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中的药学监护浅析

2016-05-30 02:00王志远肖静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因素

王志远 肖静

【摘要】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合作医院收治的200例中药注射剂输注导致静脉炎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并总结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各因素所致的中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患者发生中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率,与其年龄、用药时间、给药方式等均有密切关联,应针对各类不良反应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医生及护士都应深入了解中药注射剂输注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特点,加大监测力度,尽量减少输注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因素 合理监护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这种注射剂是从天然的单方或者复方药物当中,提取出有效药物成分所制成。在传统医学中,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且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随着中药注射剂广泛应用,使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逐步增加,部分人甚至对这类注射剂的应用可行性产生了怀疑。本文选取合作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00例中药注射剂输注导致静脉炎不良反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归纳与总结了其相关不良反应报道,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合作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2例中药注射剂输注导致静脉炎不良反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18至70岁,平均年龄44岁,归纳并总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排除有药物过敏史、静脉相关病史及输注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本次研究所用的中药注射剂均符合说明书规定的溶媒种类、用药剂量与标准。本次研究均运用孔径标准为5mm的输注器与7号针头进行穿刺,同一血管输注次数均没有超过3次;使用符合研究要求的统一输注架,输注高度标准为1m;输注速度标准为40至50滴/min,本次研究的标准输注时间为30至60min,所选药物均按照说明书要求的储存条件进行保存,除某些药物是生产厂家于出厂前进行配制外,本次研究所有药物均为现配现用。分析并整理患者输注时间、性别、输注静脉炎程度分级、年龄、药物类别、输注部位、原患疾病、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及预后等相关因素。

1.3评价标准

使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患者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性别无关(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和患者用药时间、年龄、以及用药方式间有密切关联(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一所示: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护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医疗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临床输注的操作规范及标准也逐渐明确,因此因输注操作失误引起输注静脉炎概率逐渐下降,由此可见,引发输注静脉炎的关键因素为患者的自身因素及临床药物因素。

临床中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是根据中医药的理论指导所进行,然后借助现代化科技技术将天然药物,或者中药单方及复方中,把有效药物成分提取出来制成一系列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灭菌粉末、制剂。中药材产地以及采摘的时间不同,或者药材产地、采收季节不同,均会对中药材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产地不同其生产环境与采摘的时间就不相同,因此药材存放的时间长短以及药物成分含量、毒性等各部相同,这些因素均会对注射制剂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加之我国目前对中药材加工炮制、质量监督控制还未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监管机制来约束,使得很多药品厂家应用一些较差的中药原材料以次充好;再者,各个地区中药制剂标准存在差异,中药材成分复杂,所以很难制定一套完善、客观的质量检测标准。优于受到上述的种子原因影响,使得中药制剂的质量受到直接影响,再加上临床中的不规范用量,中药制剂的滥用等,最终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逐年上升。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因素无关(P>0.05),但随着患者年龄在不断增加,不良反应率增加,可见年龄是导致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患者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其身体机能以及抵抗能力等不断下降,因而药物代谢力降低,加之大部分老年患者合并有其他的系统疾病,使得不良反应增加。此外,将中药制剂单用,不良反应率较低,但是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不良反应率高达92.0%,差异显著(P<0.05),可能是由于中药制剂与其他要去联合应用的过程中,药物之间出现化学反应,或者各种药物之间的成分以及PH值存在差异,使得药物微粒数增加,所以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增加。最后,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来看,患者用药的前5d不良反应率高于后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和用药时间具有密切关系。

为了确保中药制剂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应严格控制中药制剂生产质量,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确保原材料质量以及加工技术达标,并尽可能提高药物纯度。临床中应用制剂疗时应尽可能选择最佳给药剂量和用药方式,能单用者绝不联用,然后根据治疗情况给予稀释后在给药。此外,中药房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过敏史、药物禁忌等咨询询问在给药,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刻停药,并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苏利红,朱秀琪. 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的药学监护[J]. 包头医学,2011,03:156-157.

[2]赖金华,王迎春,陈榕.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和药学干预[J]. 中国当代医药,2012,23:222-224.

[3]张美玲. 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中的作用[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6,02:113-116.

猜你喜欢
中药注射剂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影响进化的因素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用药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