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高效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2016-05-30 07:37郭青红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用题数量思路

郭青红

摘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本文探析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方法,从而提升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应用题解题思路,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是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反思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小学生抽象思考能力较差、理解和概括能力较弱等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应用题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题目,并在练习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应用题解题思路。

一、找到题目关键量,明确题目要求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是应用题教学的首要任务。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应用题解题思路,所以不能理解题意。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题目中讲了什么事情、出现了哪些关键量(数字),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需要哪些关键量;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题干中的问题,理清解题思路,并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计算。

如课本中有一道涉及“归总问题”的应用题,题目是:“以前服装厂做一件衣服需要3.6米的布料,经过技术改良后,现在做一件衣服仅需要3.0米,那么原来可以做786件衣服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件衣服?”在讲解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理解题干讲了什么,即做衣服;其次,笔者引导学生明确题干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即“原来可以做786件衣服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件”;第三,笔者让学生找出题目中提及的关键量,即3.6米、3.0米、786件;第四,笔者向学生介绍“归总问题”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即找出题目中的“总数量”,再根据题意逐一计算出其他数量;最后,笔者让学生列出解题算式。教师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再让学生了解题型的解题思路,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形成解题思路,找出正确的关系数量

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是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步骤,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有用关系数量后,需要理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使用正确的算式完成运算,快速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理清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上,即区分直接关系与间接关系。当学生充分理清题干中的未知数量和已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后,通过算式便可以把关系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连接起来。

如课本中有一道涉及“差倍问题”的应用题,题目是:“果园中的梨树是桃树的3倍,且梨树比桃树多112棵,求梨树和桃树的数量”。首先,笔者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出现的各项关系数量,然后请学生找到算出未知数量需要哪些数量关系,即算出梨树或者桃树的总量;其次,笔者可以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差倍问题”,并列出其中的数量表达式,即“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再让学生根据表达式代入数量,即可得到答案。这一例题的关系数量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公式直接算出答案。为了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布置难度较大的课后练习题。

三、创新解题思路,探讨多种解题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不成熟,还需要不断地培养和锻炼,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一道应用题有多种解决办法,教师应摒弃单一的传统授课方式,从多角度讲解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如课本中有一道涉及“行程问题”的应用题,题目是:汽车从A地前往B地的过程中,在全程处有一座桥。当从B地往返A地的途中时,在全程的位置就超过大桥24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经过以上方法的练习,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但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如方法一:求出桥到B地之间的距离与全程之间的比,即-(1-)=,那么桥的位置在全程处;方法二:设置未知数x为全程距离,则x-(1-)x=24,即可求出全程总距离。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多种解题方法。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潭东镇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数量思路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我的思路我做主
头发的数量
向量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