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粤战略与广东战时经济损失(上)

2016-05-30 10:48黄菊艳
红广角 2016年2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经济损失广东

黄菊艳

【摘 要】抗战时期广东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战争损失与敌对双方的战略战术及战局变化密切相关,在战争的不同阶段,由于战争情况的变动,所造成损失的方面、程度、方式各异,本文针对以往对广东在日本侵华战略中的位置及广东战局变化研究之不足,通过分析日本侵粤政策及侵略过程,探讨日本侵粤对广东经济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抗战时期;战略;广东;经济损失

抗战时期广东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战争损失与敌对双方的战略战术及战局变化密切相关,在战争的不同阶段,由于战争情况的变动,所造成损失的方面、程度、方式各异,本文针对以往对广东在日本侵华战略中的位置及广东战局变化研究之不足,通过分析日本侵粤政策及侵略过程,探讨日本侵粤对广东经济造成的损失。

广东在日本南侵计划中具有不容忽视的战略地位,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日本即于1937年8月和9月宣布封锁中国海岸线,10月1日后,日军又封锁了珠江,而港澳不在封锁之内,广九铁路成为广州和香港唯一的交通要道,中国抗战物资由香港经广九铁路运至广州,再由粤汉铁路源源运入内地。广东成为抗战初期中国最主要的外援物资通道,被视为中国抗战给养的生命线,这是日本侵略者难以容忍的事实,但华北、华中的战事,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且广东周围是英、美、法的势力范围,为免引起外国干涉,日本虽野心勃勃,无日不觊觎广东,但在战争之初仍未敢轻举妄动。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一年多时间内,日军在未对广东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之前,只能一方面利用优势空军对广东城乡实施狂轰滥炸,摧毁陆路交通,破坏中国抗战经济力量;另一方面利用海军力量封锁广东沿海交通,占领沿海岛屿,作为空军基地和海军给养站,摧毁中国海上国际交通线并为日后南侵铺垫道路。

从1937年8月始,日机即对广东进行疯狂轰炸,集中于铁路交通沿线及作为华南贸易中心的广州市。10月以前,日机主要进袭珠江水道的虎门、黄埔,10月以后的数月内,日机集中轰炸了广州附近的交通线及粤省境内的各铁路。日军摧毁中国国际交通线的目的至为明显。粤海关外籍税务司搜集的情报记述了日机轰炸广东铁路交通线的情形:“过去半个月(指1937年12月,作者注)来,日本继续疯狂轰炸省内广九、粤汉、新宁三条主要铁路。敌机轰炸广九铁路和粤汉铁路的目的是毁坏这两条铁路线,以切断来自香港的供应并阻止把给养从香港转运中国各地。尽管日机狂轰滥炸,但重要的桥梁并未完全被破坏,炸坏的路轨马上修复,这些铁路照常通车。除了轰炸铁路,日机还多次扫射列车”,“日机除了天天狂轰滥炸粤汉、广九两主线之外,本月(指12月,作者注)23日还首次轰炸了广三铁路。日机还轰炸了有粤北军事重镇之称的韶关和南雄,并对沿海各县进行侦察。”①敌机曾在广三、粤汉、广九铁路沿线的三水、从化、曲江、源潭、银盏坳、深圳等地一日之间投弹百余枚。潮汕铁路也多次被日机轰炸,路轨、机车、车站及其他建筑物均不同程度被毁。1937年粤汉铁路因日机轰炸,桥梁损伤8座,列车被毁23辆,损坏16辆。随着华北、华中沿海口岸的沦陷,广州作为抗战物资转运中心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1938年4月以后,日机转而大举轰炸广州市区,且集中轰炸市内工厂区。广州西关住宅区、西村工业区和广州附近的市头糖厂在4月都被日机轰炸。5月底至6月,日机对广州市区进行空前的大轰炸。5月28日,日机70多架,分3批轰炸广州市各区,共投弹150多枚,炸毁房屋200多间。此后,日军每天出动飞机数十架,不间断地肆意轰炸未设防的广州市区。市内无数民房、工厂、店铺、机关、学校被炸,西关、西堤等繁华的商业区被炸得满目疮痍。当时亲历广州受袭的夏衍记述了其惨况:“5月28日起,敌机大规模地向广州市区轰炸了,来的飞机最少是12架,最多的时候是52架,掷的炸弹都是300磅至500磅的巨弹,一次投下的弹数最多的日子是120个,每天来袭最少3次。5月29、6月6日,整日在轰炸中,全市市民简直没有喘息的机会。投弹全然是无目标的,商店、民家、学校、幼稚园、医院,甚至于屋顶上铺了法国国旗的韬美医院,全是他们的目标。5月28、29日,每天死伤的人数是1000人以上。6月6日,死者1200人,伤者简直无法统计。……广州最繁盛的街道,全被炸成瓦砾场了。黄沙车站附近已经是一片平地了;文化街的永汉路、惠爱路、长堤,每走几十步不是一堆焦土和残砖,就是一排炸成碎片压成血浆的尸块。500磅的炸弹下面,钢骨水门汀的高层建筑也是没有抵御力的,那种惨状谁也不能想象。”②

