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在测试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践

2016-05-30 00:22崔红梅马弘跃
教育界·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实践

崔红梅 马弘跃

【摘 要】如今,国际社会对中国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深入开展双语教学,重新定位技术类专业课程的目标,找到双语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从多种角度分析了双语教学在测试技术基础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开展方式,希望为中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双语教学 测试技术基础课程 实践

一、引言

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成为摆在高教工作者案头的重要课题。以此为目标驱动,双语教学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以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高校人才培养战略在我国开始实施,并逐渐成为我国未来人才战略培育的原则。这就需要在专业课程开设的过程中不仅采用传统汉语进行知识传授,更要采用双语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与敏锐的听觉能力,保证其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依然可以保持优势。

二、双语教学定位

一般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学校使用第二种语言(主要是英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按照教学体系中外语替代母语的程度,双语教学可以分为浸入式、保持式和过渡式三种模式。就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前国情而言,双语教学主要指在部分学科中以外语为主进行讲授、以汉语为辅帮助理解的保持型模式[1]。

根据教育部2002年的定义,双语教学中外语授课的课时需要占到该课程总课时的50%以上。但在具体实施中,两种语言究竟以何种比例组合,则往往取决于双语教学的目标、授课内容的难度以及学生的外语水平,其中,双语教学的目标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根据袁长青等学者的总结,学术界对双语教学的目标存在三种主要观点,分别是语言目标论、学科目标论和综合目标论。语言目标论以外语讲授非语言类课程为手段,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掌握该门外语[2];学科目标论认为双语教学只是利用外语这一语言工具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综合目标论则是对前两种观点的折中,同时强调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习得和对外语交流运用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知识传授课程中引入英语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整体课程的质量与水准。专业课程的教授目的不仅在于对知识的培养,更注重通过语言的传达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完善。而技术与专业研究受限于我国科学教育起步较晚,根据国际热点提炼出适合我国人才培养的学识培育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开展适应了现阶段我国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的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会不断转变授课方式与国际接轨,其教授课程的形式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变,多采用更加前沿的讲授方式来传递知识内容。除此之外,双语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在国内有可能没有,或并没有进行更新,这就需要引入高质量的原版国外教材,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因国内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现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大面积、大范围的差异[3]。

三、双语教学在测试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测试技术课程是高校工科专业较为重要的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担负着相应的角色与责任。现阶段在国内教学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双语教学在测试技术基础课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践,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

第一,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我英语水准,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能否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英语口语能力的控制有效结合在一起,直接决定了双语教学进程。目前,高校的双语课程教师主要以国外留学、博士学位的教师为主,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英语口语的掌握程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但因日常交际环境以汉语为主,英语口语随着日常忽略与专业技术掌握呈反比,这就严重影响了双语课程的开设。因此,在未来的教师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培养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第二,教师应该具有编写双语教案的能力。某些高校教师虽然具有很好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也具备扎实的知识理论基础,但因长时间使用汉字作为课程教案与讲义,且不熟悉英语讲义编写习惯,便为了顺利开展课程而借助网络技术抄袭教案,敷衍了事,有时候教师所讲内容与讲义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效果,影响学生成长。

第三,双语教学方式既是一种新型、创新式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枯燥的学习手段。因为学生长期受汉语环境影响,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双语教学环境,就会出现与预期结果相反的结局。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教授过程中采用互动形式强化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注意力,并多采用中英混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降低学生的排斥度。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不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性问题,要想保证国家在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掌握主动权,就要创新专业课程的教授方式。因此,在测试技术基础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可以促进该课程尽快国际化,一方面可提升双语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拓展双语教师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本科人才,进而改善学生的就业现状。

【参考文献】

[1]袁长青,范正华.对我国高校推行双语教学模式阶段性成果述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18(05):20-22,70.

[2]马蕾,于花.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1):59-60.

[3]李若男,邹金屏.合理开展双语教学 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51-54.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实践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