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社会亚文化在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作用

2016-05-30 16:26吴昱辰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网络游戏模仿

吴昱辰

摘 要:社会亚文化是指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抗的社会支流文化,青少年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非常容易受到亚文化的侵袭,在社会亚文化的渗透和自己不自觉的模仿与习得的情况下,亚文化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深层原因。探究社会亚文化存在的原因、表现形式,明确亚文化在青少年犯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青少年与社会亚文化接触的途径、方式,对于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亚文化;青少年犯罪;模仿;网络游戏;暴力;淫秽影像;黄色信息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120-03

一、什么是社会亚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对人类生活巨有潜移默化和深渊持久的影响,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價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其特有的力量影响和塑造着每一个人,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样,腐朽落后的文化也会腐败我们的内心世界,消磨斗志、扭曲心灵,使我们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文化有正面文化或主文化和负面文化或次文化的区分,同时也存在着介于两者之间的“灰色”状态的文化,本文中称之为“亚文化”。西德犯罪学家艾伯特·K·科恩、理查德·A·克洛沃德认为,亚文化指的是一种社会行为和价值体系,它有别于社会主导行为和价值体系而存在。世界上亚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青年亚文化,比如前几年风行的“哈日”“哈韩”、崇拜日韩明星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崇拜亚文化;又如,青少年喜欢的网络游戏,置身其中以杀死对方为目的,肆无忌惮、不择手段的将对方置于死地;再比如,小孩子喜欢的像《灌篮高手》《蜡笔小新》等充满暴力和少儿不宜的内容的动画片,都是典型的亚文化现象,亚文化中都很明显的存在着颓废、厌世甚至与社会作对的因素在里面,虽然这样,但是因为这些文化充满轻松、娱乐和自由,所以很容易被青少年接受。

二、社会亚文化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结构的转型促进了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的社会结构呈现出高度的统一性,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使得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也是高度的统一,根本没有亚文化的生存空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得到改变,利益群体也进行着分化与重组,思想文化领域进一步宽松活跃,这种情况下文化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逐渐多元化,社会亚文化大量产生,对社会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使得人们缺乏规范性,甚至迷失方向,导致违法犯罪多发。

(二)主文化价值观的淡化、模糊化为亚文化的产生、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的社会在主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上力度不够,导致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在青少年群体中不如亚文化的影响力,社会主流文化在部分青少年中变得没有凝聚力和吸引力,主文化反而成了亚文化。

(三)某些国家别有用心的文化输出。最有力的侵略是文化的侵略、是思想的侵略,我国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敌对势力不希望我们国家变得强大,“国际敌对势力始终没有停止对我们的思想文化渗透”[1]随着西方国家的文化侵略,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的倾销文化垃圾——亚文化产品,主要有充满色情、暴力的电影、电视、动画、图片、报刊杂志,这正好迎合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改变了中国新一代的价值观,这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犯罪,对整个民族的未来也是一个极大的危险。

(四)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极大的活跃文化市场、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导致一部分文化制售者急力近利、唯利是图,为了尽可能的获得利润,不惜以牺牲精神文明建设为代价,制造和出售一些低俗的文化产品来迎合青少年的口味,其中多以暴力、色情、凶杀、迷信为主要内容,甚至一些电视广播媒体也以这样的内容来吸引文化消费者的注意力,达到销售文化产品牟取暴利的目的。

三、社会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作用和影响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发生原因的理论——模仿论可以用来解释亚文化与青少年之间的互动过程。模仿论是指人受暗示的刺激发生的类似行为,通俗的讲就是人以一定的行为为参照,通过模仿、学习来实施同一或类似动作的行为。塔尔德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是受后天社会风气、风俗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并不是先天决定的”[2],人的犯罪行为是从日常生活中学习得来的,是模仿他人的结果。并且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接触的越频繁、越密切,习得的可能性就越大,模仿者予以实施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犯罪的几率也就越高。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起着诱导、盅惑和强化作用[3]。例如11月21日,莱州市莱州南路某药店发生一起抢劫案,3名十六七岁模样的青少年闯进药店,一人望风,一人持刀逼住女店主,一人跳进柜台,抢走了药店300余元现金。案发后莱州警方迅速出击,将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捉拿归案。令人想不到的是他们抢劫的手段是从暴力游戏和暴力影视中学到的[4]。