从1937年7月至1938年6月一年内,日机袭粤已逾2000次,广州市亦在800次以上。据统计,广东是全国16个被日机轰炸的省份中受袭最多的一个。广州受日机轰炸之惨烈亦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市内的工业区、商业区、军政机关均被日机狂轰滥炸,人民的生命财产受严重损失。在广东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省营工厂是日机轰袭的主要目标,西村工业区聚集了多家省营工厂,日机的轰炸使各厂厂房设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自1937年8月31日至1938年6月8日,广州市被日机炸毁房屋3727间,③其中不少是商铺。更有为数不少的商店因空袭而歇业。

汕头是粤东主要商埠,在沦陷前,屡遭日机轰炸,1937年9月至1939年6月,日机空袭汕头市区397次,毁屋484间,民众死伤889人。④

粤北是广东与内地联系的交通要道,不断受到日机的空袭,据广东省第二区行政专员公署的统计,自1937年8月31日至1938年7月26日,日机在曲江、英德、清远、南雄、乐昌、始兴等县,共投弹3000多

枚,死伤500多人,毁民房、店铺、机关、学校1002所。⑤

1938年底以前,除了沿海和主要交通沿线地区受日军轰炸侵扰外,广东内地也都不同程度受日机轰炸而蒙受直接经济损失。据各县县政府的报告,开平县房屋商店被炸损失25500元,高明县损失287700元,翁源县损失87500元,广宁县损失35000元,梅县损失44500元。⑥

在日本空军疯狂轰炸广东各地的同时,日本海军也在广东沿海进行各种侵略活动。虽然抗战之初,日本限于兵力与国际关系的顾虑暂不向南发展,但日本海军却一向力主向南发展,进攻广东,以与中国北方的陆军争雄,同时为了封锁海上交通,截断中国外援通道,并为其下一步侵略广东的活动作准备,因此,在未向广东发动大规模侵略行动时,日本海军即在广东沿海极尽侵扰之能事,派军舰、配有武装的渔船、汽船、小艇,在广东沿海肆虐,侵扰沿海各要塞,企图登陆或偷测海道,炮轰沿岸渔村,占据沿海小岛屿,肆意焚劫过往渔船、商轮。

实际上,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夕,日军已在广东沿海部署其侵略活动,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获的情报,1937年6月,日本军部令海军省定期3个月出动联合舰队6组警备华南,其具体任务是:护遣军人;警备及测量汕头、南澳、汕尾、大鹏湾、平洲岛、海口、榆林军事根据地;威胁英国认识日本安定东亚之事实,放弃香港军事之设施。①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广东沿海各地就开始不断受日本海军的侵扰。日军先后占据了万山群岛、东沙、西沙、荷苞、高澜、三灶、蒲台、东西洲、大小围洲、黄茅、两叶、澳头、淇澳等岛屿。日军还在三灶、荷苞、东沙、围洲等岛筑造机场、营房,作为海陆空军根据地。除了蹂躏、占据沿海各岛外,日军还进犯汕头、汕尾、赤湾、虎门各要塞,日舰频频向岸上发炮轰击。广东沿海的汕头、达濠、汕尾、唐家湾、湾仔、台山、宝安、琼崖等地均受日舰侵扰,沿岸各村皆被日军洗劫焚烧。日舰所经之处,渔船、货船悉遭焚劫。如1938年6月一个月内,南路、阳江、电白、合浦、琼崖、海丰、惠阳、赤溪、宝安、中山等地的渔船、钩船、货船被日军焚烧、击沉者共334艘,遇害的渔民船夫和疍民达234人。②被日军占领的三灶、南澳等岛,更遭空前劫难。1938年3月,日军占领了三灶岛,在岛上进行疯狂的烧杀,被日军集体屠杀的村民达3000人,全岛3000多间房屋被烧掉2500间,有14个村庄变成了焦土。随后,日军在岛上修筑空军基地,将600多亩良田填成飞机场。被日军从其他地方抓来岛上修机场、挖工事的劳工,被杀害的在万人以上。③1938年6月,日军占领南澳,将全县民船、渔船、竹筏概行焚毁,并将县府所在地的民房、商店、机关、学校、医院、教堂、庙宇等焚毁4000余间,占当地屋宇的四分之三以上,占全县精华十分之六七。④

