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和孩子

2016-05-30 10:48董钧
中国摄影 2016年2期
关键词:过分消耗张力

董钧

城市就像一头巨大的机器怪兽,我们每天消耗在路上的时间成本大得令人沮丧,记得朋友告诉过我,她在纽约的那种孤独感是特别无助的,想要找人看场电影都是件很难的事情。在我的城市,如果不是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片区,要赶上交通高峰期,再遇见恶劣天气,两个远在东西的朋友要是想见面而彼此赴约的话,真能算的上是生死之交了。

面对高速发展的时代步伐,我们彼此就像上了弦不能停歇片刻,我们要不断地缴纳房贷、车贷;我们要结婚、生子;我们要赡养父母,也要招呼朋友。我们被消耗的体力在周末只剩下睡觉和去超市采购各种生活必须品,或者成群结队地被堵在去往山里的公路上,拿出手机拍下车队的照片发发朋友圈。今天,似乎回忆那个逝去的旧时光里无拘无束的慢生活成了唯一能让人值得欣慰和怀念的事情了。

我的作品,更多是从身边的小事儿、破事儿入手,他们来自我的生活,我生活的土地。我很喜欢彭浩翔的电影《破事儿》,他说“其实只要有张力,几个人就可以,如果没有张力,撞500辆车都没用”,“大片”的确不是大而无当的场面,有时候最简单的图式,却可以让你泪流满面。这个社会缺乏的是耐心和安静,一切都太惟利是图。《一小时快相》中的摄影师在路边的旧货摊上看着泛黄的老照片,“虽然我们并不知道那照片上的那一男一女是谁,可是却能看出他们是曾经多么的相爱,”历史的缺席就必定昭示着我们的在场,这种遗憾不免伤感,因为我们每一次都是在为时间造遗像。

我希望我们重新回到现实中,特别是我生活的西安,这是座太过厚重和保守的城,他们过分地关心死去的人和曾经的辉煌成就,陶醉于昔日的盛世时光中。但我想我要做的是记录下这正在发生的故事和这其中的芸芸众生,因为它太复杂了,什么东西都搅在里面。

《模特》和《Next China》都是拍人,不同的是《模特》里的人是被物化了的人,而《Next China》里的人则是混沌初开迷茫的少年心。我更关注的是“人”本身,那种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关系,在信息碎片多元化与经济高速越位的今天,我们甚至丧失了去注视一个陌生人的勇气,这里的人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们周遭所有的人。

我觉得创作最有魅力的地方,恰恰是最暧昧和所谓那个灰色的部分,就是那个最讲不清楚的部分。我比较反感非黑即白,简单化的二元对立。其实艺术是多义和多维的,明确而清晰的可能是法律、数据,对于艺术来说灰色的那部分恰恰是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其实许多人的作品实际是被过分解读的,其实自己在做的时候没有那么多作品之外的意义。那些别有用心的批评家们更多是从其他层面来讲,包括很热的社会学,当然有很多的话是信不得的。我觉得好的作品的语义是开放的,它不是封闭性的。一个作品它的丰富性能带给观众和看它的人很多可能,每个人的经验不同,你不可完全的理解。我们如何进入他所搭建的这个世界,当然这个世界是只属于他个人的,你能走进去多少,那就是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完全的重合,但恰恰重叠的那部分是最有意思的。

猜你喜欢
过分消耗张力
如此消耗卡路里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列控系统过分相特殊场景的探讨
论张力
怪你过分美丽,让我一见钟情
张力
张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