社会亚文化为青少年犯罪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进行合理化的解释。通过模仿和学习,青少年掌握了亚文化中所倡导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层面已经接受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相悖的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就会在亚文化的磁场内合理化、合法化,并且成为其生活的指南,这样,就会淡化青少年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由主流文化价值观所带来迟疑、恐慌等心理,淡化甚至消除行为人犯罪之后的罪恶感,甚至会给行为人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文化磁场的影响下只会助长青少年继续违法犯罪。“以青少年性犯罪为例,性主文化倡导合法、自愿、平等的价值观;而性亚文化鼓吹欲望发泄和感官刺激的纵欲与淫乐的价值观。”[5]如果青少年在亚文化的影响下接受了这样的价值观,青少年追求的便是一时性欲的满足和暂时的快乐,根本不会考虑道德操守以及责任义务,在正常的生活条件无法满足自己性欲的需求时,就会选择非正常渠道,这就刺激了青少年性犯罪的发生[6]。

四、几种常见亚文化现象以及经典案例的分析

(一)网络游戏

受中小学生、大学生广泛喜爱的几款网络游戏无不充斥着暴力与血腥,比如说侠盗飞车、魔兽世界、反恐精英、暴力摩托等,在这类游戏中体现出的对生命的漠视、对暴力的推崇,直接或者间接地侵蚀着青少年尚未成熟的内心世界,由此引发的犯罪也数不胜数。现在的网络游戏多半以暴力为主题,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除了少数益智和体育游戏,大部分游戏都是砍杀声此起彼伏、枪弹声震耳欲聋,玩家以夺取对手的性命为目标,不择手段,用尽各种可以利用的方法和工具,胜利之后是肆无忌惮欢呼庆功的声音。具有暴力情节的游戏和电视、电影一样,会造成提示的效果,使人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暴力反应。长期接触游戏的青年一旦遇到了合乎暴力使用的情境时,他们会优先以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7]。

有这样一个案例:课间玩“打架游戏”竟玩出了人命。事发广东顺德容桂某小学,今年3月6日9时15分左右,正是课间操时间,由于户外下雨取消课间操,各班老师组织学生在教室附近活动休息。小彭与肇事学生小龚,加上同班另外10多个男同学,一起在教学楼四楼和五楼的楼梯间,模仿网络对打游戏,分两边拿凳子玩起了“打架真人秀”。死者小彭与肇事者小龚分在“敌对”的两边,在推打过程中,小彭被小龚用弹簧小刀刺中左胸部,最后小彭抢救无效而死亡。经了解,小彭、小龚是同乡,平常经常一块玩耍。“他们平时很要好的,经常一起玩。不知道怎么会突然拿刀子捅人。我想一定是意外”,同学说。

从案例中看来,小龚和小彭是经常玩在一起的好朋友,两个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可以引发血案的仇恨,这起案件不是由情绪引起的冲动型犯罪,而是在玩网络游戏之后简单的模仿,而模仿的结果便是血的代价。网络游戏在这起悲剧中扮演了诱因的角色,正确的对待网络游戏有利于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但是十几岁的孩子在心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很容易处理不当使之成为犯罪的深层次原因。

(二)黄色信息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一些不法网站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刺激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正处于性懵懂期的青少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浏览这些网站,而直接结果便是导致部分青少年心理扭曲,直至犯罪。

