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号声声

2016-05-30 10:48邓春富齐士英李聪
北京支部生活 2016年2期
关键词:陈阳上杭陈老

邓春富 齐士英 李聪

为写湘江战役,千里迢迢去了桂北,回京机缘巧合,在东直门一座老楼里,采访了98岁的陈阳和。闽籍老红军陈阳和参加了湘江战役,走完了长征全程。

陈老早就在单元门口坐等我们了。春寒料峭,老人穿得不比年轻人多,魁梧的身材透着十足的硬朗。面色红润,皱纹很少,若非介绍,哪敢相信眼前的老人就是今天的采访对象。

“我是1918年陰历六月十四生人,孩子们都在六月十四给我过生日。我14岁当红军,先当司号员,后当卫生员……”陈阳和的话高度浓缩。“爸爸当卫生员是到延安以后的事了。”他的大女儿、我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陈涌补充说。寥寥几句,已经感到了这个家庭严谨的氛围。

我们事先查了资料,在革命战争时期,福建上杭旧县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涌现出包括陈阳和在内的邓六金、陈忠宪、陈茂辉、陈海涵、孔瑞云、翁祥初等一批老红军、老将军。

普通的三居室,陈设俭朴,墙上镜框里是诗圣杜甫的七律佳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诉说着主人的心声。

1932年,闽西革命根据地已纵横300里,人口近百万,陈阳和就是在这个时候当兵的。“我在老家上杭当了红军,是一方面军的。验新兵的干部见我人小个矮,给我讲了很多当红军的艰苦,还说‘你还没有枪高呢,部队行军跟不上。”我说,“你们走多快,我都能跟上。我爹娘都没了,有饭吃我就跟你们走!我磨着赖着要当红军,后来,红军收下我了。”

连里安排陈阳和学吹号,不发枪,也不发八角帽和军装。“我练得可卖劲儿,别人要半年学会的全套号谱,我4个月就学会了。我那时人小、气力不足,就找窍门,用嘴角歪着吹,号长觉得调儿还行,就认可了我。”

听到夸奖,他号吹得更起劲了,从连司号员一直吹到了营里的、团里的,吹着号过了三道封锁线。湘江战役中,部队常昼伏夜出,首长见他人小,把马让给他,每每困极了他就在马背上睡觉,走了哪些地方他已说不太准了。长征途中,十几岁的娃娃大字不识一个,确实很难把一些地名记准。

“有一样那不含糊,首长啥时候一捅我说‘吹号,我马上就冲到高处,吹响嘹亮的军号。”“长征中我一直在红一军团。首长一直很喜欢像我这样机灵的红小鬼,还摸过我的头呢。”

说着,陈老卷起了右腿的裤角,膝盖上有塊鸡蛋大的伤疤。“瞧,敌人机枪打的。司号员是冲锋的号角,也是敌人重点打击的目标。这一点,首长明白,司号员也知晓。所以,下达命令后,我就和首长马上分开了。”

“那次,敌人连这点时间都不给,冲锋号刚吹响,一梭子机枪子弹哒哒打过来,营长、我和另外两个战士都挂彩啦!我跪在石头上,忍着疼接着吹……”陈老说得轻松,眼神里透着豪迈和乐观。

“吹一个?”“吹一个!”情至深处,陈阳和、陈涌父女一唱一和。“531555 ,531555, 531555 5……”陈老忘情地唱着,“同志们,冲啊……”

猜你喜欢
陈阳上杭陈老
陈阳美术作品欣赏
陈阳:让青春在筑梦路上绽放荣光
永武高速上杭段视频系统高清改造方案探讨
“老人越不动越不想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敬熊的长寿经
The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accounting industry
心态·读书·运动
诗意中华 溢彩杭川 2018《中华诗词》上杭紫金·金秋笔会启事
2018《中华诗词》上杭紫金·金秋笔会在福建上杭举行
上杭 上杭县创新财政投入机制促进贫困村如期脱贫
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