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

2016-05-30 10:48林简娇程远征
中国摄影 2016年2期
关键词:美院鲁迅摄影

林简娇 程远征

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正式成立于1987年,前身是鲁迅美院摄影干部专修科。1985年9月,鲁迅美院和辽宁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学制两年、大专学历的摄影干部专修科,经过严格的考试,面向全国招收了150余名学员。两年后,为了开拓美术院校艺术教育的边缘学科,填补我国摄影教育的空白,培养适应当代文化发展的视觉艺术创造和传播的摄影新人,在摄影干部专修科的基础上,鲁迅美院正式成立了我国高等美术学院第一个图片专业的摄影系,同年纳入全国文科院校艺术类高考范畴,从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三年制专科生。1989年摄影系改为四年制本科。1991年,摄影系正式招收摄影研究生。1994年正式招收摄影留学生。2004年,影视摄影专业开始招生。

作为美术院校下的图片摄影专业,有着多年精英式艺术教育传统的历史背景,摄影系始终在不断地探寻着自身摄影教育的专业取向。在建系之初,摄影系定名“艺术摄影系”,明确指出了当时所设定的教学专业方向。“由造型艺术的绘画基础向艺术摄影基础技能的自然性过渡;由摄影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向摄影艺术的表现观念和技巧的强化型过渡;由摄影艺术传统理论与技能向现代艺术思想观念和培养艺术个性的升华性过渡。”这是当时摄影系讨论确立并付诸实践的“三个过渡”教育思想体系。1985年至1995年,摄影系通过大量地吸收、尝试和调整,使得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人员角色构成,不断趋于完整化。体现在对外关系上,则以非常开放和积极的态度,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指导理念,充分吸收来自国内外的各类摄影资源,不断地完善自身。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摄影系师生与香港理工学院太沽设计学院设计摄影系的师生之间的集体性交流;还有赵大鹏主任应德国BFF摄影协会的邀请,考察德国摄影教育,并进行以学生作品和个人作品为主体的讲学活动,等等。据统计,在这一阶段,摄影系的各种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达到了26次,这些学术交流对于摄影系在与国际摄影文化接轨、完善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水平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意义。不仅由于这些请来的专家几乎都是摄影领域非常出色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还因为很多的授课都以相对稳定的课时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学安排里面,这使得专家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开展得非常全面和充分,比如,在1993年,德国著名摄影家托马斯·吕特格(Thomas L ttge)来到摄影系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讲学,并举办了题为“无名的物品”的现代摄影展,此次来访带来了当时中国摄影界鲜见的现代摄影的观念和视觉呈现方式。而这一时期,摄影系跟中国摄影界的传媒领域之间的关系,则是紧密呼应和相互影响的。比如,《现代摄影》杂志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摄影系师生产生的影响以及这本杂志对摄影系师生作品和教学情况的关注。

1996年至2005年,则是摄影系不断深化、探寻和完善的过程。其中,具体落实方面,从硬件环境来看,是教学地点更加固定,规模更加扩大,实验室建设充分发展;从专业软实力来看,则是拓宽艺术视野,完善课程设置,明确教学方向,加深对外交流,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在这个时期,“纯影像”是摄影系的一个重要的总结式词汇,而摄影系的教学重点和科研重点也不断向着这个方向进行强化,比如以“艺术摄影表现”为主线,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拓宽思想资源的方式,除了继续邀请国内外摄影界的多位艺术家和理论家来系做交流之外,摄影系还在2005年20年系庆的时候,正式聘任学者顾铮、策展人李媚和摄影家阮义忠作为本系的客座教授。与台湾摄影教育界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深入,即经由与台湾摄影家个人之间的交往,逐渐发展到与整个台湾摄影教育界之间建立比较密切的联系。同时,由于在前一个十年中,媒体已经成为毕业生最大的就业去向,所以在第二个10年中,摄影系的教学方向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一方面更加注重向纪实和报道的方向偏移,除了多次举办有关纪实摄影的研讨会之外,自2002年起,李媚老师为摄影系的同学首次开设“纪实摄影和图片编辑”的课程,并每年定期授课。另一方面,则是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结构,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划,影视摄影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在这一阶段,后期数码影像技术被摄影系正式引入,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开始关注,到90年代中期系里定期邀请香港理工大学的冯汉纪教授为系内同学做数码影像的相关讲座,同时也为部分年轻教师和学生进行较为系统地授课。经过多年的吸取和摸索,摄影系在国内较早地设置了数码影像的专业课程。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实验室建设,这也是美术学院中实践学科发展的重要体现。摄影系的实验室建设在这一阶段发展迅速,及至2004年摄影系搬迁至综合楼四楼时,摄影系拥有暗房4处,面积分别为30平方米、80平方米、85平方米和154平方米。同时,还有电脑教室77平方米、设备资料室30多平方米、摄影棚800多平方米,其中包括能够提供大型拍摄的500多平方米摄影棚和160多平方米影视摄影棚。2005年为了配合影视专业教学,在综合楼四楼又建设了面积为180多平方米的演播厅实验室。

