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16-05-30 12:26孙琴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堂

孙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49-02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小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为中学学习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如何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枯燥无味的课堂活跃起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正如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也深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经验告诉我们,数学学习兴趣可通过生活上关爱学生、学习上帮助差生来实现。因此教师要善于用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借助情感这个媒介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用真挚的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构建课堂师生平等、良好的人际关系,呈现欢乐、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并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来调动;设置悬念来激发、探讨新知时通过创设情境来营造;练习时通过多样化多层次题型来激活;课堂小结时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信息来延续,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感悟数学之美、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生养情趣,进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角色的转换

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目前教师仍占据“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只会成为听话的“羔羊”。教师要使自己变成学生的“参谋”,为学生突破难点、提供参考信息;要成为一个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要成为一个仲裁者和鉴赏者,为学生的“拨乱反正”进行品赏。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过分批评指责,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数学本来就是通过不断尝试,寻找规律的一门科学。苏霍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体会尝试,敢于尝试,通过尝试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体验了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于是在新课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

例如:小数的乘除法,它们的计算法则和整数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小数点的位置是新问题。于是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在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上进行点拨,学生发现原来小数乘法仅仅是小数点在移动,于是很容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分层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推导

有些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很难用旧知识来引导,就用一组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例如:教学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这一内容,要求学生统计出一个路口过往不同类型车辆的数据,先列出一组设问:车辆来往有规律吗?用数数的方法行吗?学生在这组设问后想出统计各种类型车辆用画线段的方法,一条线代表一辆车,有的同学说用画“正”字的方法好数。这样一来,学生自己推导出了统计方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很容易就激发了学习兴趣。

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调动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法的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学,其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兴趣。

例如:我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时,以“二分之一”为认识基础,先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然后再让学生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二分之一,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从而抽象出“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这一分数的本质特征,这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加深了理解,为后面的“认识几分之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他们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比如:提出问题时,可以根据问题难度程度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