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快速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2016-05-30 11:16刘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作交流

刘红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28-01

提高阅读水平,培养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快速阅读,可以使学生涉猎面更广,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学习写作的技巧,掌握写作的方法,积累写作的素材。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快速阅读,通过阅读提高写作水平呢?

一、培养学生读写兴趣

一是激发学生读写兴趣。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从培养写作兴趣、降低写作难度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在教学上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置情境,启发想象;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写的时候,不要有写法上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不受形式的束缚,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及时的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就是倾吐,是件高兴的事情。

二是经常练笔。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制情境,寻找写的契入点,让学生有兴趣写,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内容,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在日记本中。

三是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加深对自己习作的认识;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如果学生仅仅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懂得如何去读,如何学会技巧,学以致用,阅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时,就要我们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更要“会读书”,如:选读法、思读法、精读法、浏览法、跳读法。

三、教师跟进指导,使阅读快速、高效,促进写作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正说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没有大量的阅读,不可能写出好文章。要大量阅读就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学生除了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外再去大量阅读,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我们还要快速高效阅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足量的阅读。要做到快速高效就必须有教师的跟进指导。教师将不同内容的有价值的好书不定期地介绍给学生,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读的好书、好文章。阅读的同时,教师随时指导,号召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丰富语言积淀、储备。背好词佳句,熟背一定量的例文,这样作品中的精华部分可以内化为学生的文化底蕴。此外,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法、修辞手段等,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各种写作的“范型”,心中有类型,手中有范文,这样学生就会文行笔随,挥洒自如。

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没有“读”的语文课堂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写” 的语文课堂更是没有活力的课堂。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应该有朗朗的读书声,更应有妙笔生花的创作。为此,每节课前我们用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我汇报、自我展示读过的美文片段、成语故事、名言警句、每日新闻、古文诗词等。授课过程中我们提出要精讲多练,削枝强干,讲练结合,把练笔实实在在落实在课堂中,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找准课文中能体现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训练点,结合文章体现读写结合切磨点的精彩片断,进行小练笔、片断训练、口头作文训练……(续写、仿写、改写……)“精讲重点、尝试练笔、再读再写、循环提高”这种读写准确而巧妙的结合,使课堂上既完成读的任务,又完成一定量写的任务,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自习课上教师将作文的具体要求布置给学生,由于课堂上学生作文主体框架已形成,此刻再拿起笔二次完善作文就感到轻而易举,即使是学困生也知道从何下笔,不再头痛,减轻了负担,同时二次推敲激发了学生为写出好文章需再阅读的愿望、兴趣。

五、创设条件,加强课外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眼下,学生的精力几乎都投入到学习中,家长的目光几乎都盯在学习成绩上,从小学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实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有利于学习,也有利于教学。如果能及时填补学生阅读空白,定会有意外收获。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作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