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性摘要的语步及其主位组织分析

2016-05-30 02:50程传杰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1期
关键词:信息性语步主位

摘  要:本文以语言学论文信息性摘要为语料,从修辞结构和主位组织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修辞结构方面主要采用IMRD模式对摘要进行语步划分;主位组织方面主要从主位推进和主位发展两方面进行语步内和语步间句子的分析。本研究对体裁教学及学术论文的规范写作有指导意义。

关键字:IMRD模式  主位推进模式  语法主语

一、引言

摘要是学术论文的缩影,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

根据摘要的功能,摘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信息性摘要、说明性摘要、信息—说明性摘要。说明性摘要一般是介绍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和论文的发现和成果,一般不涉及论文的研究方法;而信息性摘要通常是这个论文结构的压缩,一般会提供关于方法、结果、结论等较为详细的信息,因而具有较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经常被许多论文采用;信息—说明性摘要则是介于信息性摘要和说明性摘要之间。本文的语料和研究只涉及信息性摘要。

Swales开创论文摘要体裁分析的先河以来,研究者都是集中在摘要的宏观结构及语言层面。将语步修辞结构的划分与主位组织相联系进行分析的并不多见,这里所说的主位组织不仅包括了主位推进模式的分析,还包括了主位发展分析。本文将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

二、语料的选取及研究方法

语料是从Linguistics,Journal of Linguistics,Journal of Pragmatics等国际知名的语言学核心期刊上随机搜取2014年的论文的摘要15篇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对收集的语料按照Bhatia等提出的IMRD语步模式进行语步划分,再在语步区分的基础上对不同主位推进模式的运用和主位发展的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试图找出语料库中信息性摘要在主位组织方面的一般规律。

三、发现与讨论

(一)语步的划分

本文与语步的划分主要采用了Swales,Bhatia等人提出的语步修辞结构的IMRD模式。对搜集的语言学信息性语料进行划分以后,对各语步内的句子数量进行统计以后得出下表:

表1:

语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总计

引言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6

方法 2 4 3 2 3 2 2 1 6 1 5 3 3 4 2 43

结果 3 2 2 1 4 4 2 3 5 3 1 1 1 4 2 38

讨论 2 1 1 2 1 1 1 1 1 6 1 1 1 1 5 26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引言语步,15篇摘要中仅有1篇摘要的引言语步包括2个句子,其余14篇摘要均只有1个句子,说明在在语言学科信息类摘要中,引言语步只起到一个介绍的作用,无需在摘要中占有大量的篇幅。

方法和结果语步在摘要这个整体语篇内占的篇幅比较大,基本上均在2个句子以上,说明方法和结果语步是语言学信息类摘要中的重中之重,信息类的摘要一般是实证性的,因此方法和结果很重要。

讨论语步在信息类摘要中所占的比重大于引言语步,小于方法和结果语步,且在不同的摘要中波动性情况比较大,其中两篇摘要的讨论语步内有五六个句子,明显高于其他摘要中出现的一两个句子,说明讨论语步除非个别作者的特殊选择,一般情况下也占有较小的篇幅。数据统计的结果与信息类摘要重方法、重结果的功能性质相符。

(二)语步的主位组织分析

既然语步能够展示不同的修辞功能,也一定需要不同的词汇资源来实现那些功能。因此在着重突出摘要这一体裁时,主位组织分析应该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作者会根据需要将特定的信息主位化,以这种手段实现语篇的交际目的,比如特定词汇的主位化是语步变化的标志(Gosden, 1993)。

因此本文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主位推进模式,即主位/述位是如何与后面的句子联系起来的;二就是主位发展的模式,即哪些词汇被典型性的放在主位的位置。

1.主位推进模式

主位推进模式这一概念首先是被Danes(1974)提出,它是一种用来描述句子间各信息顺序的组织原则。

Danes的主位推进模式认为从句子成分的叙述价值看,述位起着传递新信息的作用,但是从篇章结构看,重要的还是主位,它担负着少量的信息负荷,因此成为篇章最主要的构造手段,是文章的骨架。(李洁,2011)本文的分析采用Dane(1974)提出的主位推进模式:

简单线型主位推进模式:                       主位同一型:

T1—R1                                       T1—R1

T2(=R1)—R2                             T2(=T1)—R2

T3(=R2)—R3                  T3(=T1)—R3

派生主位型:

T1—R1

T2(derived from T1)—R2

T3(derived from T1)—R3

在对摘要进行语步划分以后,又对各个语步内的主位推进模式的运用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表2:

主位推进模式

语    步 简单线型 主位同一型 派生型 总计

引言 1 0 0 1

方法 12 8 0 20

结果 12 7 0 19

讨论 4 5 0 9

总计 29 20 0 49

从表2中发现引言语步由于较短,15篇摘要只有1篇摘要的引言语步由两个句子组成,这一篇摘要的引言语步采用的是简单线型的主位推进模式;剩余的14篇摘要的引言语步均由1个句子组成,因此并没有出现主位推进模式。

对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句子的方法和结果语步进行分析以后,发现方法和结果语步中出现最多的都是简单线型主位推进模式。Rosa Lores(2004)在对语言学学科信息性摘要的分析中发现,在方法语步中,大部分的摘要都倾向于运用主位同一型主位推进模式,而结果语步中倾向于运用简单线型主位推进模式,可能是受收集的语料的数量的限制,他的发现与本文的分析发现并不相符。

表2中显示在讨论语步中简单线型与主位同一型主位推进模式的运用基本相当。但是这个统计结果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本文前面的分析中已经发现在15篇摘要的结果语步中有2篇摘要的结果语步与其他13篇有较大差异,这两篇摘要的结果语步中分别有五六个句子,远大于其他摘要结果语步的一两个句子。在这两篇摘要中主位同一型和简单线型的主位推进模式运用数量上基本相当,所以最终导致图表中显示的这两种主位推进模式运用也相当。对于大部分的摘要,讨论语步只包含一两句话,因此更倾向于没有主位模式的出现。

