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辛:会说英语黑话的北京警察

2016-05-30 05:49薛超
雷锋 2016年1期
关键词:黑话凯莉俚语

薛超

旅游、就业、探亲……每年都有大量外国人来北京,如何为他们提供社区管理和服务?当他们遇到麻烦和危难时,如何救急扶危?对那些在中国违法犯罪的外国人,如何破除语言障碍,开展有效侦讯?这些都要靠出入境管理部门精通各种外语的警察来解决。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境外人员管理中队副中队长胡辛就是一个英语“奇才”。

一句外国糙话

扣住了一个贩毒嫌疑人

胡辛也许算不上北京英语说得最好的警察,但他的“奇”在于那些外国黑话、俚语甚至是一些犯罪分子的暗语烂熟于胸。

2012年3月的一天,胡辛配合禁毒单位办理一起多名外国人吸贩毒案件。与禁毒民警冲入现场时,他同时查验三个外国人。胡辛向三个人要了护照号码,用英语跟这三个人说了句糙话: “You guys got no prior-lilywhite”(你们几个都没“科儿”)。

其中两个人没听明白,面面相觑。而另一个人却兴奋地问自己是不是可以走了?胡辛一笑,把他扣下来,经重点盘查,这个人恰恰有问题。

胡辛解释说,他说的那句话意思是“你们很干净,没有犯罪前科”,在英语里是俚语,而且不友好、不礼貌,如果不在坏人圈子里,不太可能说到或者听到这种乱七八糟的话,也就没有那么快的反应。所以那个立即听明白的人才需要重点盘查。

查英语字典

专学那最后几个词条

这样一个外语专业人才却并不是学语言出身的。胡辛告诉记者,大学还没毕业时,他曾经到公安局实习,做些翻译工作。

“一开始我根本听不懂嫌疑人说的话,语音很含糊、吃音也严重。”胡辛说,有些外籍涉毒违法人员谈及毒品时说黑话,比如“big h”、“brown sugar”等是指海洛因,“crystal”、“ice”指冰毒,“fix”不是字典上“修理”的意思,而是指静脉注射。即便是英语好的人,听到也得晕菜。

“看大量国外的东西,当地的书、类似咱们这儿《法制进行时》的那种电视节目、纪实片、外宣节目、网上的资料,发现里面某句话在我遇见的案件中也可以用,就记下来,每天一点点地积累。同时再查字典,有些俚语的意思往往都是大辞典里最后几个词条才看得到的解释。”

胡辛每天坚持看两个小时的资料,即便值班、出完勤务和现场,回来再晚也必须学习。现在,胡辛从各方渠道收集大量英语专业词汇,毒品专用名词、各类刀具名称,小到一个动词drag/haul(拽)、lift(抬)、shoving(搡)、stab(捅)等,以及一些俚语、暗语等。

胡辛说,如果我们说的话都是嫌疑人的“行话”,就能让他们知道,他们面对的不是那种只知道考试外语的人,既然语言不是障碍,用“我听不懂”就逃避不了了。

一个药瓶单词

关键时刻救人一命

胡辛开始研究警务英语时,消除语言障碍是最初目的。但随着工作触角的延伸,语言也逐渐超越了翻译的范畴。没想到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一个单词,关键时刻能成为救人的工具。

美国女青年凯莉来中国求学,以为在中国考取博士学位比较容易。可到了中国才发现,别说考博士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话就让她不知所措。

学业遭受严重打击的凯莉对生活失去希望,她服用大量安非他酮,又喝了很多酒,在网上和家乡的朋友诀别。远在美国的朋友得到消息后,迅速报警。美国警方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紧急救助的工作指令随即部署至西城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

找到凯莉后,胡辛从现场的药瓶贴纸标签上,迅速辨认出凯莉服用的药品在与酒精同时作用下会导致剧烈抽搐。

药品名、商品名、化学名、药理效果、警示信息……药瓶说明上花花绿绿字体的标识信息,被准确提供给医疗救护人员,为紧急处理赢得了宝贵时间。

虽然胡辛不是做病理专业的,但是因为会处置外籍人员自杀等事件,像抗凝血剂、安非他酮等一些惯用药物的药名、性状、禁忌等,他也做了研究和总结。

胡辛已经不满足于弄懂一些俚语、隐语、黑话,只要是他觉得出警时能用得着的词汇领域,都列进了他的学习计划之中。

由于很多案件中都会出现作案车辆,为了掌握车辆特征的专有名词,胡辛跑遍北京4S店聚集的汽车市场,只要在售车辆有英文介绍的,全拿过来,研究车辆特征特性的词汇。

他觉得警务英语中应该有涉及枪械的章节,便让旅居国外的亲戚在当地搜集整理了好多有关枪械的说法,给他发回邮件。

两年写就《用英语办案》

“截”外国专家帮忙纠错

胡辛并不满足于自己一个人的得心应手。他把现场执法和服务的实用英语做了总结,把自己的经验和收集来的国外资料用了两年时间汇总100万字,并最终出版了38万字的《用英语办案》一书,成为最前线警察实用指南。

在胡辛收集的国外资料里,有一张小小宣传单给他触动很大。那是美国警方在华人社区发放的,标题叫《维护你小孩的安全》。其中用中文写道:“孩子不系安全带会破损,帮他紧牢。”

“这可能是当地警方汉语最好的人写的,可怎么那么别扭。”美国警方的蹩脚汉语宣传让胡辛自省,“工作中要尽量避免这种事。”

二外教授杜大卫博士是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顾问,被称为“英语警察”,在公共场所到处给人纠正英语错误。胡辛在电视上看过杜大卫的报道,刚好他也住在二外,就想拿着初稿去碰运气。

杜大卫看了胡辛的书稿,觉得很有意义,帮胡辛校对,挑了不少错。“他说我有的话太痞了,问我这是打哪儿学的?我说美国警察写的宣传材料啊。老先生说,哎呀,美国警察有的高中毕业就能干,说的话糙得很,不能什么都拿来用的。”

日本高官寄来卡片

外语办案收获认同感

每年,胡辛都会收到一些外国当事人的感谢信及问候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日本人寄来的。几年前,他来北京旅游时行李被盗,那天正好是9月18日。

让这位日本人没想到的是,胡辛不仅会日语,服务更好,耐心细致地帮他办理了各种手续,又协同刑警为他一家做笔录。另一边,刑警也调取了案发地的监控录像,尽力查找破案线索。

回国后,他特意给胡辛寄了一张卡片,上面写道:“我第一次接触中国警察,才知道他们是如此值得人们信赖和尊敬。甚至应该去感谢那个小偷,否则就不会遇到这些警官,了解到真实的中国。”

语言在胡辛这儿不仅是出色完成工作的利器,更是文化交流、展现中国警察形象的方式。

每每提到这些,胡辛显得特别满足。在用外语办案的特殊警察角色中,他收获了认同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猜你喜欢
黑话凯莉俚语
帮助女儿独立行走
网聊“黑话”破解词典
00后靠说“黑话”提高社交效率
帮助女儿独立行走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00后靠说“黑话”提高社交效率
凯莉的影子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