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理机制对双语教学的启示

2016-05-30 21:08吴全生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理机制关键期双语教学

吴全生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双语教学在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也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双语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幼儿外语接受能力,是幼教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众所周知,要学好外语必须从娃娃抓起,那么究竟在什么年龄段学习外语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呢?本文从幼儿生理机制入手,阐述了幼儿时期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旨在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 生理机制 关键期 双语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双语学习的重要性也逐步凸显出来,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促使不同国家的人进行毫无障碍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正因如此,我们应当给予双语教学高度重视,树立全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并从娃娃抓起,帮助幼儿掌握第二语言。

一、幼儿生理机制概述

人一生中,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关键期。在这时期,幼儿身高体重会有明显的变化,幼儿语言习惯、思维以及情绪等也都开始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幼儿周岁以后,开始有意识的模仿成人的语言和动作,这种能力到了3-4岁的时候会愈加明显。此阶段,幼儿记忆还属于机械记忆,如果此时外界能够引导幼儿将记忆同情感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幼儿则会对某些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外界刺激,产生终生记忆。从生理发展角度看,幼儿到了3岁,就已经完成了相应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幼儿成长至6岁左右,幼儿大脑重量已经高达成人脑重量的90%。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幼儿已经能够接受具体事物,对知识产生非常强烈的好奇心。

二、幼儿生理机制对双语学习的影响

研究幼儿生理机制对双语教学的影响,实质在研究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影响幼儿学习第二语言关键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幼儿学习年龄和第二语言使用频率,这两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质量。幼儿生理机制对双语学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学习年龄对于学习双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幼儿进行双语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幼儿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双语,这应当选择最恰当的时机,是否越早越好。笔者通过研究早期双语学习者和晚期双语学习者脑机制的不同得出了答案,这里的不同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表征结构不同,第二种是激活区域不同。早期双语学习者和晚期双语学习者在涉及学习关键期方面也存在着较大不同。具体来说,双语表征与激活区域对双语学习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早期和晚期双语学习者他们的双语表征具有较大差异。我们做一个实验,选择六岁以上的早期双语学习者,让孩子们完成句子判断任务,并对其脑机制进行监测,我们发现,早期双语学习者的脑机制激活最强区域在前额皮层中部和下部,且英语激活区域与汉语激活区域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可以说是趋向一致的。而且,研究该领域的研究者通过大量实践证明早期双语学习者的双语表征可以说是在同一个系统中。对比实验是晚期双语学习者,如果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晚期双语学习者双语表征主要体现在不同区域。由此可见,晚期双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要比早期双语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付出更大代价。二是学习第二语言需要更多语言加工资源,这对于大脑来说加重了负担,在研究激活区域方面研究者发现,与晚期双语学习者相比,早期双语学习者能够激活更多大脑区域。从这点表明,与晚期双语学习者相比,早期双语学习者能够运用更多语言加工资源,从而实现语言的深入学习。由于早期双语学习者,在加工资源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个体加工第二语言,这是晚期双语学习者所不具备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晚期双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速度偏慢。

2.双语学习关键期对双语学习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总体来说,个体第二语言学习年龄其实就是个体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这一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到特定阶段,大脑的功能与结构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未来的发展,这里的诸多因素主要是指经验因素。人的可塑性并不是贯穿于人的整个发展期,而在人成长的特定时期,在其余时期人的可塑性相对较低。由此可见,个体既不应当过早学习第二语言,也不应当过晚学习第二语言。过晚学习第二语言,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显得特别吃力。实验表明,六个月以上十二个月以下的婴儿是区分各种不同语言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婴儿只具备学习母语的能力,难以学习其他的语言。十岁时,是学习语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没有深入学习语法,而在其他时期学习语法,则会加大第二语言的学习难度。由此可见,要真正学好双语,必须与大脑的生长特点有机联系起来。

3.双语使用频率也是影响双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频繁使用一种东西,那么这种东西就会深深的根植于人的习惯中,就会使人对这个东西产生一种没理由的熟悉感,正是这种熟悉感改变了双语学习效果。据此,在进行双语教学的时候,应当进一步增强幼儿对双语的使用频率,从而增强幼儿对双语运用的熟悉感。

根据非对称性模型理论,我们发现词汇表征与概念表征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存在最为本质差别就是语言强度不同。词汇表征从第一语言逐步过度到第二语言的时候会相对较弱,而词汇表征从第二语言过度到第一语言的时候就会逐步增强。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第二语言使用频率,就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能够应用旧有的第二语言去连接要学习的第二语言,从而有效地避免第一语言给学习者带来负迁移作用。这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效率。个体在逐步增加第二语言使用频率过程中,对第二语言的熟悉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这使得学习者的脑机制发生了一定改变。在脑机制当中,额叶主要控制非目标语言,如果个体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加强第二语言使用频率,就会极大的锻炼额区范围,并增加脑机制对第二语言加工以及处理能力,从而极大的避免了个体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时候所受到的第一语言的干扰。由此可见,如果学习者错过了学习双语最佳期,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就应当进一步加强双语使用频度,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对第二语言的熟悉度。

三、幼儿生理机制对双语教学的启示

1.抓住幼儿学习语言关键期,积极开展早期双语教学。目前,对于划分学习语言关键期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早教工作者首要任务就是科学合理的确定个体双语学习关键期,之后,应当将关键期同双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先对幼儿进行字母学习与语音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第二语言关键期其实就是为了培育幼儿大脑结构,只有幼儿大脑结构实现了优化,幼儿的学习效率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从幼儿学习兴趣出发,为幼儿学习外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往,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的时候,都是通过第一语言逐步连接到第二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会给幼儿学习第二语言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营造第二语言教学环境,利用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第二语言的熟练度。

3.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换位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以幼儿的生理机制为依据,进一步提高大脑对语言的加工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性,实现双语教学质量提高。

四、结语

总之,与晚期学习第二语言的人相比,早期的学习者能够轻易的达到灵活熟练的应用第二语言的目的。虽然,晚期学习第二语言的人也能够达到熟练的应用第二语言的目的,但是在句法和语音方面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幼儿关键期对幼儿实现双语早教计划,从而进一步提高双语实际应用能力,如果错过关键期,那么就要进一步增强学生使用第二语言的使用频率,从而实现学生对第二语言的熟练度。

参考文献:

[1]杜好强,刘云艳.双语脑研究进展对我国早期儿童双语教育的启示[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05:86-90.

[2]杨清.幼儿双语教育方法研究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171+159.

[3]韩荣,韩燕.幼儿双语教学问题研究与对策[J].海外英语,2014, 17:21-22+24.

[4]吕媛媛,王文铃.关于幼儿双语教学可行性的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60-163.

猜你喜欢
生理机制关键期双语教学
玉米密植光合生理机制及应用途径研究进展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种子耐贮藏性生理机制和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微真空贮藏条件下莱阳梨果实褐变的生理机制
植物吸收和转运铁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