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衔接教学调查问卷分析

2016-05-30 20:16王宏伟
甘肃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对策

王宏伟

【关键词】 中小学衔接教学;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88—01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愈发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质量直接关乎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乎到民族的福祉。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可见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是整个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如何实现中小学之间的顺利衔接,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是我校教研的一项主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对当地三所中小学部分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将问卷反馈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期对搞好中小学衔接教学有所帮助。

一、调查问卷情况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结构访谈,选择调查苏家河小学、中心小学和中学。小学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中学面向七年级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小学180份,中学120份,回收有效试卷285份。同时对15名学生进行结构访谈(每校5名)。在数据分析中,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近98%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95%的七年级学生热爱学校,喜欢上学。其中喜欢上学的最主要原因是获取知识占90%,其他依次为获得友谊(包括和老师交朋友)占8%,发展爱好占1%,长身体占1%。

2. 55%的七年级学生认为进入初中以后课程增多,难度增加,作业增多。“三多”已使多数学生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在调查中,只有近30%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

3. 在学习方法方面,40%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学习搞好。小升初后,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与小学相比一落千丈。25%的学生感到很困惑,认为自己一直很努力,可是成绩总是提不高。

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调查表明,小学高年级30%的学生害怕考试,62%的学生成绩不好时总是提心吊胆。24.4%的七年级学生感到学习有压力。

5. 35.5%的七年级学生认为上课时与部分学科老师不能适应,感觉老师讲的有些过快,部分题目听得似是而非。这主要反映在数学和英语学科中,同时也反映出部分老师对学情关注不够。

6. 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80%的小学生会选择找老师帮忙解决。而只有20%的七年级学生找老师解决,18%的学生会独立解决,1%的学生遇到困难“绕道走”,61%的学生会找同学协商解决。这说明培养初中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很重要。

7. 在学生生活及情商方面,近20%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30%的七年级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由于存在亲情的缺失,近15%的学生时常有孤独感,在周末感到很无助。

三、对策及建议

1. 教师要提高师德修养及教学技能素养。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使命感,要有无私奉献的情怀。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热爱本职工作,关爱每一个学生,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面对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育人能力和教学技能,以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来满足教情,学情不断发展的需要。

2. 学校实施统一的入学教育。七年级新生入校后,学校要在摸清学生底子的前提下,制定科学、详尽、有效的入学教育计划。从生活、学习、纪律、卫生、安全等各个方面入手,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使学生顺利实现小学与初中的过渡和衔接,为学生后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 组织开展学法指导会。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在学法方面普遍比较欠缺,“不会学”导致“学不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掌握教情和学情的基础上,学校要组织七年级各科任教师针对学科特点,对学生集中进行学法指导。包括预习、课堂、作业、自习、复习、检测等环节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做好细化工作,让学生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在月考和中考后,还可选取优秀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

4. 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调查数据证实,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协商的意愿明显增强。因此,目前实行的新课改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使学生在合作中进步,在合作中创新,在合作中提高。

5. 关注寄宿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选择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教师担任学生的生活老师。要经常深入学生食堂,宿舍指导关注学生的生活,安全等,并与学生及时交流沟通,争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关爱留守儿童,克服部分学生的情感孤独,帮助他们摆脱亲情缺失存在的心理阴影,让他们阳光自信的生活。这对提高农村学校的巩固率以及稳定教学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分析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