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2016-05-30 22:06刘海燕
甘肃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设问历史教学机会

刘海燕

【关键词】 历史教学;自主学习;机会;设问;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120—01

历史教学为学生了解历史真相提供了平台,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培养理性思维,并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为了能够让高中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与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应采用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善于思考、努力进取与沉着冷静,同时还使高中学生在良性课堂氛围的熏陶中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健康的道德观及历史观。

一、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得到自主学习的机会,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应避免出现包办代替以及越俎代庖的行为,让高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避免自主学习成为纸上谈兵。首先,应在历史课堂中为学生留下用于自主探究的时间,同时保证课堂中留下的时间能够有效满足自主探究的需要。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教材知识体系及具体内容等预留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对“重庆谈判”进行教学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毛泽东为何要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赶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自主看书及查找资料。其次,应在课堂中呈现难易适中的问题,在学生回答后避免简单肯定或否定,应鼓励学生刨根问底,自主解答疑难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收获快乐、体验成功。此外,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开放性问题。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牛郎织女》《天仙配》概括小农经济所具有的特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以及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设问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设问,不但有助于营造开放性、多样化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能够驱使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客观求证的学习态度,并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运用创新思维。为了能够有效引导高中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设问,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在课前预习阶段,应告知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子目、标题等进行自主设问。例如,在对《早期的政治制度特点》进行教学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问:“早期的政治制度分为哪些?”、“中国的早期具体指哪个时期?”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设问时确保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且设问有效。在学生学会自主设问,并保证设问正确时,能够有效加深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为了保证学生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新知与旧知的衔接处、教材中的难点与重点处自主设问。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设问:“秦国如何灭掉六国,实现统一?”等。

三、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首先,应保障阅读时间能够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就一般情况而言,教师可指导学生每天利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历史教材,并保证自主阅读做到定时定量;对于历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告知适当延长自主阅读的时间。同时告知学生阅读的内容应尽量与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同步,以便加深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

其次,应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精读。精读教材可以提高学生归纳历史知识点的能力,因此要培养高中学生自主精读历史教材的能力,在学生进行自主精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采用标题式或目录式等方法整理、归纳教材中的知识点。在学生自主精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漫画、图片,以便能够有效把握文字描述的重点内容,并将漫画或图片等作为串联历史事件原因、发展、结果、影响的重要线索。

此外,应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记。边读边记是一种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与自主学习习惯,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习惯将会让学生一生受益。例如,在阅读《工业革命》时,可以让学生记录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的原因、参与工业革命的部门有哪些、工业革命对国际格局、社会关系及生产力产生的影响等。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设问历史教学机会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
“支架式”设问,点燃思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