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与结构

2016-05-30 04:17刘海军
南北桥 2016年2期
关键词:类型初中历史结构

刘海军

【摘 要】在总的教学体系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要求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类型和结构的选择,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又是遵守教学规律,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类型 结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029

教學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在传统社会里,我国和外国都盛行不同的教学形式。在16、17世纪的欧洲,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众的、普遍的行为和活动。个别教学形式远不能满足需要。因而欧洲出现了班级授课的新形式。17世纪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了科学而的阐释和概括,把它基本确立下来,以后这种授课制度为欧洲各国所采纳,并日益发展完备。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等人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给夸美纽斯理论以重要的补充。20世纪苏联凯洛夫主编《教育学》时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由此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我国在戊戌变法后逐渐采用这种课堂教学形式。

中学历史的教学形式很多,这里主要探讨课堂教学这一形式。历史教学的课堂类型划分,简而言之是由其教学任务的多少来决定的。教学任务在两个及两个以上者为综合课,在两个以下者为单一课。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是解决历史基本知识传授的问题。为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准备时,针对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结合学生情况和教师自身特点,应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类型和结构。一般说来,课堂教学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来组织、处理教材内容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的兴趣特点,规定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在总的教学体系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要求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课堂教学类型和结构的选择,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又是遵守教学规律,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

一、综合课型的内涵与结构

综合课是历史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课型,它的特点是在一节课之内要完成两个及其以上的教学任务。综合课的任务大致有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和课堂提问、讨论及练习等几项。一般说来,综合课比较适用于头绪不多,分量适中,在一节课内可以完成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教材内容。只不过在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和精力不同,一般比较倾向于把讲授新知识作为主要任务。

综合课比较适用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第一,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兴奋点容易转移,兴奋中心容易疲倦,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适当的变换方式予以刺激、巩固和加强。第二,低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弱,教学时间比较充裕,一节课不宜讲授过多的新知识。第三,比较容易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定量分析到定性分析来处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综合课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组织课堂教学。所谓组织教学,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处理,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安排,注意随时随机的相应变化、调整。

第二,复习巩固及提问。这要求一方面检查、巩固旧知识,另一方面温故而知新,寻找讲授新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提问的内容应该尽量与新课内容衔接,以便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

第三,讲授新知识。讲授新知识既要注意历史知识的完整性,又要注意与下节课内容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这是由历史知识的系统性特点决定的。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可以穿插提问,也可以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新课讲授结束时要做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画龙点睛、有启发性的小结。

第四,巩固新学知识。巩固新知识就是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消化所学习的新知识,为课外阅读、课后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做好充分准备。

第五,布置课后作业。一般地说来课后作业要多以阅读、思考为主,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现在很多的一些学校在布置历史作业时,都会为学生订购一些历史习题册之类的教辅书籍,让学生按章完成每一课的历史习题,这些习题都是一些课本上的死的内容,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平时布置历史作业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后学习的氛围,不要因为繁重的课后作业和学习任务而打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单一课型的内涵与结构

单一课型不同于综合课型,相对于综合课型来说,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就是在一节课中只需要完成一个教学任务,这个任务可以是讲授新课,可以是复习旧知识,也可以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等等。当然,这种单一课型在教师们的教学活动中并不常用到,因为一般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在一节课中往往要承担多个教学任务,即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要先导入新课,讲授完新课后还要进行小结,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新知识等等。因此单一课型一般只有在以下情形下才会采用。

第一,一学期的课程刚开始,教师需要就该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谈谈具体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明白该学科具体要学习一些什么内容以及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绪论课”。 上好绪论课很重要,既可以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又可以让教师用浅而易懂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手段、科学的教育机制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来吸引学生,有利于以后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二,一学期的课程已经完全结束,只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复习所学习的知识,将整本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串讲,以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历史知识组合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复习课”。复习课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的把握历史发生的轨迹。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具体性、系统性等诸多特点,使得历史知识既不易理解又不容易记忆,因此需要不断地、定期的回顾、复习以便深入理解、巩固提高。复习课的一般结构大致有组织教学;提出复习范围、做法和要求;复习练习;综合练习和布置思考题五个环节,其中以练习为主。

总之,水有向下之定势,却无向下之常形。历史课堂教学也一样,也没有一成不变、永远固定的模式和结构,历史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双边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更新、更好的教学组织形式来。

猜你喜欢
类型初中历史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日出》的结构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