2007年11月28日,竹山县法院宣判一起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被告人严某因犯强奸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现年15周岁的严某系竹山县某中学学生,平时贪玩厌学,加之家长疏于管理,经常背着家长偷看黄色影像。2007年8月18日下午和次日上午,严某趁双休日一个人在家之际,以给粉笔为诱饵,将邻家年仅5岁的小玲(化名)两次奸淫,后被女孩母亲发现并报警。法院经过不公开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奸淫不满14岁的幼女,其行为构成强奸罪,但其作案时不满18周岁,属未成年人,应减轻处罚。故此,竹山县法院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作出了上述判决。

(三)暴力、淫秽影像

众所周知,日本是卡通片生产大国,其制作的经典动漫作品《机器猫》、《七龙珠》、《灌篮高手》等深受全球青少年喜爱。我们不否认这些动漫作品丰富了儿童的文化生活、增添了孩子们童年的乐趣,但是这些日本卡通作品中含有大量暴力、凶杀、性、神鬼等内容,很容易侵蚀青少年的思想,使得孩子变得暴躁、凶狠,极易模仿影片中恶劣的行为甚至犯罪,《灌篮高手》,全剧充斥着少儿不宜的暴力,诸如“流川枫,我爱你”少儿不宜之类更是充斥始终,甚至成为中国孩子的口头禅。而风靡中国的《蜡笔小新》更是充满着淫秽色情的因素在其中,几岁大的小孩子过早的接触影片中有关性的话题,在小新的影响下很难接受性主文化,相反会追求“鼓吹欲望发泄和感官刺激的纵欲与淫乐的价值观”[8]这样的亚文化,中国小朋友看着这样的动画片,对孩子们幼小心灵的伤害可想而知。今天他可以模仿奥特曼对人进行无意识的攻击,明天他或许模仿蜡笔小新去看阿姨的裙底,那么后天他会不会又像火影忍者那样带着武器除暴安良呢?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的一代,很难想象他们会保持传统的民族精神,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最有效的侵略就是文化的侵略,是思想的侵略,当民族、国家需要这一代扛大梁的时候,他们会垮掉,在日本腐朽文化的侵蚀下垮掉,而这,也正是日本文化输出的目的所在。

我们不否认日本的一些动画片宣扬的是正义战胜邪恶,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是暴力,孩子们很难从深层次学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可怕的是很容易模仿和学习表面上的打打杀杀。美国作家迪茨说:“一个小时暴力电视节目中所充斥的影像暴力经由几百万人观看,其所造成的伤害远比一桩真实的谋杀案还要大”[9]可以想象,这样的电影、游戏会给青少年带来什么影响。

五、对策

社会亚文化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人们也试图通过改变青少年的生长环境来改变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发挥主流文化的感召作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善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大力宣传主流文化,通过各种媒介营造一种主流文化的社会氛围,从根本上遏制违法犯罪亚文化的产生和传播,消除其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二)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法律,文化执法部门和社会媒体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行问责制度,净化文化市场,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正常运行,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磁场。

(三)针对几种常见的亚文化现象,家庭和学校都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文化环境,并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青少年对亚文化的免疫力,正确引导青少年的文化消费。

结语

亚文化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成为导致不少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明确了亚文化在青少年犯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可以更好的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相信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营造出更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也会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顾秀莲.在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妇运,2004,(7).

〔2〕宋浩博.犯罪社会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64.

〔3〕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未成年人犯罪亚文化”课题组.浅析未成年人犯罪亚文化的功能[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4).

〔4〕案例来源http://www.xxkt.cn/Jiajiao/2007/2246 2.html.

〔5〕〔8〕韩宏伟.青少年犯罪的亚文化分析[J].青年探索,2005,(2).

〔6〕案例来源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997070(案例选自:《广州日報》).

〔7〕http://www.10yan.com/html/News/SocialNewscoment/2007-12/4/074339604.html.

〔9〕加文·德·贝克尔.危机预兆[M].北京:光明日报,1998. (责任编辑 赛汉)

猜你喜欢
青少年犯罪网络游戏模仿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青少年网络模仿性暴力犯罪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