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之我见

2016-05-30 21:22胡文菊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活性品德与生活活动性

胡文菊

摘 要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品德教学的有机结合,再现场景,体现生活性,创设情境,表现开放性,拓展课堂,体验活动性。由静态走向动态,变抽象为具体,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学会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品德学科 生活性 开放性 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123-0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征。生活性即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开放性即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活动性即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通过教师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来明辨事理,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播放录像,再现场景,体现生活性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例如,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录像《残疾人的一天》,有的学生看到残疾人生活的艰难的画面时眼睛都湿润了,有的同学则在暗暗地讥笑那些残疾人,接着我就让学生用红领巾蒙住自己的眼睛从课桌上把品德书装进书包里再拿出来,真实的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的不方便,体会到作为一个残疾人是多么的不容易。教学《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时,先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怀和培养当中最受感动的事例,接着播放《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音乐声中,让学生说说想对父母说什么,想为父母做什么,并在“亲情悄悄话“栏目上写下孝敬爸爸妈妈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通过学生自己的行动,看到事物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

二、下载图片,创设情境,表现开放性

小学生思想活跃,但分辨能力不强,我们可以下载图片创设一定的行为辨析情境,让学生通过训练,使道德认识从感性向理性升华,学会正确地认识道德现象,评价道德行为,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节约每一滴水》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水是生命之源的道理,通过下载地球上的水资源的图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了水是生命之源后,接着再出示缺水地区喷水洗脸、土地干裂、禾苗蔫枯、人们排长队等水的情境,学生看后,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增强了节水意识,促进了学生节约用水的行为实践。把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具体、形象、生动活泼,诱导学生在动感中不知不觉的增长知识。又如在教学《我生活的社区》时,把课中公用设施的照片从网上下载后制作成一段动画,使这些公共设施变成了鲜明生动的动画形象。如,果皮箱被一群踢球的孩子打翻在地,废物撒得到处都是。后来,通过另一名学生的清扫、擦洗、整理,环境变得整洁了。画面上果皮箱前后不同的遭遇,娓娓动听的话语打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他们的心中产生了爱护公共设施的敬佩之心,激起了他们的道德情感,产生了爱护公共设施的强烈欲望。

三、查找资料,拓展课堂,体验活动性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学生道德品德能力综合体现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自我教育能力。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探索情趣,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发展儿童的探索情趣,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引发儿童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儿童对他们所接触到的生活内容、周围环境认真观察、发现、探究、感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达到在做中悟、学的目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验的机会,如上《做有心人》一课,我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影子为什么有时在前面,有时在后面?为什么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苹果会“冒汗”?为什么喝热汤时,要用塑料把的勺?等生活中有趣的小问号,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又如上《雷雨来了》一课,我给学生设计了“火热的夏天”活动,让学生从身上找、在家里找、去大自然中找、到电脑里去找的环节,学生通过看、听、闻、想等方式发现了夏天雷雨形成的主要特征,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乐趣,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如教学《做个小沙包》一课,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沙包的制作过程,然后再亲自动手剪小花布、缝沙包,最后写出制作过程。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孩子们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养成了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把信息技术融化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之中,适应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时代的环境,学生的视野、思想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课本和教室的空间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究,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自觉地陶冶、内化,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生活性品德与生活活动性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参数、D-D检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