励并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但在实际的幼儿美术评价操作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如评价标准“成人化”、评价主体“一元化”、评价语言“权威化”等,这些现象使儿童画过于注重绘画结果,过于注重模仿和强调技能、技巧的练习,幼儿作为评价的客体,只能单纯地、被动地接受,导致幼儿对评价活动的乏味、麻木。如何突破目前的评价困境,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晨间接待时间,孩子们陆续地进区域活动,在美术角,睿泽正在画近期龙游举行的龙舟赛场景,他边画边自言自语,“这里再画一个人,用力、用力、再用力,追上前面的黄队……”这时,林子和妈妈走进来,看了睿泽的画,林子妈妈说:“哎呀,林子,快来看,睿泽画得可真好,你快来学一学!”林子嘟着嘴说:“一点也不好看,你看他龙舟的颜色难看死了!”睿泽抬起头不服气地说:“那你敢不敢和我PK一下!”“PK就PK,才不怕呢!”两人的吵闹声吸引了边上的小朋友,大家都围了过来,齐声喊加油。睿泽和林子边画边解释自己的创意,向大家拉票,小朋友们分成两组,在一旁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议论,认真发表自己的看法,整个教室像是一档娱乐节目的PK场……

看着孩子们欢欣鼓舞的样子,我的眼前不由一亮:这可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何不借助“PK”游戏让孩子们进行自主性评价,将美术评价的权力交给孩子。

二、快乐PK的形式——点燃热情的多彩天地

所谓“PK”原来是指足球里的罚点球,也就是penalty kick的缩写,引意为一对一单挑,只有一个人能赢。我们提出的”PK”是指:幼儿在美术评价时能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单挑”(一对一两两互评),可以“群PK”(大家对一张画发表不同意见),通过“快乐PK”的方式自主地发表对自己、同伴作品的看法,把个体的优劣淋漓展现。在平常的“PK”活动中我们一般采取两两PK、小组PK、集体PK等形式进行。

三、“快乐PK”的演绎——彰显个性的自由空间

都说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孩子,反对老师“一言堂”,我们彻底摒弃成人化的评价,把评价的权利真正交给孩子自己,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PK”活动中,最直接、最能见效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PK画廊

我们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主的美术活动环境——PK画廊,画廊与幼儿身高相宜,在这个画廊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作画的座位,并自由张贴自己的作品。为幼儿的自主PK提供有利条件,这样幼儿就不受拘束,显得轻松自如,而且通过自由地观察同伴的作品相互影响,相互启发。

在这个画廊创作的过程中允许幼儿自由轻声交谈,让幼儿大胆表达作画的意愿或意图,给幼儿一个自由表述的空间,使他们轻松自如,在PK交流的过程中大胆地表达自己作品的想法和对同伴作品的看法。

(二)PK论坛

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阐述的机会——PK论坛,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可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并接受大家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作品反驳人家的意见。幼儿也可以不展示自己的作品,而自由表述对别人作品的意见。

(三)PK档案

我们帮助每位幼儿建立了美术档案,里面收集了幼儿所有美术作品(包括自由作画的作品),幼儿自主增添作品,可以经常自主翻阅了解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足,让其清楚自己是怎样发展的,便于过程中进行自我检视。并对同伴的美术档案发出PK活动,定期的对档案中作品进行展示,让幼儿之间互相两两PK评价,然后组织PK论坛讨论会,幼儿作出简单PK记录,也可以增加对作品进行完善的活动,更好的完善档案。

四、“快乐PK”的收获——分享快乐的智慧乐园

(一)保护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们天生爱画画,但他们在还未具有一定的绘画表现力的情况下,如果由于老师的“一言堂”评价,很容易损伤他们对绘画的积极性,若老师长期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的画,他们就会觉得绘画是一种负担,失去自信心,逐渐失去对绘画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保持幼儿的绘画兴趣是一关键。在幼儿自主性评价中,通过“快乐PK”,幼儿的情绪得到释放,个性得以张扬,好奇心得以满足,从而有了更大的进步。

