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作文教学积累材料的几点尝试

2016-05-30 05:13陈爱婵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5期
关键词:体验生活作文教学

陈爱婵

摘要: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积累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体验生活、大量阅读感悟等途径,积累写作材料,以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体验生活;大量阅读;积累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31-02

学生见识少,阅历少,平时不注意观察和积累,一提起作文就眉头紧锁。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积累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现就作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两个方面谈些做法。

一、体验生活,积累写作材料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积累生活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利用新媒体积累和丰富写作材料。

1.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一谈起写作,大部分学生会为之色变,不是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假话、空话、套话满天飞,常常抱怨生活单一,学习负担重,上学、回家,两点一直线,生活贫乏甚至枯燥,何来资源?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以说,生活有多精彩,作文就有多丰富!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留心观察身边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如孩子与家长在游山玩水时,细心观察气势雄伟的大山、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动的泉水;仔细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刺激感官,激发想象,使学生闻其声,便能如见其物。春天,观看树木吐新蕾;夏天,领略海洋的宽广;秋天,流连于金黄的稻田;冬天,感受万物的凋零。在家里,留心观察辛勤劳作的奶奶、迷恋淘宝的妈妈、成熟稳重的爸爸、淘皮捣蛋的弟弟等。这些丰富的身边事物都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教师要鼓励学生用眼睛、用心体验生活。

与此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对比观察,找出异同;全面观察,通观全局;深入观察,发现本质;注重观察顺序,分清主次。在观察的基础上,选择材料,捕捉细节,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建立资料储备库,将观察到的材料分门别类,由景到人,由事到物,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记在本子上,注上标签以便查阅。这可使零碎的变成整体的,使分散的变成集中的,使陌生的变成熟悉的。学生每天都在识记、掌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有序的认知网状结构。头脑的储备库存饱满,写作时材料“呼之欲出”,文章自然会行云流水、妙笔生花。

2.体验生活角色。生活是本博大精深的无字书,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表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教学方法上,实施“大小课堂渗透”。课内、课外、学校、家庭、社会大融合,扩大信息摄取,创造机会,从深度、广度、力度、效度上巩固写作技能。鼓励学生组建文学社或新闻社,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观光记游。如采风调查、做小记者、当业余编辑、做节目主持人、召开记者招待会、模拟发布新闻等各种角色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迈出第一步。

第一次尝试探索,第一次迎接挑战……无数个第一次,促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用日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日记内容不拘一格,自由灵活,将自己参加各种角色活动的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这种高效的积累材料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等到课堂写作时,独到的、深刻见解的作文自然就会脱颖而出。

3.利用新媒体收集材料。如今信息技术已迅猛发展,新媒介不断普及和推广。教师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电视、广播、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手段,获取天文地理、新闻时事等材料,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的作文充满时代气息,成就旁征博引之大气。例如,鼓励学生收看“焦点访谈”、“共同关注”、“新闻调查”、“国际观察”等品牌节目,学会关注社会热点话题,聆听权威声音。他们的笔下从中国民族复兴梦到各国大选,从奥运风云到中国足球改革,从教育问题到法制建设等无不涉及;他们呼唤世界和平,感叹我们的足球为何踢不出国门,寻找中国最美的人……他们的情感与时代共脉搏。他们的作文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既能纵观古今中外,又能笑谈天下风云,广闻博见构成写作上的一大亮点。

此外,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希沃交互式白板形象、直观、可操作的特点,直接导入视频音像,为学生营造恰当的气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刺激他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积累写作材料。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鼓励学生将一些优美的、富有哲理的语段、篇章等整理放在微信群里进行资源共享。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输入电脑,通过QQ群、微信群欣赏各自的成果,建立互评组,相互鉴赏批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在批改中,一边找出别人的错字和病句,一边吸取他人文章中的精彩语句、语段,同时还可以欣赏到不同类型题材的文章。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一批改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在不同程度上积累各种写作材料,实现资源的共享。时代变化日新月异,通过新媒体,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许多即时的、有趣的和新鲜的写作材料,还能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大量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双剑合璧”,才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等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从课内阅读积累材料。教材在文章的选取与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与阅读水平,其中大量的名家名篇佳作美文,写人、叙事、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形式美、形象美、意蕴美、力量美,可以说篇篇经典,是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最好范本。如有关用语文明的谚语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写比较评价的名句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珍惜时间的名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描述青春的优美句子,如“当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泰戈尔)”。对于这些课文,学生应多读多记多背。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时常琢磨优美篇章,精美的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

除了积累语言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写作技巧的传授渗透在课文教学中,结构布局,主题立意,都可以作为范文积累指导。讲授《在山的那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一般写作思路,是“主人公有理想追求—遇到险阻,拼搏奋斗—战胜困难,实现理想”。懂得这一思路后,看到《丑小鸭》、《犟龟》后就能猜出文章的结构思路,今后写有关励志类文章时,也能掌握行文结构规律。讲授《背影》中,可引导学生把握整体结构:开门见山,难忘“背影”—回忆往事,刻画背影—怀念父亲,再现背影。整理好结构框架后,再精心琢磨内容,写作时就不至于跟着感觉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甚至离题万里。

2.从课外阅读积累材料。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叙述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课外阅读是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认识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应以身示范,博览群书,树立榜样形象,以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博学教师为荣。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实际选择有益的、难度适中的名著,按一定进度有计划地进行阅读,为孩子的心灵注入生机盎然的甘泉,为双眸增添熠熠光彩。

在教学行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定量的名著篇章,阅读中随时做好读书笔记,或摘抄鲜活词语、精彩语段、名言警句,同时要求学生赏析其好在哪里?某词能否替换?在哪种情境下,使用效果更好等问题进行思考,识记掌握,总结归纳。教师统一规定时间上交检查,把优劣的读书笔记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评论好坏,以鼓励优秀者,鞭策敷衍者,督促他们同时进步。

教师可以开辟读书专栏,为学生发表读书的个性化见解提供空间。如阅读《西游记》,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孙悟空嫉恶如仇的直率与坦荡,感悟师徒四人患难与共的真情。阅读《红楼梦》,可以从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分析作者的辛苦与心酸,表达作者知音难寻的无奈和苦闷。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读者》、《意林》、《青年文摘》、《微型小说》等经典的短小精悍的刊物,这些作品适合只有少量“自由”时间的学生阅读。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到丰富的语言材料,体验到社会生活的真谛,丰富个人情感,厚积薄发,写作才会有质的飞跃。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首要条件是积累材料。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积极体验,沐浴书海,学生才会开辟出“源头活水”,积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获得丰富多彩的写作材料,作文也一定会神采飞扬。

参考文献:

[1]王锋,王林波.聚焦表达,让阅读与习作同生共长[J].语文教学通讯,2015,(Z3):138-140.

[2]李金燕.阅读教学,让积累与运用比翼齐飞[J].语文教学通讯,2015,(15):54-55.

[3]黄琼.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展望[J].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07,(05):33-35.

[4]何贵全.基于积累和训练的初中作文教学浅探[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03).

猜你喜欢
体验生活作文教学
成长
立正!新兵们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in treating congenital maxillomandibular syngnathia:A case report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生活中的“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