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茶馆产业星级评审重要作用与实践研究

2016-05-30 10:55闫娜轲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重要作用实践

闫娜轲

摘 要:新世纪茶馆业迅猛发展,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行业标准化的建立、实施成为迫在眉睫的选择。中国茶馆“评星”于2015年4月30日正式启动,首期历时一年,成功评出星级茶馆85家,达到了各项预期目标,社会反响良好,未来前景广阔。“评星”不仅引导本行业走上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轨道,加快升级换代和实现繁荣发展,而且,无疑对茶产业、茶经济、茶企、茶文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茶馆产业;评星;重要作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046-02

茶馆在中国历史悠久,具有休闲消费与文化艺术展示双重功能。它一方面直接作为茶产业链条终端拉动消费,另一方面又发挥着茶具、艺术收藏、曲艺等相关行业推广平台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国茶馆数量6万—7万家,成为我国茶产业三大支柱之一;年销售额300亿元[1],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然而,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增速趋缓,产业快速膨胀壮大衍生的种种弊端也不断暴露,如何突破发展瓶颈,进一步实现繁荣发展,已经成为茶馆业、茶产业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一、全国茶馆产业实施星级评审的背景

只有对茶馆行业规模和社会影响迅猛扩大不盲目乐观,清醒地看到问题的存在,才可能避免危机的出现。当前所存问题主要表现为:茶馆业缺少品牌、龙头企业;茶馆定位不准确,经营重心偏离茶叶本身,陷入餐饮误区;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监督无章可循;轻视员工素质培训,服务不到位;在茶水质量方面下工夫不够,却一味攀比价格,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茶艺表演缺失或弱化,变成纯粹商品销售,茶知识宣传、茶文化弘扬被牺牲掉了;装修设计混乱,由老板喜好任意决定等等。

凡此种种,使茶馆无法有效升级换代、异地复制,束缚了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当数量的茶馆难免陷入勉强维持甚至倒闭的局面。很明显,问题的症结在于行业标准的缺失,这正是制约茶馆产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瓶颈。另外,顾客品位与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也是促进标准制定的重要因素。

在此种情况下,经过周密调研、论证,商务部于2012年、2014年先后公布实施了《茶馆经营服务规范》、《茶艺师岗位技能要求》和《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三个国家标准。作为标准的制定、实施、管理单位——国资委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随后成立了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从2015年4月正式组织专家对全国茶馆开展星级评定。

二、全国茶馆产业实施星级评审的重要作用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是“三个标准”的执行单位,全面负责全国的茶馆评审工作。《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是评审的最主要依据。该标准明确规定,星级由低到高分五个等级,最低为一星级,最高为五星级,分别在建筑设备与设施、环境与安全、服务内容、从业人员要求及服务水平四个方面详细列举了茶馆应达到的必要条件及相应评定、评分量化指标[2],代表了国家茶馆行业的权威。贯彻标准、实施“评星”,无疑对茶产业、茶经济、茶企、茶文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茶馆内部经营管理服务水平。茶馆申请参与“评星”,本身就是积极采标、贯标、达标的过程,茶馆在过程中自然走上经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轨道,水平相应会明显提高。

2.提升茶馆商业价值。全国“评星”打破地域局限,以强大的星级招牌和品牌优势,提升了茶馆商业价值,增强了从业人员的荣誉感。

3.理顺茶馆企业、渠道商与消费者相互关系,有利于三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茶馆按标准化模式运营,增强了对渠道商与消费者的吸引力;消费者了解星级标准后采取明智消费,可以鞭策茶馆调整、规范自身运营与发展;而渠道商则可以从标准出发,更有针对性地向茶馆提供优质服务,正确选择合作方式。

4.实现升级换代,促进茶馆产业整体健康有序发展。通过茶馆内部软硬件和外部环境的标准化改造,迅速完成升级换代。凭借传达、灌注“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帮助建立创造性的服务体系,引导茶馆提供个性化、主题化服务,摆脱同质化竞争,从而提高全茶馆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3]。

5.推动茶产业发展。作为茶产业的三大支柱(传统的种植加工贸易、茶馆业、茶饮料)之一,茶馆业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必然会拉动茶产业发展。同时,“评星”不只是进行茶馆星级评定工作,更致力于搭建一个全国最大的茶产业交流平台,建立“互联网+茶馆”模式,整合全国茶产业资源,开展跨行业交流与学习,使茶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6.为茶馆设计与新建提供有章可循的指导,使异地复制、连锁经营成为可能。

