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2016-05-30 10:48陈春晓��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尝试高中语文交流

陈春晓��

[摘要]阐述了“求异思维”引进高中语文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求异思维”在阅读鉴赏、学习方式和交流上的实际运用,以期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求异思维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08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由于语文知识的信息量非常大,再加上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能够方便记忆,教师在讲课时尽可能地将“海量”的知识归纳求同,方便同学们记忆。通常情况下,同学们需要做的就是负责把“标准答案”或者“参考答案”记下来。然而,伴随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广西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此,传统死记硬背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许多高中老师开始尝试把“求异思维”引进课堂教学当中,以期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更好地使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一、“求异思维”概述

(一)“求异思维”的概念

我国著名的法律逻辑学家张大松在《科学思维的艺术》中指出,“求异思维”指的是“思维主体在对某个问题进行求解的时候,不受以往思维或者已有信息的局限,能够从不同角度、方向来探寻解决问题的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我国教育学家孙志也曾经有过相似的看法,认为求异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思维形式,有其独特的运行方式与规律,需打破思维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再另从多个方面或者角度进行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散。

(二)“求异思维”的特点

一是灵活性。“求异思维”中的“异”指的是“不相同”,既有寻求不同的意思,又有标新立异的意思,具体到高中语文当中是指在寻找答案的过程当中不拘泥于以往思路或思维,从多个侧面或者角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二是多元性。“求异思维”中的“多元”指的是“思维形式向多个方向发散,有多个路径进行思维运转”。具体到高中语文当中是指思维先围绕着一个中心点,然后向四周扩展开来,形成发散性思维,也就是在寻找答案的时候,可以逆向解释也可以顺向解释,可以横向对比也可以纵向对比。

三是试错性。“求异思维”中的“试错性”指的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不断尝试来求得答案。”具体到高中语文当中是指学生为了寻找到正确的解答反反复复地进行多种方案尝试,进而在不断尝试中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例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了寻找到最适合白炽灯丝的素材,他反反复复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最终寻找到钨丝这种材料作为白炽灯丝的最佳材料,而反反复复尝试的过程就是思维否定、批判、再否定、再批判的试错过程。

(三)“求异思维”的重要性

一是适应当前新课改提出的要求。近几年来,广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下,高中语文传统型教学的方式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必须实现新的转变。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标准要求,即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语文目标能力能够达到“积累和整合”、“感受和鉴赏”、“思考和领悟”、“运用和拓展”、“发现和创新”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尤其在“发现和创新”方面强调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们具有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而学生探究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敢于质疑,还让学生在新的领域不断尝试,达到创新的目的。

二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内在要求。高中语文知识是“海量”的,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和历史知识,这些知识有利于增强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不断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才能不断增强学生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应试教育转换到素质教育上来,将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努力营造适合高中生发展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为此,“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求异思维”在阅读鉴赏上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当中,高中语文教师以往在阅读鉴赏教学上会先统一布置学生们对一篇文章展开阅读,接着要求学生们按照教师的提示寻找正确答案。然而,令部分学生感到非常困惑的是为何老师要让他们先理解文本,而且对于文本的解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己跟别人的阅读感受怎么会相同呢?所以,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不妨尝试运用“求异思维”。例如,人教版第四册阅读鉴赏第三单元的鲁迅的《拿来主义》,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提出“鲁迅文章到底有没有价值,需要不需要从高中语文课本上撤下来,他的文章语言尖酸刻薄,将中国人描写得不值一文。”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认为,“鲁迅的文章具备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应该在高中语文课本上增加更多的鲁迅作品,因为鲁迅是一个有思想、有勇气的战士。”此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两种不同的理解,引导学生们带着“求异”的目标展开阅读,这样做使得学生们阅读寻求答案的指向性更加明确,瞬时提高了学生阅读鉴赏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学会每当遇到问题时运用多角度的思维去看问题的能力。

(二)“求异思维”在学习方法上的运用

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统一布置高中生进行作业的写作时,会带着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方法的目的,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运用该种学习方式。一些学生会很快在作业中将这种学习方式体现出来,而一些学生却觉得没必要硬是只用这种学习方式,用其他方式也可以快速地将作业做好,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所以,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使用时不妨尝试运用“求异思维”。为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不一定非得强调必须在作业中体现这种方式。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一语文课《荷塘月色》的学习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与特点,然而教师如果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硬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运用所教的散文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散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的作文时,那么很有可能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反感,因为有些学生无法发挥自己在写作上的特长。这时教师不妨在布置作业的基础上,只要能达到“讨论散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的目的,可以允许一些逻辑思维能力和散文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写一篇散文,而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对散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的心得体会或者是读后感。

(三)“求异思维”在交流上的运用

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个性的不同而导致在交流时所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如果教师硬是要求整齐划一地应用一个方式进行表达交流,那么很可能使部分不善于表达交流的学生显得非常尴尬或者不情愿。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自愿地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求异思维”,让学生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表达。例如,在讲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中,倘若教师硬是要求通过演讲比赛的形式轮流上讲台来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那么班上性格内向又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会觉得很难为情,害怕上讲台、害怕面对全班同学大声地说出看法。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求异思维”,只要达到对课文交流看法的目的,交流上可以允许班上大胆并善于言辞表现的学生上讲台进行演讲比赛,而那些内向并不善于言辞的学生可以通过以文字学习成果的方式进行展示,达到交流的目的。甚至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制作视频短片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等等。如此,不仅充分尊重了高中生的个性,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成效。

(责任编辑韦淑红)

猜你喜欢
尝试高中语文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