2006年至2015年,摄影系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艺术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同时,更加强调摄影与大文化之间的联系。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完全被信息所设置的社会里,在新媒体迅猛发展并且急速切入人们生活的年代,密切地关注社会和时代中的议题,敏锐地感知其中影像方式呈现的变化,是摄影系在这一阶段的重点命题。通过对于摄影背后的大文化的关注,继续深入理解摄影与社会、摄影与传播、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自身在创作过程中的艺术自觉,则是摄影系在这十年为自己设定的学术目标。这一时期,摄影系通过调整课程设置,继续完善原有的理论课程结构,深化原有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加强了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课程的相关教学,比如,系内增设了《当代艺术研究》和《当代摄影史》等理论课程。同时,摄影系还继续邀请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到系内进行讲座,在交流和碰撞中,开阔自身的认知领域,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这期间,摄影系共有两位老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其中一人已取得学位。在技术层面上,摄影系则更加强调传统,而且不断使其变得更加准确和精细。法国摄影家简·克劳德(Jean Claode Mougin)曾两次受邀来到摄影系讲学,为研究生讲授传统暗房技术,并把一些非常小众的技法传授给学生。这一阶段,摄影系对于传统技术的坚守和追求,在根本上,乃是一种文化立场选择的自觉,是对自身在摄影教育界的主动定位。与此相对应,摄影系教师以集体面貌亮相的次数也逐渐增多,比如,在这十年中,摄影系出版了《鲁迅美院摄影系教师作品集》和《鲁迅美院摄影系摄影专用教程》,还完成了《摄影馆—摄影大师系列丛书》(共8册)的编写;2010年,刘立宏主任去台湾参加“中华摄影年会”,并发表题为《摄影的传承与突破—鲁迅美院摄影系教学回顾》的论文;而由摄影系承办,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均由摄影系的师生组成的展览数目比起之前阶段也有所增多。

从首届摄影干训班开始,鲁迅美院摄影系就不断地为中国摄影高等教育、摄影中等教育和摄影行业培训机构培养输送师资力量。以中国摄影高等教育为例,到目前为止,鲁迅美院摄影系已为内地如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院、中国人民大学等60多所专业艺术院校和综合大学培养输送了摄影教育专业人才,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所在院校的院系领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活跃在中国摄影教育的第一线。摄影系不仅为中国摄影高等教育提供了专业师资队伍的保障,而且为申办摄影专业的院校提供了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参照经验,并通过与在高校任教的毕业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共同促进了中国摄影高等教育的发展。另一个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则是媒体,据统计,多年来摄影系在媒体就业的人数大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2%,如《南方都市报》《新周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都有摄影系毕业生的身影。同时,也有部分学生选择作为独立艺术家,并成绩斐然,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广泛赞誉,比如,92级毕业生中从媒体人转为独立艺术家的王宁德,和始终坚持独立电影创作的王兵。

摄影系发展的30年,基本上与中国新时期的发展阶段相重合。中国在新时期的大发展,催生了摄影系这30年的变迁,而摄影系的发展历史,也从自己的角度为观照这一阶段的中国提供了一面镜子。对于摄影系来说,如何更好地延续自己的传统,更好地坚持自己的选择和更好地呼应这个时代,则是始终需要面对的命题。通过对于摄影系30年的总结,希望能够把一些东西理得更加清楚,这也是对中国摄影教育的一份贡献。

作者林简娇为鲁迅美院摄影系副主任、程远征为该系教师

猜你喜欢
美院鲁迅摄影
鲁迅,好可爱一爹
美院张老师评画
鲁迅《自嘲》句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奇葩美院(完结版)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世界四大美院之一的列宾美院失火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