对于语步和语步之间的主位推进模式,简单线型和主位同一型也均有应用,但通过观察,运用较多的还是简单线型主位推进模式。

2.语步的主位发展分析

主位发展方法,可以被定义为典型性的主位选择,即哪些典型性的成分被置于主位的位置,这些典型性成分的选择对特定体裁的理解有很重要的意义(1995b)。综合考虑Fries的主位发展方法以及对主位的理解,本文将从主位的句法实现和语法主语域两个不同但又互补的视角分析。

(1)主位的句法实现

本文采用了句子语法上的主语前的成分均为主位的辨认方法,因此句首的语法主语GS(Grammar Subject)以及句法主语前有语境框CF(Context Frame)的情况都会被分析到。

通过对语步进行主位句法实现方面的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表3:

主位句法实现

语      步 语法主语

(GS) 语境框+语法主语(CF+GS) 总计

引言 15 1 16

方法 36 7 43

结果 30 8 38

讨论 21 5 26

总计 106 17 12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引言语步语法主语做主位的比重最小。因为在引言语步包含的句子数量少,且出现在主位位置的语法主语大多是this study,this article 或论文将要讨论的话题,它们直接在句首位置成了句子的主位。语境框+语法主语这种标记性主位在方法语步和结果语步中所占的比重就相对较大,因为方法语步和结果语步占有的句子数量较多,因而在进行语篇组织的时候较多的使用了标记性主位,例如在语法主语前会有语篇主位(例如on one hand,however等)或从句的出现。同样在讨论语步中,语境框+语法主语这种标记性主位主线的比重也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在讨论语步中常有it is argued这种标示真实世界域的词组的出现,这是为了避免we/I等具有主观色彩的标示参与者域的词的出现。

(2)语法主语域

语法主语域,即GS所扮演的语义角色。这种语义视角会对主位词汇选择提供独特的见解。在Gosden看来,GS主要有四种域:

一是参与者域,如语篇参与者(we);参与者观点(our);互动参与者(citation)。

二是文本域,如语篇事件/过程(e.g.interpretation,conclusion,argument,explanation);宏观语篇实体(e.g.report, paper,thesis);微观语篇实体(e.g.figure,diagram);互动语篇实体(e.g.previous studies);空文本主语(it/there)。

三是假设域与客观域,如假设性观点(e.g.the possibility of variations,the apparent contradiction);客观性观点(e.g.a significant different,the surprising feature);空假设与客观性的主题(it is clear that)。

四是真实世界域,如心理过程(e.g.calculation,comparison, analysis);真实世界实体(e.g.system,framework);真实世界事件/过程(e.g.the preparation of samples);空真实世界主题(e.g.it was found that)。

通过对15篇语言学学科摘要的观察以及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基本只有一个句子的引言语步,大部分都是this study, this article 等语法主语充当非标记性主位。This study,this article 这些词是典型的文本域。在方法语步、结果语步和讨论语步中出现的更多的是真实世界域,例如learners of English,the researchers,the top and lowest scorers,our experiments,analysis of example,it isargued等。因此可以看到摘要的语法主语从引言语步中的文本域转向了真实世界域,同时这也是方法、结果语步以及讨论语步的必然选择,因为信息类摘要在方法、结果和讨论语步中要介绍这种实证类的论文中用到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发现,其中就包含了大量标示真实世界域的词汇,自然这种词汇也就成了摘要中的语法主语。

四、结语

综上,本文对15篇语言学学科信息性摘要进行区分并在主位推进模式和主位发展两方面进行了主位组织分析,发现了信息性论文的摘要基本符合其功能定位,其中方法和结果语步在整体的摘要结构中占了最大的比重;通过主位组织分析发现:在主位推进模式上,引言和讨论语步由于较短,基本上没有主位推进模式,而方法和结果语步中更多的是运用简单线型主位推进模式;通过主位发展分析发现引言语步基本上采用语法主语置于句首的非标记性主位,而方法、结果和讨论语步则在信息性摘要中出于语篇连贯的需要采用了相对较多的语境框+语法主语的非标记性主位;在语法主语域的分析中则发现了语法主语由引言中较多的文本域逐渐转向真实实体域。

由于所收集的语料有限,可能并不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但是依然可以管中窥豹,折射出信息性摘要的一些特点。这些发现对写好信息性摘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即如何组织好语步在信息性摘要中所占的比重和篇幅,怎样组织好各语步的衔接和连贯,从而实现其特定的交际功能。

参考文献:

[1]Danes,F.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M].1974.

[2]Gosden,H.Discourse Functions of Subjec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J].Applied Linguistics,1993,(14).

[3]Fries,P.H.A Personal View of Theme[A].In M.Ghadessy(Ed.).Thematic Development in English Texts[C].London: Pinter,1995.

[4]Swales 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M].

Rosa Lores,2004.On RA abstracts:from Rhetorical Structure to Thematic Organization [J].1990.

[5]李洁.英文摘要中语步对主位推进模式的影响[J].外国语文,2011,(S1).

[6]章远荣.语篇的文体分析、语域分析和体裁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1997,(3).

[7]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2).

(程传杰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092)

猜你喜欢
信息性语步主位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裁定书的语步结构分析
评《好人难寻》屠珍译本中的得与失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中外光学学术论文摘要非常规语步的对比分析
专家作者与学术新手间的摘要修辞对比研究
基于句法位置和主位推进模式的代词回指偏误考察
报纸新闻与广播新闻信息密度的对比分析
从主位结构角度分析罗斯福演讲中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