抗战初期,日军的侵粤战略在于切断我国的外援通道,打击中国的抗战力量,因之,日军对粤的侵略是以封锁沿海,轰炸广东交通运输线和中国外贸中心广州为主。广东经济因日军施行的破坏而遭受的损失是局部的。以区域而言,以广州市、铁路沿线地区及沿海岛屿、沿岸渔村为主;以行业而言,以渔业、工商业为甚。由于日军的烧杀与封锁,作为广东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渔业,几完全停顿,渔民失业。广东的工商业也因经济中心广州被日机狂轰滥炸而受到较大损失。抗战初期,受日本海空军侵扰的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抗战初期,日本虽对广东未实施大规模武装占领,但是日本从未放弃过占领广东的野心。日本军方认为:“广州人口有100~200万,是华南的最大城市,它不仅是广东省的省府所在地,也是华南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文化的中心。中国事变爆发后,广州成了国民政府军与海外联络的要地,在培养抗战力量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我军占据华北、华中要域及切断海上交通之后,它成为利用广九、粤汉两铁路的香港—广州—内陆区间的一大援蒋路线。其补给量占总量的80%。”⑤因此,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公开说:“余以为封锁中国海岸之举,截至目前为止,完全未收效果,各种军火,依然自由输入中国。以故他日若有加紧封锁之必要时,吾人当将海南岛予以占据,设置永久海空军根据地。日本不愿与英国发生磨擦固矣,但若各国赓续援助中国,则日本将被迫而占据广州市,即有与英国发生磨擦之虞,亦非所顾。”⑥

由此可见,日军占领广东只是迟早的问题,而事实上,日军早于1938年10月攻占广州前,就曾有过数次进行广州作战的决定。几次作战计划或因兵力不足或因引起第三国的纠纷而搁置。

日军第一次登陆广东的作战计划就因与英美关系的恶化而中止。1937年10月,日本参谋本部曾策划进行广州作战,但考虑到兵力不足而暂时搁置。1937年11月,日本参谋本部决定在攻占南京之前,进行广州作战,以切断最大的援华补给线(该次作战代号为“A”作战),但12月12日,日军在长江炸沉了1艘美国军舰和3艘美孚石油公司的油船,并炮击英国军舰和商船,事件发生后,美、英两国向日本提出抗议,日本海军方面为避免再次刺激英美,中止了这次作战。

日军第二次登陆广东的计划因兵力不足而暂时搁置。1938年5月底,日本大本营在决定攻占武汉的时候,曾考虑同时攻占广州,日本认为“从历史上看,只要攻占汉口、广东,就能支配中国。”但“由于海路运输资材准备不充足以及汉口作战还需要预备兵团,所以决定‘待攻占汉口后再实施”。①

1938年7月,日本大本营认为广州作战用的海上运输资材已俱备,于是决心在进行武汉作战的同时实施广州作战。然而此时,在中苏边境张鼓峰发生了日、苏两军冲突事件,攻占广州的计划暂时搁浅。8月初,日本解除了北方的威胁后,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开始研究攻占广州的计划并进行作战准备。

1938年9月,随着欧洲局势的变化,特别是英法在捷克问题上纵容德国侵略的“不干涉”政策,暴露了英法的软弱无能,日本消除了国际纠纷之虞,乃无所顾忌,认为此时正是实施南进政策的绝好机会。9月7日,日本大本营御前会议正式作出攻占广州的决定。另一方面,日军攻占武汉的作战,遇中国军民英勇抗击,虽经数月仍未攻占武汉,日军陷入苦战,遂欲以在广东的军事行动,牵制和调动中方兵力,特别是通过占领广州,来切断中国外援通道,削弱中国抗战力量。因此,日本大本营决定提前实施广州作战。

