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模式研究

2016-05-30 18:43颜平吴刚史正东
科技风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新体系网络平台公共服务

颜平 吴刚 史正东

摘 要:本文基于网络公共服务平台这一新的信息环境下的重要手段,在分布式的环境中,围绕资源整合和信息高效利用的目标,构建区域性的协同创新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相关行业开展创新体系构建提供模式借鉴。

关键词:网络平台;公共服务;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是在利用网络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在分布式环境中,构建网络服务平台达到资源整合和信息整合的目的,使得区域创新主体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之下,实现产学研对接,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共享和重用产学研各方已有的资源,并能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利用网络完成利益协商、技术交流、分布式协同设计等工作,使协同创新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因此,基于网络服务平台的协同创新强调的是创新主体各方在一种分布式环境下的协调、协商、互动,而区域的限定意味着这种协同创新能够整合区域内部行业资源,以区域重大需求为导向,推动区域关键产业技术的发展。

目前一部分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已得到较好发展,可以提供跨省、跨区域乃至全国的产学研对接方案。但是很多企业还是认为如果产学研各方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过远,存在许多不便之处,于是宁可选择在同一地区,以便于线下的业务处理。这和当地的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很有关系。同时这些平台在产学研匹配上采取的查询模式基本为供方信息先采集入数据库,再由需方输入关键字进行查询,是一种单向的匹配。这种匹配通过仅有的几个关键字往往会返回大量的查询结果,需要再进行人工筛选一步步缩小范围,查询速度比较慢,而且不精确。

当前的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均非常重视资源整合的工作,通过平台充分整合了政策资源、资金资源、市场资源等创新资源,同时也有相应的协同创新社区便于互相沟通和交流,但提供的服务更多的是企业、高校的展示和技术的介绍,是一种静态的、孤立的服务,缺少线上实时交互,即不应仅仅只是产学研之间在技术资源、学习培训资料方面的交流,而应涉及到整个技术交易、合作创新、协同研发等流程中参与的群体成员,如同现实中的生产、研发、销售一样。

1 区域公共创新平台的组成

区域创新平台建设,是为创新主体提供一个公共的空间,以提高创新效率。翟运开(2010)认为不可控性支持要素包括正式制度规则、非正式制度规则和外部市场关系。汪志波(2012)研究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模型框架与构成要素,认为其应包括主体系统、用于统筹规划的决策系统、技术知识创新系统、成果转化与扩散系统、环境系统、监测与评价系统等六大子系统。姚良等(2010)专门对上海区域创新平台做案例研究,上海区域创新平台分别担负着科技基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和管理决策支持的角色。

同时,这种协同创新强调的是一种过程协同,在技术研发结束后,创新主体之间可以做相应的信用评价和评分。政府部门可以提供各类创新政策工具,对区域合作创新的需求和模式产生显著影响。而科技中介机构能够在相关的企业或行业与政府之间。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基于网络服务平台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型,如图1所示。

图1中,网络环境下的各个区域创新主体,通过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联系在一起。在某个区域中,企业和它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由于行业相关性,往往紧密相连,它们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组成一条创新链。区域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这些环节的相互扶持。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信息平台还可以融入网上展厅和电子商务平台。网上展厅用于展示产品组,实现相关产品综合信息的对外发布,同时实现对外招商引资、新产品发布、供求信息发布、技术合作与交流、项目引进、企业宣传等工作。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国际性的产品网上交易市场,方便客户采购,为创新过程中的销售、物流环节提供极大便利,是区域协同创新的有力保障。此外,机制和政策在区域协同创新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图1还可以看出,基于网络服务平台的区域协同创新,应表现为政策协同、资源协同和创新主体协同。其中政策协同需要通过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协调运作得以完成,而资源协同和创新主体协同需要依靠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对资源的整合以及创新主体的交互得以实现。

2 基于网络服务平台的区域创新模式分析

2.1 泛资源虚拟型创新模式

基于网络服务平台的区域创新首要的是解决创新资源的整合问题,即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广泛聚集资源和利用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包括政策资源、资金资源、市场资源、管理资源等,为了更方便地对资源进行讨论,本文将其统称为泛资源,并划分为服务性资源、信息类资源和创新主体资源。并提出泛资源虚拟型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可以定义为:以满足区域协同创新为目标,将区域内外部处于不同状态且分布不均匀的硬资源、软资源有序地重组,通过云服务平台集成在一起,形成可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服务的资源集;同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按照约定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工具连接起来,形成一种柔性的组织,在虚拟的环境下展开协同创新活动并对资源加以有效利用。

虚拟型创新模式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由于其研发团队主要依赖信息技术实现远程协调与沟通,成员不是就职于一个固定的场所,而是位于地理上分散的虚拟空间,成员之间缺乏相互接触所必备的特征,管理起来比实体团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更好地提供创新服务、聚集资源、合理管理创新主体各方所拥有的知识,以及实现创新主体的对接是接下来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因此,本文针对泛资源中的服务性资源提出按需定制资源的服务模式,针对信息类资源提出支持区域创新的知识复用模式,针对创新主体资源提出网络环境下的产学研对接模式,对泛资源虚拟型创新模式展开深入分析。

2.2 按需定制资源的服务模式

过去,由于时间成本、资金成本、资源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往往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市场领导者主导着创新,即便是这样,创新也仅仅局限于价值链的某一个环节,缺少开放式的全价值链甚至全价值网的协同创新,而且大都与终端消费者距离太远,创新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挑战一直存在(雷万云,2011)。

