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四个举措

2016-05-30 15:52张吉聪
甘肃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评价方式自学能力自主探究

张吉聪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学能力;自主探究;思维能力;培养;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59—01

当前,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机械重复“复习—新课—训练—小结”课堂模式的弊病。在课堂上既没有合适的背景来引入课题,也没有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缺少启发引导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教师要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先审题,之后再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 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 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 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二、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欲望

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当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集思维与应用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只有学生具备了科学的数学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才能在今后工作中遇到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的思考,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才能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做到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把问题简单化、清晰化,最终迎刃而解。初中数学中涉及到的数学思维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理论化,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观察、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家长往往通过单一的期中、期末考试评价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这局限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错认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试。在新课标下,必须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尽量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关注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能否与学生配合,能否独立思考,能否延伸所学的知识,这些都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指标。通过观察和鼓励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在每个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评价方式自学能力自主探究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