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道德缺失问题研究

2016-05-30 08:51张雪璞李忠艳
关键词:漠视生命

张雪璞 李忠艳

摘 要:高速发展的文明伴随着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大学生在利益为上的风气中偏离了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以致出现漠视生命的现象。因此,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生命道德缺失问题进行探析,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理念和生命态度。

关键词:生命;漠视;生命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252-03

道德,就是人处理周围关系约定俗成的规则。从大的范畴来说是调节人与人、他人、社会的关系,从小的范畴来说是调节人与其自身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生命道德是对道德主体中个体生命存在的规范,就是使各生命之间相处共存的规范体系。近些年来,大学生中出现的漠视生命现象越来越严重,自杀、他杀等暴力事件不断充斥着我们的周围,这些血淋淋的事件值得我们深思,需要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生命道德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生命道德的概要

生命道德是道德领域里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现实生活中多数生命的消失是由于人的生命意识淡漠以及生命价值迷失所造成的。因此,我们不得不去反思这些现象,我们必须对现有大学生存在的生命道德认知和生命态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一)生命与道德

一方面生命是道德存在的生理基础。个体生命的存在是人类进行一切社会行为的前提,道德作为人类的高级精神活动自然也要遵循这个前提,也就是说任何道德规范都必须先承认并尊重个体生命才能发挥效用。同时,道德是人类发展的产物,任何道德律令都是为了满足人的追求与需求而存在的,它负责规定和调节一个生命物体与另一个生命物体间的关系。只有当人类社会中每个生命个体都受到道德规范的制约,并以某种统一性的行为互动,才能使人类的社会生活有可能存在并朝着有规律的方向发展下去。因此,个体生命的存在是道德发展的动力源泉。

另一方面“道德本于生命,而在一定意義上又高于生命。”[1]人的成长是自然生命的发展过程,并且也是道德引向文明的过程。道德标志着人类个体生命的超越,这是生命的升华。生命本身的产生和发展是杂乱无序的,而道德能够规范人的生物本能,并在相互的生命体间建立适当的关系,使各生命个体间能和谐相处,从而使生命的发展形成自觉的生命秩序。于是在生命和道德之间有了生命道德的提出。

(二)生命道德的内容

生命道德属于道德的范畴,是对生命基本问题的了解和认知态度,是调节人与自身生命、他人生命以及别类生命关系的标准。

生命道德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最基本的层面,珍视生命。这是生命道德的基本准则,具体表现为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二是追求生命价值意义的提升。斯宾诺莎说:“一个人愈努力并且逾能够寻求他自己的利益或保持他自己的存在,则他便愈有德行。”[2]珍惜自身生命是基本的生命道德,牺牲自己保护他人是生命道德的提升,生命道德简而言之就是为人幸福的道德。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道德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日新月异的时代却赋予了大学生短时间的成长要求。背负着重大的使命和时代的压力,大学生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因而,根据近几年来媒体报道的大学生暴力、自杀等事件,需要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生命道德缺失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深层次的探究。

(一)漠视自身生命

漠视自身生命的表现有很多,比如不乐观的生活态度,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其中最极端的表现就是自杀。自杀,事实上是逃避生命责任的一种不道德行为,根本上是对自身生命和自我的否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9月份的报告显示,自杀已被指为当前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与暴力相关的死亡率中死于自杀已高居首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首份预防自杀报告中称,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约每40秒就有一人轻生。而且据数据显示,自杀是15到2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据我国媒体报道,仅六月份自杀的人数就不下数十起,人大的连环跳楼,男生峨眉山跳崖等事件屡见不鲜。

(二)轻视他人生命

忽视他人生命的具体表现有崇尚暴力、随意伤害他人甚至危及他人生命。今年发生的大学生杀人事件,比如昆明高校砍人事件、大学生因丑杀人、哈理工杀人命案等本不应该出现在平静的大学校园,本不应该是高素质高人才的大学生做出来的不道德事件,反而频频出现在我们的周围。

(三)无视其他生命

无视其他生命主要是指伤害动物和其他生物,本文专指的是对动物的伤害。指的是将弱小的动物当作出气筒、残害动物,以及随意剥夺其生命的现象。近年来网络和媒体报道了一些大学生虐猫、虐狗事件。今年就发生了多起虐猫事件,比较受人关注的是四川两名大学生因退钱不成当众虐死幼猫的事件。

以上发生的种种,应当引起我们对生命道德深入的思考。大学生的这些做法不仅是在否定自身的生命,同时也在伤害着其他的生命。这个现象显示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生命道德缺失的问题,更是需要重新解读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以及整个社会风气的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生命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教育导因

1.道德教育理念的工具化倾向

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隔离了教育的本真,也限制了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开展。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被普遍存在应试型教育影响,遵循着成绩至上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当代大学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沿用实用主义,导致课程内容与实际社会剥离,注重教育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本身的生命特性。

2.缺少生命道德的相关课程

目前大学中并没有开展对学生道德教育全方位的课程,更没有生命道德的专业指导。我们对生命道德的认识大多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老师适当的教育引导。问及我们自身,对生命道德的认识只来于表面,并没有深刻的认知,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不自伤、不伤他,更有舍己为人的高尚生命道德。

