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结构材料还孩子一片天

2016-05-30 12:46孙婉贞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5期
关键词:低结构材料快乐成长活动区

孙婉贞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层次的高低结构材料,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来操作。如今,幼儿园已经开始逐渐重视活动区游戏和各类游戏的开展,但提供的材料以高结构材料为主,玩法单一,只能满足特定发展水平的幼儿,幼儿一旦掌握,便对材料失去兴趣,因此活动区游戏更像是教师操纵下的个别教学活动。要改变这样的状况,还给孩子自由自主的游戏权利,使之获得更主动的发展,就应多投放低结构材料,不限定功能和玩法,让幼儿灵活运用材料,引发自主的游戏教师还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运用多种低结构材料投放策略,从调整材料投放到支持幼儿游戏,从而达到幼儿主动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活动区;低结构材料;自主游戏;主动发展;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43-02

众所周知,《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来,其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笔者认为,无论是宿迁市皂河二小幼儿园尝试创新的“一切物化情境为儿童游戏服务”,还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深刻理论,都在提醒幼儿教育者——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毋庸置疑的正确方向,应该打开“心扉”,接纳游戏,祛除思想的障碍,抱定信念不困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唯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手脑并用的学习新模式;我们唯一应做的是大力倡导活动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好区角活动,从创设环境入手,精心设计投放活动材料,调整材料投放,进而支持幼儿游戏,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从而达到幼儿主动发展的终极目的。三思、斟酌而后提笔,是笔者题中应有之义。

一、漫谈低结构材料运用的遐想

卢梭在他的漫谈遐想录里说自己到了晚年才得出了一个让人不敢恭维的学问:“愚昧无知比博学多识更好”。实用型的知识越多越使人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

在实践中,我甚至狭隘又简单地认为低结构材料就是所谓《童年的泥巴》。《童年的泥巴》是这样写童年梦里的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是往昔的模样吗,那群泥狗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时光似水,流经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一生!城市钢筋水泥的禁锢,孩子纯粹与惬意在何处绽放?湖光旖旎,秀山雄姿,我们需要还幼儿一个童年……我们常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它是一种使人类能成为真正人类的革新事业。《指南》在说明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可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从这点而言,低结构材料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与时下拥有的高结构材料、高水平游戏正好相得益彰、相沿不息。

低结构材料对幼儿来说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其教育目标是比较隐蔽的,材料简单、玩法也多变。低结构材料与高结构材料只是相对而言的,多是指那些没有明确目标、无规定玩法的材料,如易拉罐、木板、包装盒子等,这些物件成本低、大小统一、颜色不同、变化大。低结构材料的投放能引发幼儿不断思考,更具开放性,挑战幼儿主动地探究与学习能动性,也是当下幼儿教育关于活动材料投放的热门话题。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向,活动过程中教师的预设目标、指导跟进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去,幼儿习惯了教师介绍新材料的玩法与规则后再操作的学习模式,直接投放低结构的材料能否让幼儿获得顺利发展?如何有效开展?这些疑问需要关注,有待于对幼儿活动情况进行持续的观察。在建构中,相同的低结构材料在不同兴趣、不同生活经验的孩子们手上会建构出不同的物体,孩子的操作也存在着较大的水平差异,有的孩子信手拈来,就能构划出各种主题,也有的孩子面对一堆材料东叠西堆,总是无法成型。让孩子在摆弄低结构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是快乐与失望、成功与挫折的体验,还有那无穷无尽的思考与摆弄。学会学习,这也是自我发展、走向成功的秘笈,对于每个师者而言,如何引领才是当下的正题!

二、赋予低结构材料运用的规律

理论认知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低结构开放性的材料对于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实践过程中,低结构、开放性材料这一新事物操作与实践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教育观念到教育实践的巨大冲击与改变,我们仍不免困惑于一些材料为何无人问津,老师们要对学习模式进行主动的探索。

(一)让结构材料走近生活

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老师在寻找一些低结构材料,为孩子积极创设环境时,往往会冥思苦恼、毫无所获。后来,通过实践发现,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其实就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材料。所谓的低结构恰恰为他们创设了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良好机遇。在低结构素材选取上,我们其实拥有很多,只是我们常常蒙蔽了自己的双眼。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孩子们是主人,他们在感受、体验生活中,动脑、动手、动嘴,使自己得到了有益的发展。

