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 聚集科技创新要素

2016-05-30 01:10徐迎侠
求知 2016年2期
关键词:武清区京津示范区

徐迎侠

京津冀地区作为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推动全国城镇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必须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之路。

武清区位于天津市西北部,北与北京通州接壤,西与河北廊坊相连,占据京津冀“金三角”的核心位置。武清区距北京市区71公里,距首都机场90公里,是连接京津两大直辖市的重要战略节点,素有“京津走廊”之美誉,同时拥有全国区县级域内最具优势的交通条件。特别是近年来,武清区充分利用京津双向资源,深入推进开发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2014年,武清区经济综合实力取得新跨越,实现了“两个千亿、一个百亿”的新突破。此外,当前,天津正处于“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启动实施”五大战略机遇叠加的关键时期。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相互借势,融合发展,从开放的体制和机制上促进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高度开放、与国际接轨的高科技园区。同时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将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因此,多重战略机遇的叠加和有机结合,将给武清区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创造并激活武清区新的增长动力。

2015年“两会”期间,黄兴国同志提出“武清区作为京津之间的重要节点,必须打造京津国家级创新主轴,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武清区当前面临多重机遇叠加、多种优势并存的大好环境,必须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文章,推动武清区全面开发开放和借势跨越发展,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

1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承接首都资源便利。武清区位于京津科技新干线沿线,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京津双核之间和京津塘发展主轴上,既是京津冀“两核三轴一带”的京津国家级创新主轴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一线、两带、一城”的京津高科技新干线的战略支撑,处于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的规划中。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优势赋予了武清区“聚集优势创新要素、承载高端产业资源、发展新型服务业态、实现与北京的战略对接”等功能。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武清区地处京津发展核心主轴的区位优势和政策叠加优势,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提升区域承载能力,积极承接北京优势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支持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和高科技新干线发展。

2创新资源加速聚集,创新体系逐渐完善。武清区以孵化转化载体建设作为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引进、聚集创新要素,强化创新机构建设,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各工业园区建立的孵化转化载体形成了“孵化基地+转化基地+产业化基地”的总体格局,服务于主导产业及关联产业从创业、成长到产业化的不同发展阶段。

3产学研合作初显成效,协同创新日益深入。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武清区不断加强产学研的推介力度。截至目前,武清区已累计与53个高校院所开展签约合作,其中大学29家,院所24家,50个高校院所项目成功落户。同时开展走进清华、走进天大等多样化的校企对接活动,累计帮助150余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为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对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已引进中关村、中科院、协和研究院等一批新的创新创业团队,打造出新型孵化转化众创平台。

1战略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京津国家级创新主轴、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宗旨,努力建成“一张绿卡办到底”的人才改革示范区和先行区,打造京津高科技新干线上承接“首都高端产业和资源溢出”的关键节点,成为国家级创新主轴“高端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的产业化基地。

2发展思路。坚持“全面统筹、开放创新、优化布局、生态示范”的基本原则,以“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为产业发展方向,完善“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孵化转化”产业服务体系,积极承接首都高端资源,建成主导产业创新要素高度汇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创新产出卓有成效的京津生态新高地。

1强化创新基础,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围绕创新驱动战略目标,建设科技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绿色智能高端为导向,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瞄准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培育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更富有智慧的现代服务业。围绕重点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技术体系和产业创新链,提升武清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整合京津冀技术来源,激发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动力。根据武清区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对接京津两地占全国314%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占全国383%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转移。建立科技计划对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明确科技成果承担单位依法取得产权的激励措施。

3构建多点多极创新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根据武清区产业基础和区域优势,鼓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企业自建型、高校与企业共建型、政府、高校与企业共建型”等多种模式,依托“两区五园”中的龙头企业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新型研发机构,形成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武清区自行车、地毯、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培育提供支撑。

4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升创新驱动支撑能力。引进专业化管理咨询服务机构,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性、全方位服务平台。建立数字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京津密集的科技情报、科技信息资源及大型仪器共享信息平台等基础开放性公共信息资源,建立武清区科技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网络化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创新多层次科技金融结合模式,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大力发展各类“众创空间”,促进引入“孵化+创投”创新型孵化器管理模式,加速众创空间的建设和运营。

5建立创新驱动生态制度,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人才引进的制度环境,改革以单一人才为对象的引进培养思路,通过实施科技人才“领航工程”、技能人才“蓝海工程”和服务人才“港湾工程”等,形成与武清区产业结构层次配套的人才结构。打造设施完善的配套环境,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人才的积极性,免除创新创业人才的后顾之忧。培育尊重创新的文化环境,大力倡导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风气,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作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武清区京津示范区
天津市武清区发改委举办清洁生产审核培训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