7.更好服务消费者。标准与“星级”为消费者明白消费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使茶馆消费公开透明,彰显了身份价值。

另外,茶馆“星”级评审不仅有利于茶馆自身企业文化建设,而且对全国茶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全国茶馆“评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国家第一次组织茶馆星级评审,即几千年来国家首次“评星”,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更是茶馆企业、茶产业以及茶文化传承弘扬千百年难得一遇的历史发展契机。

三、全国首期茶馆产业“评星”——一次成功的尝试

自2014年4月成立起,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就着手从制度健全、标准宣传、专家聘用、评审员培训、地方秘书处设立等方面为开展首期“评星”做准备工作。比如,制定了《茶馆星级评审现场评审手册》,以将打分量化列表的形式,确保现场评审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先后举办了九期茶馆工作相关培训,涉及经营、内审、茶艺、评审等各方面内容;组建了6个地方秘书处,并与全国及各省主要茶行业协会建立了友好联系等等。这些工作,有效保证了委员会如期开展首期“评星”的各项工作进度和质量。

2015年4月30日,全国茶馆首期“评星”正式全面启动。按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茶馆等级评定流程》的规定,全国茶馆等级整个评审流程共分6个环节,分别是提交申请材料、资料审核、现场评审、专家委员会议审定、公示公告、授牌与发证书。其中,“现场评审”是落实评审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核心环节。首期“评星”历时一年,先后完成了四川、华东、西北、云南、广东、北京等地区的评审工作,顺利实现了各项预期目标,社会反响良好。具体评审过程简列如下。

1.四川地区评审。2015年6月24—27日,为期4天,是全国首期星级茶馆第一站,有成都可居茶介等16家茶馆通过评审。5个评审专家工作小组赴成都、宜宾、威远、眉山等地30余家茶馆评审。其中,成都宽窄巷子的可居茶介是本站参评的首家茶馆,也是全国受评的首家茶馆,最终成为全国首个诞生的星级茶馆。

2.华东地区评审。2015年7月18—21日,为期4天,共有上海相爷府等23家茶馆通过评审。6个评审专家工作小组,对40余家茶馆进行了评审。受评茶馆主要分布在浙江的杭州、宁波、嘉兴等七市,上海市的黄浦、普陀、虹口等三区,以及江苏省的苏州市等地。

3.西北地区评审。2015年7月24—26日,为期3天,有西安福宝阁等8家茶馆通过评审。两个评审专家工作小组对来自陕西省西安、安康等地20余家茶馆企业进行了评审。

4.云南省评审。2015年8月22日—25日,为期4天,有昆明大唐茶府等8家茶馆通过。2个评审专家工作小组对来自昆明、曲靖、红河等地的20余家茶馆进行了评审。

5.广东省评审。2015年8月31日—9月2日,为期3天,有广州茶园尚品等6家茶馆通过评审。分两个评审专家工作小组对广州、东莞、惠州等地的10余家茶馆进行了评审。

6.北京市评审。2015年12月—2016年1月,为期近1月,是全国茶馆等级评审最重要一站,有老舍茶馆等13家茶馆通过评审。两个评审专家工作小组对来自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等区30余家茶馆进行了评审。北京茶首期馆星级评审圆满结束,也为全国首期茶馆“评星”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此期间,专家组还对湖南、河北、山东、内蒙古以及天津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茶馆进行了评审。2016年5月15日,“全国首期星级茶馆授牌大会”在北京召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5家茶馆接受授牌,正式成为“中国首批星级茶馆”。至此,全国首期茶馆产业“评星”圆满落下帷幕,中国茶馆真正走进“星时代”。

结语

全国首期茶馆“评星”开局良好,为今后“评星”继续向纵深扩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比如,评审中正确处理地区茶馆文化差异,充分发挥地方秘书处、行业协会作用,现场观摩与经验交流不足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第二期“评星”中着力解决。总之,适应形势变化,茶馆评审标准纳入“国标”进而开展茶馆“评星”有其必然性,既填补了国家产业空白,又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茶馆“评星”也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创始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本着认真扎实的态度大力向前推进,从而真正实现茶馆产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观亭.观亭茶道[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137.

[2] 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SB/T 11072—2013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4-14.

[3]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馆业发展报告(节选)[J].茶世界,2012,(4):64.

猜你喜欢
重要作用实践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谈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