(二)让低结构材料回归游戏

孩子天性好玩,玩中取乐、快乐成长,游戏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低结构材料的运用让孩子们不再是操作者,而是活动快乐的主人。在树叶翻翻乐的活动中,从原来固定的2人翻记忆牌的形式,拓展活动的游戏性,给孩子扩大材料使用的空间,让原本翻牌的材料发挥更多游戏的价值。低结构材料的游戏,引导孩子带着情景活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而且过程愉悦,有助于培养孩子求合作、懂互帮、不气馁、求成功、助发展。

(三)让低结构材料也有层次

结构材料投放不只是半成品和成品的简单区分,从某个角度来说,它更是一种从单一的活动层面到放射性活动层面的一种考虑。低结构材料所体现出来的层次性,更多地表现在孩子的创造、思维轨迹,不再是教师对材料的加工与精心设计,这正是低结构材料在个别化活动中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特殊魅力。

(四)让低结构材料遵循适时

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高低结构材料没有谁先谁后,而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材料的投放一定要依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可能是一个从高结构到低结构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从低结构到高结构的过程,能适时有效地运用低结构材料和高结构材料,正逢其时便是最佳的境地。

三、玩转低结构材料运用的游戏

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发展,化枯燥为快乐。个性化游戏活动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也是一个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和欣赏者,这点笔者深有感触。笔者以“玩具区的扣子无人问津”的问题为案例,撷取自己在教学中的深刻感悟,诠释了幼儿如何通过“材料+操作”实现主动学习的过程,再现了师生共成长的真谛。

问题一:游戏中投放材料无人问津,怎么办?

投放材料:教室的艺术区和玩具区分别投放了扣子材料,意图让幼儿在艺术区做装饰材料,在玩具区开展多少比较、分别、排序,在游戏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艺术区的活动如教师所愿,孩子们做了很多艺术作品。玩具区却无人问津,更谈不上预期的数学目标。

解决办法:投放的扣子要求颜色和大小比较容易激发孩子分类、排序的经验;添加激发孩子游戏意图的小人偶、小动物和小汽车等,这点尤为重要。有了这些激发孩子游戏意图的物品,老师还需要把握介入的时机,有意识地进行引领,最终实现教学意图。

整理反思:扣子是低结构材料,在投放时需要诸如人偶、毛线等材料的附加投放,用材料支持材料。丰富的、开放性的材料更能支持幼儿的游戏意图,是一种有效的支持策略。师者同行相伴,一路参与,不仅了解幼儿的游戏意图,更能寻找到继续支持的绝佳线索,实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目标。

问题二:游戏中没有到契合预期目标,怎么办?

预期目标:游戏意图与目标设计在想当然之中,但幼儿往往参与操作却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游戏是开放的,但并不按老师的设想操作,低结构的材料成了高结构的玩法,背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初衷,热闹又浮浅。

解决办法:老师要认真分析孩子的每一个游戏细节,善于发现、总结和提升经验,这是一切后续支持的基础。例如,幼儿用许多扣子围住“小偷”,“许多”的内涵便是数学知识;幼儿把“小汽车”四周围拢,四周包含了中间、里层、外层等数学空间的概念;扣子做成的“陷阱”有深浅、大中小,这是排序的经验。幼儿游戏经验需要老师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循循善诱地给予引导,转化成预期目标。

整理反思: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是在进行分类、排序,老师应善于捕捉游戏过程中孩子的这些经验。新材料投放的前提是应有关键经验的支撑,这才叫有准备的环境。比如扣子的属性要丰富,各种材质、大小、颜色、形状、薄厚等要多。幼儿无论是在玩具区还是只在艺术区呈现分类、排序这一关键经验,都是孩子的进步。

问题三:游戏中孩子没有深入游戏,怎么办?

深入游戏:很多老师担心低结构材料体现不出孩子的游戏水平,当游戏内容开始丰富起来时,是否意味着幼儿的游戏水平提高了呢?

观察实践:其实在低结构材料的探索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探索材料—无意呈现—有意呈现。从简单的穿气球到穿项链,发展到穿出立体的房子,开放性材料呈现出来的是孩子的游戏细节会越来越多、越丰富。这本身就体现了孩子游戏水平逐渐、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申毅.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特征初探[J].山东教育,2001,(12)

[4]董素芳.结构游戏材料投放方式对儿童结构游戏行为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低结构材料快乐成长活动区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快乐成长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微谈角色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策略
寓学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