9月下旬,日军在青岛、上海、大连等地进行登陆作战训练。10月上旬,日军从三地集结马公待命。10月12日,日军以三个师团在澳头登陆,猛扑广州。日军在武汉会战正酣之际进攻广东,这是蒋介石始料不及的。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一直认为由于英国的利益关系,日本不敢贸然进攻广东。正因如此,在武汉会战期间,他将广东军队的4个师以及广西的军队调到武汉,广东兵力空虚。负责广东防务的是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2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第12集团军下辖3个军(8个师),驻守在从潮汕到珠江口的漫长海岸线上,兵力分散,且戒备松懈。日军登陆时,防守惠阳前线的第12集团军151师莫希德部尚不察觉,及闻敌枪声乃仓皇应战,略与日军接触迅即撤退,同时汉奸乘机活动,到处插旗,虚张声势,因而情况混乱,士气沮丧。粤省军事当局对日军情况一无所知,日军登陆后,连日方统帅及军队情况都没有弄清楚。作为司令长官的余汉谋仓皇失措,在作战中处处畏首畏尾,用兵错乱,虽有海防要塞及坚固工事,但迭失要地,在广州周围连外围阵地的抵抗都没有进行就溃退了。仅9日间,广州失陷。②粤省军政机关撤往粤北地区。

随后,日军又继续向珠江三角洲各县进攻,迅速占领了广州周围的东莞、宝安、三水、南海、番禺、

顺德、新会、增城、从化、花县等县,至1939年3月,以广州为中心的日军占领区扩展到东起深圳,西达三水,北起增城,南抵江门的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

日军占领广州后,虽切断了中国最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但中国仍能依赖汕头口岸、滇越、滇缅路输入抗战物资。为了加重中国抗战的困难,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继续实施切断中国海上交通、封锁中国大陆的作战,主攻方向针对海南和潮汕地区。

广州沦陷后,中国以香港为背景的国际运输线被切断,国际运输路线转移到滇越、滇缅两线,日军只有依靠航空作战,才能切断这两条路线,而海南岛正可以作为这样一个空军基地,而且该岛在日本南进政策中也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海军“一贯重视以海南岛作为日本将来向南方伸展的据点”,“此外,该岛自中国事变爆发前,日本官方及工商界,即已非常关心此一天然资源宝库。海军也渴望得到此地埋藏的油田,而认为有必要早日占领此岛。”③在日本大本营决定实施广州作战时,日本海军曾提出同时攻占海南岛的方案,但陆军部认为兵力分配不足,因此暂时没有实行。1939年1月,日本御前会议作出攻占海南岛的决定。2月10日,日本海陆军在海口登陆,14日,日本海军在三亚登陆,占领了三亚、榆林、崖县。随后,海南岛的16个县中13个县沦陷。

广州陷落后,香港经广九路至广州的交通被切断。中国的抗战物资遂经广东的第二大港汕头输入。同时汕头地区华侨众多,“作为华侨主要出身地,南方华侨捐款很大,成为重庆政府军费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该地已成为敌人培养战力的重要策源地,所以日本军极需使之覆灭。”①1939年6月6日,日本大本营命令日军第21军与海军第5舰队协同攻占汕头。6月21日,日军在汕头登陆,随后汕头市及附近各县沦陷。

广东方面的主要海上补给线被日军切断后,“来自海外的抗战物资,从法属印支、缅甸方面经云南运往四川省方面,估计当年(指1939年,作者注)秋季数量,每月可达4千吨至6千吨。”②因此,1939年10月日本大本营决定实施南宁作战,以切断南宁至龙州的国际交通线。11月15日,日军在广东钦县登陆,钦廉地区沦陷。

从1938年10月广州沦陷至1939年底,广东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广东正面战场的特点是:由于日军在中国战场战线过长,兵力不足,所以在广东只能实行点与线的占领。而且,日军对粤作战的战略企图主要是截断中国的国际海上补给线,因此,日军在广东只占领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海南岛地区的重要市镇和控制几条主要交通线,封锁了广东从潮汕至南路沿海。至此,广东沦陷或半沦陷的地区,中区有:广州、宝安、东莞、增城、从化、花县、三水、新会、南海、番禺、顺德、中山等共计12个县市。潮汕区有汕头、澄海、揭阳、潮阳、南澳5个县市。南区有合浦、钦县、防城3县。琼崖有13县(仅余白沙、乐东、保亭3县未被占领),共33县市,约占全省102个县市局的30%以上。

沿海地区在沦陷过程中,无不受到日军的烧杀抢掠,村庄多遭焚烧,日军所至,多就地征发粮食,乡间猪、牛、鸡、谷米等,均予取予携,农户财物被掠一空。市镇的商铺、民房也被焚毁,各种物资及商民财物被掠。(未完,待续)

(作者系广东省档案局副局长、历史学博士)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经济损失广东
交通运输部关于海上交通事故等级划分的直接经济损失标准的公告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广东舆情
烧伤创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