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存在的观念问题及对策

2016-05-30 05:51张雅琳赵亮亮
艺术评鉴 2016年2期
关键词:歌唱观念对策

张雅琳 赵亮亮

摘要:在我国古代,乐乃是六书之一,可见古人对音乐的重视。而在当代的教育中,音乐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音乐课是学生接触音乐,锻炼歌唱能力的主要手段,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音乐学习中,却存在诸多困难。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歌唱都存在着不正确的观念,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高,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当前的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改变对歌唱的看法,从最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歌唱   观念   对策

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歌唱作为非考试类的科目往往得不到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重视,这是歌唱的观念问题之一。教师作为学生歌唱能力的主要培养者,应首先改变对歌唱的观念,进而改变学生以及家长的错误看法。除此之外,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影响歌唱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多数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歌唱手段而错误地将其归咎于“五音不全”。这是影响歌唱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手段,提升学习者演唱的自信心。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

一、改变观念,正视歌唱能力的积极作用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读书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而唱歌等则被认为是“旁门左道”。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当前的教育在读书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导致竞争压力日益增加,为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笔者认为,为了改观对歌唱能力的误解,同时也为了改进教学,学生应该在音乐中投入适当的精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改变对歌唱的误解,同时平衡学习中各成分之间的比重,促进自己全面发展。学生应该了解自身需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多举行一些学术交流会,以此提升其水平。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帮助,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也是學生自身的观念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习的方向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也应当改变自身的角色,以朋友和教师的双重身份给予学生帮助,正视歌唱能力的积极影响。无论是歌唱还是学习,只有真正适合学生,才能对其产生足够深远的影响。学生应从自身需求出发,摆脱教学进度的压力,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二、营造自我展示平台,锻炼歌唱技巧

很大部分学生武断地认为自己“五音不全”,进而对歌唱产生了片面的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一定的歌唱技巧,歌声自然不好听,让学生更加没有自信心。笔者认为,教师应在音乐课堂中重视对歌唱技巧的训练,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在以往的音乐课中,教师习惯于对学生整体教授,训练整体的歌唱技巧。这样虽然可以减少课堂任务量,培养学生的整体歌唱水平,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众所周知,合唱可以弥补声音的缺陷,同样也阻碍了教师对学生歌唱技巧的分辨。因此,教师应该增加对学生个体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个人技巧。

除此之外,学生要克服羞涩,勇于展示自我。在受教育阶段,学生往往羞于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这是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自信和歌唱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应该选择其中一点切入,培养自己的歌唱能力,克服羞涩心理。例如:在学习《雪绒花》这首歌的时候,学生可以利用自我鼓励和夸奖的形式,激发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奖惩措施,激发自己的演唱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是主导因素,当学生兴致高昂时,是鼓励自我展示的最佳时机。学生可以组织一些歌词兴趣小组,或者社团,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并且组织一些汇报演出,提升自身的舞台经验和气质。

三、对自身进行个体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在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时,也不能一概而论。笔者认为,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学习的过程中,歌唱能力只是一种需要掌握的能力,不是每一个人都对它有足够的兴趣。歌唱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保持自己对歌唱的激情,同时保证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歌唱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当花费更多的精力,有计划地学习。学生要分析自己歌唱能力不高的原因,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

若是学生的歌唱兴趣不高,可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趣味性,迎合学生的喜好,结合音乐教学的要求,提升学生的演唱兴趣。若是学生歌唱技巧较差,学生也应建议教师转变教学策略,以培养个人技巧为主。教师的精力有限,往往不能顾忌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学生在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要及时作出反馈,让教师能够有的放矢。

值得注意的是,改变歌唱观念的方法并不固定,学生应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采用新时代的学习思路,采取科学有效的学习措施。在培养自身歌唱能力的时候,学生可以借鉴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工具,例如:多媒体等,通过感官的直接刺激,改变自己的歌唱观念。此外,乐器也是音乐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有效地辅助音乐教学。学生可以利用学习资源,以乐器激发自身对歌唱的兴趣。乐器是无声的,它更具有穿透力,对学生自身歌唱能力的培养也更加有效。

四、结语

在教育中,歌唱能力是组成学生素质的重要部分,学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改变教师以及家长对歌唱的错误认知,学生应当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笔者认为,学生应当强调歌唱的积极作用,以具体的学习成果改变教师及其家长对歌唱的错误认知。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当认识到歌唱技巧的重要性,加强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有针对性的作出不同的学习方案。

参考文献:

[1]刘满华.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季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分析与实践[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李娜.声乐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艺术,2009,(01).

[4]孙爱娜.浅谈初学声乐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5]赵金霞.论声乐教学中的“教”[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6]胡建华.刍议声乐艺术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之应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7]容霞.性格特征对声乐学习的影响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02).

猜你喜欢
歌唱观念对策
维生素的新观念
诊错因 知对策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健康观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