在《有趣的交通工具》活动中,平時不爱绘画的丁丁,画面上就画着一个大圆圈,圆圈下还画着一个个小圆点,在“快乐PK”中,孩子们对丁丁的画作出画面不完整,不成功的判断,表示看不懂是啥交通工具,要丁丁继续把它画完整。丁丁一听可急了:“我画的是新型的降水机,可以飞到空中,为干旱的土地浇水,这样灾区人们就有青菜吃了……”听他这么一说,孩子们可有话讲了,这个说“这么好的降水机要多画点,画面才丰富”,那个说“如果涂上漂亮的颜色就更好了”……丁丁听了主动提出要再画一张,第二张画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从这次以后丁丁的绘画信心增强了,参与活动的兴趣更高了。

(二)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孩子们天生具有一定的美感,如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方法有很多,而我们提出的“快乐PK”更能建立和提高她们的审美能力。每次画完画,孩子们就会主动把自己的画贴在“自助画廊”中,这时孩子们就互相审视、互相交流。有的孩子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作画过程。有的孩子就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群PK”。

在绘画活动“狮子”中,活动结束大家都把画张贴在“自助画廊”,大家对两张画发生了兴趣,对这两张画进行了PK:有的说第一张显得机灵,眼睛画得那么可爱;有的说第二张画狮子非常威武……

通过大家快乐PK,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主意识逐步在增长。

(三)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孩子天生具有独特的想象力,但越是长大,似乎想象力越缺乏,因为孩子会以老师和家长的评价作为他努力的方向和标准,他希望看到大人們的赞许的眼光,而在这个过程中,原本鲜活的思维和想象力也被埋没了。

而让孩子们自主评价,互相交流,能真正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自己的作品,“快乐PK”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更促发了孩子们海阔天空的想象。

在美术活动《我的梦》中,林子画了很多小朋友,各种动态,旁边的小岁说:“林子,我看不懂你的这些小朋友做了什么梦?”林子一听边画边说:“我的梦可有意思了,你看我在画一条大鲨鱼,我的好朋友们有的抓住它的鳍,有的在鲨鱼肚子里荡秋千,还有的在鲨鱼嘴巴里练武术……,我这幅画就是一个故事,可精彩了,画面这么丰富,待会儿在PK论坛时我肯定是最棒的。”小岁说:“林子我也是你的好朋友,我就做你梦里的珊瑚吧,你再多画点珊瑚吧,要漂亮点,行吗?”“好,没问题。”林子画出了她心中的美好梦境,并且经过与同伴的PK交流画面更加丰富。

(四)增强了幼儿的表现力

在学前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美术评价也从以前的评价注重结果逐渐重视活动的过程发展。在“快乐PK”中孩子们在强调自己作品的效果时,都会对自己作画的想法予以阐述。

如在美术活动“我的一家”活动中,欢欢画了“大头爸爸”、明明画了“长腿妈妈”…… 虽然形象稚拙,总挡不住那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正如他们在PK中说的:“我妈妈就是腿长,我夸张的把它画得更长,这样妈妈才更漂亮,才像模特”。

你听和周家辉的PK:

:我的火车线条画的多精彩,画面很饱满……

周家辉:你见过这样的汽车火车吗?每节车厢都是由汽车组成的……

五、“快乐PK”的反思——行走路上的点滴感悟

(一)让自主走向常态

我们在幼儿美术自主性评价中进行“快乐PK”,效果是十分显著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这种评价方式较适合中、大班孩子,特别是大班孩子已经有一定的语言能力、绘画能力,PK才有热烈的气氛和较好的评价效果。怎样引导小年龄段的孩子参与自主性评价,是我们下步的思考。

(二)让欣赏助力评价

应多增加美术欣赏活动,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这样幼儿在“快乐PK”的过程中,才能有话可说,有画会说,进步才会显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戴高桃.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朱家雄.儿童绘画心理与绘画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幼儿美术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幼儿美术的培养与智力开发
在幼儿纸版画中发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