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创新型教学理念探究

2016-05-30 06:57雍静怡
南北桥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素质教育高中语文

雍静怡

【摘 要】近年来,素质教育逐渐取代应试教育成为我国现行的主流教学体制,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衍生出众多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以高中语文这门学科为例,具体谈谈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的新型教学理念,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素质教育 教学理念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063

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对于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不断进步,社会整体大环境改变,带动着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和转变。其中对于教育界来说,曾经的应试教育教学体制明显不再符合历史潮流,所以,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教学体制改革,多番探索和研究后,制定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新型的教学体制。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为主,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知识素养和个性人格等多方面的发展。

语文是一门包涵汉族语言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学科,是每个中国学生在接受教育一开始就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语文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但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素质教育新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进而帮助学生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最为基础的部分。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学体制,将教育的重点放在知识传输方面,服务的对象是高考,反而忽视了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这一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容易陷入考试至上的教学误区,进而导致“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现象的出现,背离了教育最初培养人才的目的。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教育回归正轨,倡导教学过程中将重点重新定位在学生身上,从而以学生为主体,在上课过程中通过分析学生的情况,设定或改变教学模式,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将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转向主动。

(一)课堂上以学生为主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感性思维占主导的学科,但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高中生缺乏感性思维能力,具体表现为,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的情感体悟不全面,甚至是不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寓意;在写作过程中,无法将自身情感完整的表达出来,导致作文枯燥缺乏灵动性和人情味。这主要是由于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注重课本死板知识的传输,忽视了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结果。

在我看来,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时刻谨记以学生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一篇文章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写作背景、作者个性、人生经历等方面入手,做好外围知识铺垫,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所参照,有所结合,从而通过字里行间找出与写作背景等契合的部分,继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和深层内涵,实现读者与作者之前的情感共鸣。

(二)生活中与学生平等交流

高中生已经发展为具有独立思想和意志的个体,个性和人格发展方面也渐趋成熟,所以在行为和思维方面逐步建立一套自己的准则。教学研究表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生对于教师的畏惧和崇拜度逐渐降低,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日常學习过程中更加渴望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尤其是对于语文这样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主动站在与学生平等的立场上进行交流,只要不偏离最基本的价值导向,教师要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差异。

二、“因材施教”理念

人,是具有独立思想和行为的个体,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就以高中语文为例,有些学生在阅读方面非常擅长,但在写作方面则存在缺陷;而有些学生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学习效率高,但文言文解析方面却事倍功半。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则始终只能照顾到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导致另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而在“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能够理性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并且做到对症下药,最大限度的保证全体学生的知识学习成果。

(一)补齐短板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影响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不是学生最擅长的部分,而是学生最不擅长的部分。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日常教学所得到的教学反馈为基础,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学生的短板所在,从而做到对症下药。例如,有的学生文言文成绩不好,教师可以从实词、虚词、语法、背诵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利用课堂提问、阶段性检测等方法,找出学生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而有针对性的布置巩固任务,从而帮助学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另外,语文作为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大纲中对于语言性的部分要求较少,转而对于学生文字理解和抒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考试过程中阅读理解和作文部分的分数占据着三分之二以上的比重。所以,教师不仅要在知识方面进行“差异性教学”,还要从思维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学科思维。

(二)各取所需

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语文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不同,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面面俱到,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课下时间,进行教学的平衡。尤其是在布置课下作业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综合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当天所学知识内容,布置不同难度、不同导向性的练习题目。这样可以让学生各取所需,大大减少课下学习时间的浪费,让学生做的每一道题目,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突出的两种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两者的融合,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出最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语文日常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为未来的高考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素质教育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