因此,占全球经济体70%的中小企业在巨大的创新门槛面前往往望洋兴叹,徘徊在“一直在模仿,从来未超越”的价值链低端。这就给创新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壁垒,即知识的产生、流动和应用所需要的环境存在障碍。

云计算则推倒了创新的门槛,其按需即用背后灵活的付费方式让中小企业的试错成本降到最低,而优质的计算资源以及来自终端消费者的公共数据,诸如微博上消费者对产品的海量评价、淘宝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数据服务等,给予中小企业最佳的创新平台,不仅大大降低创新壁垒,同时也推倒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那面墙。

受到云服务模式的深刻影响,为创新主体提供信息化服务。这里涉及的服务性资源主要指向创新主体提供的信息化应用服务软件工具,包括大型计算、分析、渲染、测试、评估、管理、仿真,及软件的共享、共用和服务。这些资源可以是平台自主研发或是通过第三方伙伴集成进来。

这时,一些创新和技术研发所需资源,如软件、工具、专业技术服务都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这些资源被封装成一个个类似于黑箱的结构,它们能提供一系列独立的专业性强的功能,只需向外界提供接口,无需关心内部如何实现。在网络环境下,这些资源统一部署在服务器上,通过Web服务器注册其所能提供的服务。当企业需要某些资源的时候,只需从网上寻找合适的产品和服务,而无需再从底层开发,大大提高了创新的效率,也极大地提高了各种资源的可复用性。这就是一种按需即得的创新资源服务提供模式。如图2所示。

应用这种模式取得成功的案例举不胜举。比如近几年通过淘宝名声鹊起的化妆品品牌御泥坊,其面膜产品在淘宝网上的销量常年排名第一。

对于这样的化妆品企业,其拥有优秀的研发和营销团队,在产品研发和营销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但对于市场分析、销量统计等领域,御泥坊本身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御泥坊是否需要自己去开拓这片领域,完全不需要,因为市场上已经具有此类成熟的产品。御泥坊选择租用阿里云弹性计算服务,委托网聚宝对其销售数据进行分析,进行精细客户营销。网聚宝是一站式会员管理,并在云市场出售产品服务的服务商。网聚宝租用阿里云弹性计算和ODPS服务。

同时,网聚宝租用马克威数学算法和建模服务。而作为提供专业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服务的企业,天律马克威同样在阿里云上租用弹性计算和ODPS服务,并在云市场出售马克威产品服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说催生了这样的一些企业,他们自身具有一些核心的技术,能提供专业的服务和特殊的平台、软件,通过外界向其租用服务的方式来进行盈利。他们可以先设计出一个产品原型,根据企业的不同要求稍作改变和调整。这就是资源(服务)提供商提供软件的三级模式。

这种模式下,企业A、B无法提供大规模运算,因此租用其他云服务平台,如阿里云弹性计算服务、阿里云开放数据处理服务,开放数据处理服务一期暂时只提供海量数据存储与大规模离线数据分析服务。

2.3 二级模式和网上创新中心模式

网上创新中心这种模式是向企业提供专业开发的网上创新中心(LABS)等软件工具,从而克服使用单位的技术瓶颈和成本压力。

较为著名的如旧金山的开发者协作平台GitHub。GitHub的最新商业模式是向企业客户出租一个产品版本,供其内部使用。这类创新中心不仅提供开源软件等软件开发工具,还可以允许用户对别人的项目代码提出修改意见,并对这些改动发起讨论,从而合力完成项目的开发。这使得创新不再受到地理位置或官僚等级等传统模式的限制。

这种模式提供的是一整套完整的服务,而非某项具体的功能。它除了使客户可以租用在线商店外,还提供呼叫中心、业务履行服务以及其他更多类似于 CRM 的服务,甚至还提供一种“开箱即用”的服务模式,即为客户预置好所有的功能模块。

客户只需挑选自己所需功能即可快速上线。这种模式的成功应用案例如无锡云计算中心。无锡云计算中心主要提供电子商务行业服务,直接由云服务提供商为各个企业量身定制电子商务平台。

如为七匹狼公司提供云计算服务时,无锡云计算中心实际上扮演了“电子商务”外包的角色:它们从技术和平台支持上全面负责七匹狼的电子商务业务,而七匹狼则需缴纳这种服务的上线费,并将利润的合计约6%交付给提供服务的无锡云计算中心和为这个中心提供基础架构的IBM。

其他如文化创意产业渲染云服务平台、IT产品研发服务平台,则是采用这种二级模式,为客户提供某个领域的定制服务,可以为使用该平台的企业大幅度节省IT运维成本、减少IT部门支出、提高生产销售效率。

参考文献:

[1] 翟运开.面向企业创新的区域创新平台及其结构模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3):62-67.

[2] 孟卫东,易将能,杨秀苔.基于资金信息流的区域创新网络解析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50-152.

[3] 陈武,何庆丰,王学.基于智力资本的三维协同区域创新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1(2):90-95.

[4] 雷万云等.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其应用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 Zhongcheng Liu,Pengzhu Zhang.Research on Innovational Knowledge Platform within a Region[C].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ystems and Services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ICSSSM05.2005,6(13-15):932-936.

[6] Koschatzky K.Networking and knowledge transfer between research and industry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Slovenian innovation system[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27(1):27-38.

作者简介:

颜平(1981-),女,汉族,湖北宜昌人,硕士,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市场营销;

吴刚(1980-),男,湖北赤壁人,硕士,浙江科技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科技管理;

史正东(1978-),男,浙江绍兴人,硕士,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创新体系网络平台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趋势研究
新疆兵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