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日语专业《日本茶道文化》课程设置的研究

2016-05-30 00:45王晓敏
亚太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茶室茶道茶艺

王晓敏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异文化交际存在着很多误解和摩擦。所以提高跨文化教育的《日本文化》课的教学效果更为必要。然而,通过对几所高校《日本文化》课程的前期研究调查中发现大多课程教学偏重于文化概况的介绍,欠缺对于日本人具体思维方式、价值观、感情倾向等的教学引导。本文将通过对本科日语专业中《日本文化》的具体面之一《日本茶道文化》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日本文化》课程在教学方面应起到的作用。

一、天津地区《日本文化》相关课程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等教学现状

笔者对天津市16所开设专业日语的高校课程设置进行了初步调查,各学校日语专业几乎都把《日本文化》课设为必修课,每周2学时。虽开设学期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在第五学期之后,开设一个学期,总计36学时。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学习,仅用36学时是远远不够的。尽管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被反复论证,但是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文化的学习仍然只是作为语言学习的背景知识。当前的日语教育仍然严重地倾向于苦练“听、说、读、写、译”的外语基本功。笔者认为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增加《日本文化》相关课程的学习时间。

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文化》的相关教材逐渐增多,天津地区高校《日本文化》课程,其中大部分学校没有指定教材。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授课教师自行整理的材料,一部分内容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属于文化概况范畴,与以往的《日本概况》涉及的范畴有重叠。另外一些教材中涉及到了日本人的国民性,比如日本人的自然观、勤劳意识、中流意识、集团主义、等,但是相对来说篇幅较小,读过之后给人一种抽象的感觉,而属于文化内的思考方式、行动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相对更是少之又少。文化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是外语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所必需的,其中文化内的知识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只有对文化内部有更多地了解才能克服偏见,突破自身文化的局限。所以现有的日本文化课程,对日语专业学生具体交际活动的指导作用并不大。在与日本人交往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日本茶道文化》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

日本茶道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已有五百年的悠久历史,既是日本文化的结晶,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同时还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其内容丰富,几乎将日本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囊括在一个小小的茶室里。同时又接受到禅文化的影响,形成“空寂”与“闲寂”的美学思想,具有极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了解了日本茶道不仅可以使学生丰富日本文化知识,较为深刻地理解日本民族的性格,还可以使其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去探索和寻求形成这种民族性格的根源所在。学生在学习日本茶道文化时,茶道专家使用多媒体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地讲授日本茶道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在茶室示范点茶等茶艺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地道的点茶仪式,真正体会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精深之处之外,在学习日语语言时也更能贴近地道的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更加能融会贯通。所以本科日语专业开设日本茶道文化课程,是非常有意义的。

笔者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本科日语专业《日本文化》课程的培养方案为依据,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依托日语语言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日本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和日本社会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现象,具体通过茶道实践等专题性授课项目,让学生了解日本风俗民情等日本文化,从而把握日本文化的主要特征,挖掘日本文化内涵,探讨文化发展与文化交流的规律。通过对文化现象的解析,揭示日本人行动模式的文化根源,加深学生对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理解,为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具备充分的文化知识积累。此课程是提高日语专业学生专业修养的科目,通过学习和接触日本社会的文化现象,加深对日本社会和日本人行为模式的理解。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为学生进行顺畅的跨文化交际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三、《日本茶道文化》课程设置的思考

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于2010年3月建成了日本茶道研究实践中心,日本茶道的一大宗派“里千家”,在此设立了茶室“风韵庵”。该中心以茶道文化为主题,日本茶道最具代表性的流派里千家在我校设立了茶室“风韵庵”,这是继天津商业大学、南开大学之后开设的第三家茶室。其建筑布局严格遵循日本茶室风格,风炉、茶壶、茶盒、茶勺、茶巾等茶具,一应俱全,注重每一个细节与茶道精神的统一融合。日本茶道研究实践中心除了为日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日本茶道》课程之外,还开设了面向我校33个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日本茶道文化》,学生社团及茶道里千家同好会每周在此进行茶道练习。中心还定期举办面向天津市民的日本茶道文化体验课程。此外,“第十届日语教育研究大会”、“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大型活动的茶道表演及奉茶活动也在此举办。

(一)课程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显在的日本茶道的历史及一般特征、茶道精神、茶道的文化礼仪及茶道的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内容介绍。以及日本地道的茶艺学习。让学生通过亲自点茶、奉茶等实践课程形式,真正体会“和,敬,清,寂”茶道四谛。茶道,顾名思义,似乎是讲喝茶之道。其实不然。日本的茶道并不仅仅着眼于喝茶,而重在喝茶过程中诸多礼仪形式。从严格意义上说,茶道是一种精神修养之道。因此,进行茶道活动的茶室、茶具、献茶人的着装以及喝茶的程序都与此有密切的关联。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日本茶道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强,涉及面广泛的课程。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从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逐步形成为“教学+实践+社团活动+交流”四结合的方式,利用茶室条件,探索“多媒体教学和动手实践、茶道社团活动及交流实践”所实现的更好效果,使本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1.多媒体教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课件内容和素材上要做精心准备。在课程中,茶道文化内容的丰富性表现在多个方面:茶艺表演、茶诗歌、茶歌舞、茶画、茶书法、茶音乐等等。在学习了一小节理论文字方面的内容后,可播放一些茶道音乐或展示一些与茶道有关的电子图片、茶画等。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优势,黑板、图片、实物适时选用,以增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实践活动

日本茶道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每节课大约有一半的时间用于茶艺观摩及实际操作上。包括点茶、奉茶等茶道礼仪程式。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分、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开展创新性的学习体验。

3.社团及交流活动

我校自茶道课程开设以来,经过3年多的培育和发展,以茶道文化的普及为目的成立了“茶道社”,该社团成员来自英语、日语、欧语、教育技术与信息、国际交流等多个学院,现已达到50余人,成员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每周进行两次实践活动,熟练茶道技艺。且为我校举办茶道展示交流会100余场,其中比较大型的活动包括“第十届日语教育研究大会”“第九届东亚茶文化专题研讨会”,2014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为促进跨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已经毕业的社团成员中有的考入日本知名大学研究生,有的进入跨国企业担任重要职务,学生们通过学习日本茶道实践课程,学习茶道精神的内涵,加深了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在日语语言能力、团结协作、文化素质等各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三)考核方式

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考量学习情况,学生的作业可以是一次现场茶艺表演,也可以是一篇学习心得或小论文,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茶艺比赛等。另外,也可以考虑采取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来进行考核。比如理论知识采用试卷测评的方式进行,所得分数的百分比纳人该课程的总分,实践操作环节的考核可以设置评茶、选茶、泡茶、茶道、茶艺等内容,每个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比例设置,充分考察学生是否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每个环节都应该是给分点,考察学生对茶艺的掌握程度,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茶道文化的熏陶能在生活中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四、结语

总之,对于《日本茶道文化》课程的设置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茶文化、茶道的基础知识学习,还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和交流平台。因为茶道只有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活动中才能将理论知识进行渗透吸收。同时,茶室内的布置和道具给学生们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选修日本茶道实践课程,学习茶道精神的内涵,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让《日本茶道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猜你喜欢
茶室茶道茶艺
体验茶道魅力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息心茶室
茶艺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茶道人生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茶道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