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

2016-05-30 02:20舍娜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5期
关键词:微文化核心价值观

舍娜莉

摘要:微文化凭借独特的优势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利用微文化,助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微文化;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32-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又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工作要从青年抓起,青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价值取向对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推行不可忽视。

一、微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一)微文化的概念

微文化是微时代的一个初级阶段,涉及范围广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微文化诞生于微博等互联网社交产品中,拉开微文化时代到来的序幕。

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微文化没有一个明确权威的界定,仅仅是根据微文化的一些特点对微文化做出一些简单的描述和说明。大多数人认为,微文化最早得益于微博等微平台的发展,是互联网时代社会文化衍生的重要产物,所以用“微”字彰显这一文化的特点。这个解释基于微文化简约、短篇幅等特点得来。

根据命名的不同,微文化大致分为两类。第一,在微博基础上衍生的微文化。微博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创新和演变,形成更多、更方便、更适应社会变化的产品。微博因其独特的社交性而创造的种种现象被称为微现象。随着这一现象的规模和影响的逐渐扩大,也就形成微文化。第二,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碎片化不断加剧,许多并非微博载体衍生的亚文化形态成为“微文化”。微文化本身的灵活性及发展快的特点,使微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微文化的特点

微文化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微文化的传播手段新颖多样。新时期,微文化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还有一些传统媒体不曾有过的传统途径。比如,网站、QQ、网页、微信、微博等,因此,在传播途径上远胜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新媒体越来越向着多媒体的方向发展,传播手段“兼容并包”,传播速度异常惊人。

第二,微文化背景下,被传播的信息具有海量性与共享性的特点。传统媒体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困难,因为靠报刊等的传统传播方式,严重受制于时空局限,但是新媒体却克服了这个障碍。微文化背景下,网络普及率高,对大学生接触社会、融入世界潮流起着积极作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开放,更加全面,可以说是一个开放、公平、自由的信息共享时代。

第三,信息传播更加灵活、快速和自由。随着科技发展和网络普及,网络新媒体越来越受欢迎,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新媒体不仅重视大众口味,同时也在努力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是传统媒体所不能做到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更加迅速,范围更加广泛,环境更加自由、开放,微时代可以大大缩小信息传播和交换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有利于人们更加方便、及时地获取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信息。

二、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困境

第一,信息交流的环境自由开放,为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温床,阻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这种开放自由的环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产生很大的冲击。尤其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严重侵蚀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微文化和微载体的优势,创新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模式和内容,使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更加贴近时代需求。

第二,网络普及增加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导致大学生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微世界”,耽误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随着微博、微信的流行,很多大学生沉溺其中,不仅耽误了学习和休息,也影响了和外界的交流与沟通。所有这些现象都加大了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难度。

第三,微时代,信息内容鱼龙混杂,参差不齐。一些不良信息和腐败思想四处蔓延,通过微载体迅速传播,污染了“微世界”的环境,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摇了大学生对积极的、正面的思想和正确价值观的坚定信念,对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大大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的效果。

三、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首先,微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容全面、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微时代,大学生与微载体紧密相连,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微载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其次,微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不断提高自己,必须全面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

最后,微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有利于满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当下,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来自西方错误思潮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微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四、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策

第一,塑造高素质时代化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德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教育和引领作用。我们要“着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广大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1]。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网络和微载体的作用,不断创新各种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和方式,让广大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中去,实现在活动中学习核心价值观,在学习中坚定核心价值观。此外,高校教育工作者还要利用网络传播优势,发挥自身的教育和引领作用,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大学生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二,构建专题平台,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基础。

新媒体传播平台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交流和利用。学生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他们普遍喜欢集体性活动。我们可以此为契机,开展微平台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构建核心价值观培育主体站点,做大做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参与到微平台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中来。一些网站通过不断地宣传优秀文化教育,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来抵御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的攻击,使广大学生能够在内心深处了解我国的传统思想财富,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核心道德观念。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我们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平台,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网络微平台中进行交流学习,将微平台打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平台。

第三,加强微平台的监督管理,确保微平台的安全和文明。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如不及时加以引导管理,也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其中网络世界中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众所周知,一些不良信息为了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千方百计地诱导大学生阅读。很多大学生出于好奇心或缺乏分析辨别能力,最终误了自己的思想乃至一生。因此,在微平台的监督管理上,必须加强对学生微平台的学习及对传播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微平台的安全和文明。

第四,增强学生自身修养,抵制不良影响,积极响应正能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要从宏观上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培育,又要从微观上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提升自身修养。网络用户作为网络环境主体,既是网络环境的破坏者,也是网络环境的维护者、建设者,对网络文明风气的形成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大学生自身修养对网络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把理想教育融入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向他们传输积极的思想观念,鼓励他们抵制诱惑,循序渐进地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响应正能量,努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2,(23).

猜你喜欢
微文化核心价值观
中职学生微文化的创作和学生作文个性化语言指导的耦合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