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滇重楼栽培现状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2016-05-30 06:13林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5期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

林蓉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滇重楼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现状、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云南省滇重楼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以确保滇重楼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滇重楼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滇重楼;栽培现状;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54-02

一、引言

滇重楼又叫独角莲、七叶一枝花、重楼一枝箭等,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价值较高,被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1],为云南省地道稀缺名贵药材,不仅可直接入药,还是云南“宫血宁”、“热毒清”、“抗病毒颗粒”等著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云南省滇重楼主产于云南省大理、丽江、楚雄、曲靖、昭通等地。滇重楼药用部位生长周期长,随着市场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长,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医用要求,严重制约了制药企业的发展。

二、滇重楼的生长习性

滇重楼其药用部位为粗壮的地下根状茎,在海拔1400~3100m、年均温13℃~18℃、无霜期270天以上、年降雨量850~1200mm、降雨量集中的地区生长良好,具有“宜荫畏晒,喜湿忌燥”的习性,常生长于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竹林或灌木丛下,腐殖质丰富的酸性或微酸性砂壤土中,尤喜河边、沟边和背阴山坡地。

三、栽培现状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采用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主要的栽培地开展滇重楼的栽培现状的调查,并向当地药材公司、林业局、中医院、滇重楼中成药生产企业等单位和老中医、老药农了解滇重楼资源分布情况及栽培情况。

(一)野生资源

在实现人工种植以前,滇重楼全部来自野生。云南省滇重楼主要分布在曲靖、大理、丽江、玉溪、昭通、楚雄等地。本世纪以来,随着以滇重楼为原料的中成药的销量大增,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野生资源过度采挖。由于消耗量远超过了自然生长量,致使滇重楼成为稀缺资源[2]。在进行实地中调查发现,滇重楼野生群落很难找到。据调查和资料显示,分布于我国境内的野生滇重楼资源80%已被开发利用,由于长期掠夺式地采挖,缺乏保护,滇重楼资源日趋减少,重楼的药用原料出现严重紧缺,传统产区已经无药可采,许多种质资源正在消失,现已列为云南省30种稀缺濒危天然药物之一[3]。

(二)人工栽培情况

近年来,滇重楼的人工栽培逐渐受到重视。许多科研单位都相继开展了滇重楼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并在云南省的丽江、楚雄等多个地、州建立滇重楼的驯化栽培基地。但本课题组对省内其他滇重楼种植基地实地调查后发现,滇重楼的人工栽培现状不乐观。大多数滇重楼种植基地由于种源混杂、种苗繁育技术难度大、种植周期长、管理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等原因,使企业和农户逐渐失去了种植的积极性,致使滇重楼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据课题组调查统计,云南省各州市均有医药公司种植滇重楼,2014年云南省的滇重楼种植面积3000亩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滇重楼的需求。

四、滇重楼可持续利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开发与利用情况

我国传统中医认为滇重楼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用于治疗臃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打伤痛、惊风抽搐等症[2]。民间也会利用滇重楼进行消炎止血,用滇重楼粉末处理伤口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滇重楼有止血、祛痰、抑菌、镇静镇痛、抗早孕杀灭精子和抗细胞毒等作用。我国以滇重楼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年产值可达数十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滇重楼价值的逐步体现和医药工业的发展,国内以滇重楼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品种越来越多,随着滇重楼野生资源的逐步告罄,以人工种植产品替代野生资源的利用,将成为现实。但是滇重楼的生产利用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资源的稀缺。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药农乱采滥挖野生资源,严重破坏了资源再生能力,导致滇重楼资源出现衰退。因滇重楼的个体发育过程十分缓慢,导致了滇重楼种源紧缺,严重地影响了制药产业中有关品牌的原材料来源,已对“云药”企业的生存形成威胁。由于生长利用周期长,制药企业为获取更多原料,大幅度提高滇重楼收购价格。单价从2000年约20~25元/kg上涨到了2014年约450~500元/kg。收购价格的持续攀升刺激药农采挖野生资源的积极性,采挖速度远远超出了滇重楼种群正常的更新速度。如果继续任其掠夺性采挖,若干年后种质资源将会灭绝。(2)优良的种质资源缺乏。目前,栽培的滇重楼种源主要来自野生混杂群体,植株的生长习性、有效成分和抗病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栽培后难以保证药材品质,对相关中成药的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所以优良滇重楼种源选育十分必要。由于滇重楼种苗繁育技术难度大,生长周期长,滇重楼优良种源选育研究工作进展缓慢。科研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筛选出长势、性状整齐一致、药用成份含量高、高产、抗病的优良种质资源。(3)优质种苗的繁育问题。随着滇重楼种植业的发展,市场严重缺乏种苗,尤其是优质的滇重楼种苗。同时,由于种苗繁育困难和种植周期长,重楼的推广种植进展缓慢。目前,繁殖种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切块繁殖,滇重楼其药用部位主要是根状茎,用根状茎切块繁殖种苗,耗种量大,加剧栽培用种与制药生产用料的矛盾。同时,切面较大,贮藏中易发生腐烂并感染病害。目前生产上主要以带顶芽切块繁殖为主;种子繁殖,成熟的滇重楼种子中种子的胚尚发育不全,萌发过程中胚茎又需要一定的休眠,所以在自然状态进行播种会导致晚出苗和出苗率低,种子繁殖的种苗短期内无法满足大规模的生产需要;植物组织培养繁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提高品质,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但多年来滇重楼组培繁殖成功的报道鲜见,也有报道用适当的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用滇重楼的根状茎芽的发生率和不定根的形成,提高繁殖系数[4]。

