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顺应与翻译

2016-05-30 09:01周新新
科技风 2016年10期
关键词:翻译语境

摘 要:语境顺应是顺应理论的一个具体体现,指讲话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在选择语言时必须顺应适时语境。这一理论为形成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动态的翻译观奠定基础。本文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阐述了语境顺应中各要素在翻译中的实际应用,讨论了语境顺应性对翻译的启示。翻译者要想使自己的翻译作品受到读者欢迎,必须要了解语境顺应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翻译出来的东西才能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

关键词:语境;顺应;翻译

一、语境与语境顺应

1)语境。语境即言语环境。从广义上讲,语境由两部分构成 — 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从狭义上讲,语境指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根据上下文、时间、空间、情境、听话对象、话语前提等来理解和运用语言。

2)语境顺应。语境顺应是顺应论三个特性中的一个,也是语言顺应中最重要的环节。顺应论认为语言顺应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或多维的,语言的顺应要依赖语境。语境顺应语言或语言顺应语境。语境顺应指的是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相互顺应,语言使用者在选择和使用语言时做出的语言选择应注意不同的语境。

二、语境顺应与翻译

语言使用者是影响交际语境的四个因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交际中起主导作用,是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基础。就翻译而言,交际语境包含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人物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翻译过程中的三大主体,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认知内容和范围是不等同的,这种差异会造成翻译和理解的障碍,若想消除这种障碍,就要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结构做出动态顺应分析。

(一)交际语境与翻译

1)物理世界顺应与翻译。时间与空间的指称是物理世界顺应理论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时间而言,它指交际双方所谈论事件发生时间、说话的时间和指称的时间。空间指称包括绝对的空间关系、交际双方在物理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交际双方的生理特点与外表形象等。所以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原文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物理差异,选择合适的译文。

2)社交世界顺应与翻译。社交世界指社交场合、社会环境对交际者的言语行为规范所要求的原则和准则。在所有的社交世界的因素中,文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国家,文化也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以便真实准确的翻译原文,译者不仅要顺应原文描写的社交世界,而且要顺应预期的读者所处的社交世界。如果译者只按照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来翻译,不考虑读者群体的文化特征,译者的翻译之后的文章会令读者很混乱。

3)心理世界顺应与翻译。心理世界包括交际双方的个性特征、交际当时的情绪、愿望和意图等认识和情感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译者在翻译每一句话时都要把交际双方当时的情绪看成交际的一部分,来顺应当时双方的心理世界,使译文得体自然,更容易让双方接受彼此,使交际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例如:“You are really a good friend” when I heard this news I said to my friend Lily.

如果直接把这句话简单的译为“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对我的朋友Lily说你可真是一个好朋友啊”就曲解了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在翻译此句话时,译者要考虑说话人的心理世界,此时“我”因为逃课被老师点名,而Lily却什么都没有做,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心情应该是特别生气的。所以考虑到原文作者的心理世界,这句话应该翻译为“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对我的好朋友Lily说, 你可真不够意思。”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充分考虑到原文作者的心理世界,避免因为单纯的字面意思而误会了作者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

4)语言使用者顺应与翻译。语言使用者即说话人与听话人。就说话人而言,他的讲话内容很大的选择范围,他提供的信息来源广泛,所以说话人可选择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话;而从听话人方面看,他可以是真正的说话对象,也可以是第三者、旁听者,甚至是偷听者。不同类型的听话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说话人的言语选择。例如:说话者想和自己尊敬的人讲话,他可能会选择敬语,如果说话人面对与自己比较熟悉的同龄人,他所要采纳的语言是比较随便一些的讲话方式。如果说话人是想给听话人发出警告,他就要选择语气比较严厉的话语来表述,这样就会对听话人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如果说话人是对偷听人讲话,他所说的话会前言不搭后语,译者应注明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语言使用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语言。

(二)语言语境与翻译

语言语境主要包括一些对语篇理解起重要作用的语言手段,包括篇内衔接、篇际关系和线性关系。总的来说,语境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产生于交际双方使用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说,语境并不是交际发生之前就给定的,而是随交际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语境可以左右语言的选择,改变话语的意义;同时,语言的选择也可以反作用于语境,使语境不断发展和更新。

三、结语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译者不仅要了解什么是顺应理论而且还得明白顺应语境中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以及语言的使用者的实际情况。从物理世界角度,译者要清楚地了解交际双方交谈式所处的时间空间特征;从社交世界角度,译者要考虑交际双方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从心理世界角度,译者应考虑交际双方的个性特征,交际时的情绪,愿望;从语言使用者角度,译者要考虑说话人的意图和听话人的身份。所以译者在翻译时既要考虑语言语境的准确性,又要受到交际语境的制约与限制。译者应灵活运用动态的顺应论去洞悉话语的语用含义,以便译出自然准确的译文,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中实现语境顺应以及顺应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Verschu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56-73.

[2]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许渊冲.译学要敢为天下先[J].中国翻译,1999(2).

[4] 马红军.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J].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周新新(1990-),女,满族,辽宁阜新人,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

猜你喜欢
翻译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试论当代语境下段维的旧体诗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