(二)社会诱因

1.社会竞争对大学生生命张力的挤压

面临着紧迫的社会发展,许多大学生在入学之时就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要找到一个好工作上面。学生被这种过于功利的价值取向意识主导着,使自身成为了社会工具的个人,无视自我生命的价值。大学生以社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将高成绩、有能力作为自身价值追求的唯一目标,这种畸形的大学式竞争会使心智和心理承受力较弱的大学生无法忍受,当他们不堪于这样的沉重压力时,便极有可能会通过采取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方式来发泄。

2.多元文化诱导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偏离

当代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能迅速接收社会中的新思想、新观点,同时也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对传统和权威既认同又质疑。这种强烈的自主意识,会导致他们的行为也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他们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会自主选择并尝试不同的文化行为,在强烈的自主的意识下往往会选择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追求,在这种价值追求下所发生的行为会导致大学生为自我利益而伤害他人。

(三)家庭育因

第一,父母观念的影响。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长认为和孩子谈生死的问题过于沉重并认为很不吉利,所以多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者闪烁其词,用童话或寓言来解释死亡,致使很多大学生自小对死亡就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会对死亡产生好奇心,从而轻视生命个体的存在。

第二,家庭结构的影响。当代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这种特殊家庭结构使父母给予了孩子过多的关注和保护,被蜜罐泡大的大学生,一旦进入需要独立生活的大学校园,离开了父母的关照会产生心理差距。独生子女面对挫折不能吃苦耐劳会产生挫败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也会很难处理好和周围朋友的关系,一旦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大学生便会走入歧途。

(四)自身致因

1.缺少生命敬畏感

敬畏就是对生命的敬意。“假如没有死,任何东西都失去真正的分量,我们的一切行为永远都是极不现实的……”[3]正是我们认识到生命是有限并独特的,我们才会发自真心地对待生命、珍惜生命,才会产生对生命的敬畏感。大学生如果缺少对生命的敬畏,就会把生命当做无生命的物品随意处置,于是才会有不断出现的自杀、他杀等暴力事件。

2.缺少生命活力

青春期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类整个生命期中最为旺盛的阶段,也是正处于对未知世界好奇的阶段,但是这一特殊阶段又是最枯燥的学习时期。学校里的教育理念就是学习知识,而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的范围都局限于学校和家庭这两个小圈子,这些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缺乏生命活力,缺少了对生命活动的激情,没有了一种对自己、他人以及自然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3.缺少生命责任意识

从人类的社会价值来看,生命是构成社会生活的核心。基于实现人类的社会价值要求人类必须承担对生命的责任,人们就要做到具有对自己、他人、社会和自然负责的意识。

第一,身心健康意识淡漠。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延续,这就要求人们不仅要身体健康的生存,同时也要求心理健康的发展。但是大学生往往觉得自己年轻,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却忽视了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当心理走向歪路自身就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意外事件。

第二,他人生命责任淡薄。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年轻气盛,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生命的唯一性,无法逆转生命的轮回,许多大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生命的包容性,于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就会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的冲突,并不会换位思考的为别人付出,从而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

第三,生态责任意识薄弱。当前,大部分大学生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着较为清醒地认识,但是对自己所担负的能为改善环境做的事情没有深刻的认识,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忽视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的存在,这些利我排他主义思想导致了在大学生中间出现残害动物生命的现象,这也表明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生命责任意识并没有得到重视。

四、解决当代大学生生命道德缺失问题的路径

(一)回归教育完善道德教育体系

教育的本意是为了育人,是教人学会知识之后造福他人,造福社会。教育回归本能,道德教育才能顺利进行。道德教育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指向标,将生命道德教育加入教学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完善道德教育体系,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内容完善,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改进。将生命道德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如仪式活动、节日活动等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知识,在实际中体会生命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是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力,社会应当提供相对宽松的条件促进大学生的生命成长。由于当代社会用人单位只重视学历和知识,导致了录用标准的单一,这也让当今大部分大学生只知道以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己任,从而忽视了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所以社会对人才进行多样标准的考量,学历和知识并不是固定的标准,其他的各项素养如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都应列为考察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综合性人才,如此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能为社会贡献有力的力量。

(三)重视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无数个家庭构成了社会,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即使是走进了校园,家庭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实施生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家庭教育融入其中,因为家庭教育是生命道德教育开展实施的有力保障。从某种意义上,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其实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我们价值观的树立。总之,发挥家庭在生命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生命价值观的重要条件。

(四)完善自身对生命道德的认知

完善自我对生命道德的认知不仅是对自己生命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对自然社会生命的尊重。大学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的好时机,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境界的提高,对自我的人格进行完善、并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这是我们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只有我们不断完善自身对生命道德的认知,才能明确自身价值实现的方向,努力做个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我生命道德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张岱年.生命与道德[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5):31-32.

〔2〕向娟.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

〔3〕卡林·瓦尔特.哲人小语—我与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418.

〔4〕王文科.生命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韓雅楠.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6〕向娟.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赛汉)

猜你喜欢
漠视生命
生命之树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典型表现
热点需强化 冷点无漠视
从《圣经》看西方漠视孝道的原因
临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无法漠视的第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