五、可持续利用滇重楼资源的措施

滇重楼是云南省的道地药材,曾经遍布全省。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滇重楼药材的价格从2005年开始,每年的涨幅都超过80%。高昂的价格,刺激人们疯狂的采挖,造成野生资源量迅速递减,快接近枯竭的边缘,使重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陷入了困境,所以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加强资源的保育和可持续利用。

(一)加强野生资源保护与管理

现在滇重楼产区已陷人“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恶性循环中。要实现滇重楼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野生滇重楼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正确处理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一是改变采收方法。滇重楼药材收购企业、中成药生产企业停止收购较小的药材;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鼓励农民把带顶芽部分的鲜根茎切下效扩大滇重楼的种苗来源,从而保护滇重楼药材资源。二是加强滇重楼产地环境保护。目前云南的大多数农户均在在林下种植滇重楼,应加强其生长期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为滇重楼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这样既保护了滇重楼的生长环境,又可以恢复和扩大滇重楼的适生地和群落结构,彻底扭转以往竞相掠夺破坏资源的不良局面。

(二)加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扩大其栽培面积

由于市场对滇重楼需求量较大,其人工高产高效栽培已迫在眉睫。加快发展滇重楼人工种植规模,首先要解决优良种源缺乏问题,利用云南的资源优势,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滇重楼品种资源,是提高滇重楼药材质量;其次要加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可喜的是,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长期致力于集团公司战略药材品种的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种植,建立有效的药材保障体系。2014年6月29日获准登记的滇重楼新品种“白药滇重楼1号”和“白药滇重楼2号”,是武定基地通过单株选育,分段扩繁获得的人工培育新品种。该品种作为云南白药集团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为重楼良种繁育、规范化栽培和推广种植夯实了基础,将推动重楼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三)采用合理的采收方法

1.滇重楼药用部分的采收。滇重楼药用部分的采收可采取“多年栽培,分期采收”技术,该技术是将滇重楼根茎按用途分为药用部分与种苗部分。采收时,仅采收药用部分,种苗部分(带顶芽的根茎)继续生长发育,而不是将整个根茎全部采收作为商品药材。研究表明,实施滇重楼“多年栽培,分期采收”技术间隔时间以3年为宜,采收时间以12月至翌年3月份为宜[5]。

2.滇重楼种子的采收。由于种子繁殖系数高,滇重楼大规模生产种苗以种子繁殖为主。有研究表明,滇重楼种子的最适宜采收期为果实裂开后外种皮为深红色时[6],此时采收的种子已充分成熟,种子大小和千粒重达最大值;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明显均高于橙色和红色。也有结果显示,滇重楼种子在果实成熟时,胚停留在球形胚阶段,胚的发育程度与生境无关;中等大小果实育苗可以获得较高的萌发率。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同药典[M].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43.

[2]杨斌,李绍平,王馨,等.滇重楼的栽培与合理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6):70-73.

[3]杨斌,李绍,平严世武,等.滇重楼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药材,2012,35(10):1698-1700.

[4]申毓晗.濒危药用植物滇重楼的研究现状[J].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2(3):67-69,44.

[5]申毓晗.滇重楼可持续采收方法初探[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2,31(1):69-72.

[6]杨斌,严世武,李绍平,等.栽培滇重楼种子采收期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3):25-27,35.

猜你喜欢
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大庆市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